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诸多思想争论里,“元清非中国”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它表面上是历史学领域的朝代属性讨论,背后却牵动着民族认同、主权正当性、近代国家建构乃至现实政治的复杂逻辑链条。
日本明治时期的史学界,曾经出现过一个相当恶名昭彰的观点——“满蒙非支那论”。以矢野仁一、内藤湖南等人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满洲(东北)与蒙古不属于“中国固有领土”,而是“满蒙族裔”之地;日本应该在东北、蒙古推动“独立”或“自治”,作为其对华扩张的大前提。这套理论的政治用途昭然若揭,最终为日本的南满铁道、满洲国、乃至全面侵华提供了理论包装。
但是,中国内部谈论的“元清非中国”却并非这套逻辑的延伸。它只是强调一个事实:元朝、清朝本质上是外族入侵建立的征服王朝,因此不能把它们和汉族政权并列视为“正统”。这更多是文化史或民族史脉络中的叙述,与领土归属无必然关联。
一些人会被这样的论证绕进去:如果否认元清是中国,那么东北、蒙古就不是中国领土。想保住领土,就必须承认元清正统。这是一种看似严密、实则荒谬的推理。因为它暗含了一个极其荒诞的前提:东北和蒙古原本是“满洲人的私有土地”,只有承认满人统治合法,才有资格继承其土地。
这是什么逻辑?难道中国的领土主权是通过投标竞购来的,还得“继承股份”?如果接受这种逻辑,那么就等于把领土当成某个民族的私人财产:满族把满洲带来了?蒙古族把草原带来了?领土归属是现代国家体系中的概念,和古代朝代的民族属性没有因果关系。真正有这种逻辑需求的,恰恰是日本学界:只有中国人也接受“满蒙属满蒙,不属中国”,日本才能名正言顺地把它们抢走。历史上确实有中国人中了这种圈套。但如今再看,就是极其明显的“话术陷阱”。

这场争论中第二个常见的逻辑混淆是,有些人认为:如果承认元清是中国正统,那么岳飞、文天祥、阎应元这些不就是“反对祖国统一”吗?如果否认元清正统,那是否就要否认东北、蒙古的主权继承?
这其实是把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硬塞到一个篮子里。我们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解释清楚: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不是“反对祖国统一”。他们的“忠”,是指文化共同体与文明共同体意义上的“汉家天下”。这一概念和现代民族国家主权,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体系。
换句话说: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道德与文明领域的评价;现代领土主权,是19世纪以后国际体系的产物。两者根本不能互换。如果硬要混为一谈,只能导致一个荒谬的结果:要么把岳飞文天祥妖魔化,要么把领土主权逻辑拱手送给日本学者。
内藤湖南曾提出“外族入侵可使中国解毒”,听上去像是殖民主义的精神麻醉剂。但他至少承认了一点:元清都是外族征服王朝。这意味着日本人把元清放在与幕府、明治政府平行的位置,并不是“都是中华家族内部政权”。
他们的逻辑是:如果元清是侵略者,那么日本也是侵略者;如果元清不是侵略者,那么日本侵华也能被描述成“民族同源的统一”。换句话说:否认元清入侵史实,恰恰给日本侵华提供理论便利。这一点有些刺耳,却是事实。
梁启超当年反击日本人的手法是:东北春秋时期是燕国的地盘;燕国是华夏体系一部分;因此东北属于中国。这是有效的,但需要依赖“历史连续性”概念——而这在国际法体系中并不稳固。
傅斯年的方法更直接:东北地区人群与华夏族群血缘接近;因此满族夺取明朝只是“地方政权取代中央政权”。这个解释当时对付日本学术舆论有其价值,但也有两个大漏洞:第一,如果是地方政权改朝换代,那剃发易服如何解释?第二,如果是同族,现代“满族”民族分类从何而来?它更像是一种“战时辩护术”,而不是稳固的学术论证。
真正决定领土归属的是什么?是现代战争,而不是古代史学。这可能是整个问题的关键。欧洲国家打仗割地赔款,从来不是因为“历史归属”;美国加利福尼亚就是从墨西哥抢来的;印度边境问题也是现代战争结果;俄罗斯远东来自沙俄的扩张;甚至现代日本的领土,也是战后安排的产物。
现代主权不靠“祖宗八代哪年在哪儿”,而是靠:现实控制、国际承认、战争结果和外交条约。这四项才是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础。中国今天拥有的领土,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成果,而不是唐朝、宋朝、明朝的地图。因此,“自古以来”在学理上根本站不住脚,它是民间说法,不是主权法理。
你硬要用“自古以来”论证,那别人也可以反问:唐代西藏不是中国的,你怎么办?明代没有新疆,你怎么办?商周没有云南、贵州,你怎么办?多早才算“自古以来”?不能全靠自己说了算。
“战争拿不到的,历史也拿不到”是国际政治铁律,外蒙古独立,就是一个现实例证。即使中国政府长期承认元朝正统,外蒙古还是独立了。你今天再翻史书告诉他们“你们自古是中国的”,他们只会礼貌微笑,不会把国土还给你。同理,俄罗斯不会承认自己是蒙古帝国继承者,不可能把西伯利亚还给蒙古;印度不会承认西藏曾是中国附庸,因此不会放弃争议区;美国不会因为加州“原本属于墨西哥”而主动归还。
这就是现代国家体系的运作方式。“领土不是靠历史,而是靠实力”——是现实主义的底线。如果把现代领土归属建立在 “自古以来“的古代史观上,就像房产证写的是远房祖宗的名字,你说谁能继承?逼谁搬家?
领土或领海属于谁?不是靠一句“自古以来”,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实力和现行国际体系说了算。“自古以来”在历史叙事里是一句很有气势的话,但在现代国际政治里,它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效力。朝鲜和越南在古代长期处于中国的势力范围内——或是藩属,或是羁縻,或是册封,还被汉唐时期直接统治过一段时间。但这些都只属于“历史关系”,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
“元清非中国”并不会导致丢失领土,“元清是中国”也不会让岳飞文天祥成为叛徒。把历史朝代属性与现代领土主权绑在一起,本身就是逻辑错位。领土属于现代国家,而不属于古代王朝。民族英雄属于文明叙事,而不是现代外交法。领土主权应当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自古以来”的纠缠里。归根结底,历史是历史,主权是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