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逛成都——保安甘宗桃,不抱怨》
文/马青
经过玉林八巷七号院,保安甘宗桃笑呵呵地站在门口。今天,他没读报。经常,去菜市场买菜都会看见他坐在七号院门口津津有味地读成都商报。问他,商报哪天登的他,他侧身指着墙上的贴报说,看嘛,今年1月23号。
2017年1月23这天,《成都商报》以“成都一小区门卫19年没回老家过年 居民把他当一家人“为题,对甘宗桃进行了报道。 商报记者说“成都玉林八巷7号院是老小区,里面住着28户居民,甘宗桃是小区的门卫,负责院落的安保。每年除夕夜,他都是独自守在院门口,一盘香肠腊肉和一台春晚便是过年。” 甘宗桃,当过炮灰,退伍军人,参加过中越战争。整整19年,一人独守玉林八巷7号院,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连除夕夜都要上班守门。
一个月1000元人民币左右的微薄的工资,全年无休,和牛马有啥两样?但老甘认识不到这点,相反,他还乐在其中。去玉林菜市场,总会路过他,他总是坐在7号院门口,不是听广播,就是看《成都商报》,或者,各自唱红歌。一天不被洗脑,他就不舒坦。一天不歌唱祖国,他就不自在。
有天,老甘把我叫住,让我看他自费做的质地为有机玻璃的貌似对联的东西。这东西挂在7号院门口,红艳艳的,把我吓得瞪大眼睛。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东西真是你做的啊?”念完那两行红字,我问老甘。
老甘满脸堆笑,连说是。
他这是怀念毛时代呢,还是用这玩意儿吸引眼球呢?商报那次报道,让老甘自晕多时。也许,他想商报再报道他一次。在毛一手打造的一党专政和等级制度下,大国小民甘卑微地活着,挣扎在生存线上,但他却时刻想念毛主席。
路过药店,进去买维生素C。服务员说,只有天然的。
天然的,118元一瓶,药用的只要几元。我转身就走。
共享单车上,有个小广告:急用钱,找我们,当天放款!纯白户借款,黑户借款。
资本找不到投资去向,放水横行,任谁借钱都借,不管有无信用。可以凭身份证借、凭储蓄卡借,甚至,凭苹果手机的ID密码借。还不还得起款,不管,先把钱放出去再说。
国进民退的今天,失业族遍地。人高马大的,要吃饭,咋办?借钱!无信用贷款应运而生。借了再说,吃一顿算一顿。还不上钱,有父母和爷爷婆婆抵着。失业、睡觉、贷款生存一代。
回家,切茄子,心想:应该把《枫树》读出来,但楼前楼后,不是敲墙声,就是电钻声,咋读嘛?!
想到电钻,一走神,啊!不好!切下一块指甲!赶忙扔下刀,奔进屋里,找创口贴。
今天做的干煸兔受我儿好评,说,太好吃了,如果加点橙皮,就绝了。
日本选战正酣时,厉害国齐刷刷地举手和打钩,步调一致地鼓掌。
昨天,又一场封群、封号席卷网络。
网友Y说:“我看了你的QQ‘说说’,要是别人,我一定骂他怨妇。”
我相信,总有一天,网友Y会抱怨的,绝对。他说:“你否定现在和毛时代,我只否定现在。”问题是,没有毛打下专政地基,哪有现在?
所有的主流媒体和圈养文人、作家、学者、记者、专家,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让顺民草民开心快乐地活在猪圈里,不抱怨,就像保安甘宗桃。
今天,央视上,埃及《金字塔报》、日本NHK、新加坡《海峡时报》、德国《世界报》、《印度教徒报》齐声合唱“中国奇迹”。
田华又上央视七套,狠命为正能量加油。2015年,田华87岁时,她的儿子患癌症去世。在综艺节目《我不是明星》中,田华说,她家四人患癌。
田华,电影《党的女儿》中的女主角,其人本身也是标准的党的女儿。作为党的女儿,她会不会反思为啥身边那么多亲人患癌?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将我埋在这春天里。”旭日阳刚曾经悲痛地唱。那阵,旭日阳刚貌似怯生生的农民工。今天,旭日阳刚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据说,旭日阳刚发了,开豪车、住豪宅。旭日阳刚为啥猛然发?他们的农民工身份,是真是假?
失业族们,想没想过,为何失业?就这样,昏睡一世、借钱度日一世?
如果是民主国家,这么大范围的失业,在野党,早把台上自称为人民服务的假正经赶到爪哇国去了!
说到最后,又抱怨起来。哈哈!
有位朋友说得好,在中国,不抱怨的男人不是男人。 在我看来,在中国,不抱怨的女人,也不是女人。
2017年10月15日 初稿 于四川成都
2025年4月10日 修改 于美国马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