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大清的宿命《启蒙下义和团》之《辛亥革命》46

(2024-08-26 20:08:34) 下一个

当年这场革命也是大清的宿命。清末同光中兴的时候搞的那场洋务运动,也是大清一批开明的汉族官吏搞的一场强国运动,但遇到了知识界(儒家知识分子)集体的批判和斥骂。。。那批洋务派官吏当年活的不知有多憋屈,连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挽救了大清老命的功臣元勋也被批判的体无完肤灰头土脸。。

转折是一场中日甲午之战,打完这下儒家知识分子开始清醒了。。日本当年可不是西方列强,为啥有了洋枪洋炮西式巨舰的大清连个东亚小日本都打不过?中国以前可一直是日本的老师啊,这下太丢脸了。一帮激进的知识分子觉的自己活着简直是浪费粮食,恨不得也学日本浪人搞破腹。

朝野总算是达成了共识,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大清的政治制度确实落后了。要强国就要变法,儒家知识分子全体拿起了西洋书或是报纸杂志。知识界开始集体转向。

光绪搞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主要还是用人不当(那康有为是个政治投机分子,他所领导的维新派全是一帮只会空谈不懂政治的激进的儒家年轻知识分子。以后康有为逃到海外到处说光绪给了他衣带诏(三国演义里学来的,汉献帝给了刘备一个衣带诏),差点连光绪都害了。康有为还在美国开了个保皇公司,卖保皇股票。把那些在美国洗盘子刷碗做佣人的华侨的钱骗了不少,自己到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晚年还跑到杭州来买了块地造了幢别墅,再娶了个可以当自己孙女的小妾。

等太后搞义和团对抗西方失败。太后也清醒了,太后回銮后搞的丁末新政也是为了赶在革命爆发前,让大清从皇权政治过渡到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上来,太后已经看到,大清再这么走下去,很可能满汉要分裂。汉族知识分子已经觉醒,开始批判中国没走上强盛的道路,都是满族统治阶级太反动。

如果以后革命后汉族上台,会不会对满族大开杀戒。毕竟满族人数太少,如果被汉族清算就太可怕拉。。而海外的中山先生又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中山先生的这个革命口号明显带有民族主义的色彩,大清入关后那些皇帝都受过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自认为自己已经脱蛮开化。汉族文化他们全部接受,继续延着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皇权政治搞有大清特色的专制独裁。搞了两百多年,直到洋人打进来。。

七国联军打进北京, 当年泰晤士报记者这样写到:要占领中国并不难,而且不会遇到太大麻烦,这个国家已经分裂,人民和官吏是对立的。。问题是这里有四亿多的民众,如何把他们教育成懂得自身权力的公民或是让他们得到最基本的教育摆脱愚昧状态,这才是个大问题,显然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能力和财力,英国在印度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只有让他们自己觉醒起来才能救自己。

1943年印度有个宗教领袖跑德国请求希特勒同志帮助印度赶跑英国侵略者,希特勒这样说:在通向文明和现代化这条道路上,印度最好再给英国统治五十年。。

希特勒明确表示帮不上忙,让他去找日本人谈谈和作的可能。

光绪的变法和慈禧太后的新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用心太急。。同样也都受到了满汉保守官僚的集体抵抗,毕竟咱们的国没有民主的传统,也没有一大群文明开化的民众做为基础来建立一个宪政国。。太后就是不信,小日本可以搞得成难道咱大清就搞不成?不可能啊。。

问题就出在这里,日本的天皇在百姓的心目里就是个神。。1868年天皇下诏变革国体,日本外务大臣这样说:日本没有历史,日本的历史自今日始。。没有反对只有全体紧跟天皇,接受西方的再教育。

要换大清敢这么说,儒家知识分子估计全哭晕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太悠长了,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日本反正已经学过外国一次了(大化革新),再学一次也无所谓。。。而中国几千年都自认为自己是别人学习的榜样,中国之外全是蛮夷。这种观念根深地固,深入骨髓。。    

义和团不能说是一场运动而是一场暴乱,他们要真能灭了洋鬼子,下一个被灭的就是大清朝廷。。。他们的骨子里也怀着对朝廷的刻骨仇恨,正是因为朝廷允许洋人来传教才害得他们连“治病救人”“驱魔降妖”这碗辛苦饭都混不上吃了。

当慈禧太后下诏对十一国列强宣战,不但震惊了西方更是吓坏了地方督抚。。封疆大吏一致认为慈禧太后疯了,靠一帮神汉巫婆去对抗列强,还真的相信他们神功附体刀枪不入。。。要这帮人真能成事,神州早成神汉国了。还要大清朝廷干什么。。

地方联合起来用行动反对朝廷,东南互保搞到最后都在联络成立新中国了。。

慈禧不但不敢追究还让光绪下了罪己诏,在诏书里自己狠狠的检讨了一把。力求各地督抚的谅解,不然大清政权很可能就解体了。(说不定很多年后有个满洲贵族这样说:大清解体是二十世纪初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经过一场义和团暴乱的洗礼,知识界里的开明派也开始心向革命党。这个朝廷简直愚昧反动都家了,干脆来一场革命推翻了算球。各地的报纸也开始整版整版的转载租界里那些激进的革命文章,还在讨论究竟是宪政好还是共和好。

一大批留学生学成归来,西方的民主法治的思想开始在知识界广泛传播。问题是当年的读书人太少,大清还能喘上口气。慈禧太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顾一切推行新政,力求在自己死了之前把君主立宪搞成。太后这次是铁了心了,而且是用朝廷里的洋务派和开明派搞变法。

太后曾经问过袁世凯:君主立宪成功后会怎样?。。。袁世凯支支吾吾不敢说,最后推荐北洋书局总办梁士诒代奏。

梁士诒实话实说:立宪一旦成功,满族就要把权力交还给汉族。责任内阁将由各地咨议局议员推选,太后你想想是汉人多还是满人多。皇帝作为国家元首将不再干涉朝政,一切权力归内阁。现在臣认为这也是个机会,这个叫和平过渡。起码将避免爆发革命,满族也可以在将来参政议政。

太后沉思良久不得不沉痛的说:也只能这么办了,只要大清的皇帝能被承认,一直做个国家的元首。把朝政交给汉族去管理也没啥。这俺也对得起祖宗了。

慈禧太后让梁士诒讲讲君主立宪的成功范例,听完太后无限神往。原来英国有个老太太叫维多利亚,而且是个女王。

太后:咱大清国就是愚昧,当年俺临朝还得垂帘,那些个贵族啊大臣啊动不动就训斥俺不尊祖制,要都听他们的,俺啥也干不成。以后君主立宪了,俺大清还说不定真能出个女皇。

梁士诒赶紧补充说明:皇帝是国家元首,内阁总理是政府首脑。国会议员先由各省咨议局推选,最终还要由全民直选。。

太后:只要不危害国体,大清该让权就让权。英国皇室立宪后都二百多年了,国内也没闹过起义革命。。

而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非常不认同大清的君主立宪,革命党人宣称:大清之所以愿意改变,只是为了确保他们不会被打倒,不会被革命所埋葬。。他们说到底就是骗骗人的(如果按照现代语——信朝廷还不如信春哥)(编者注:这是10年前的梗)

同盟会认为在革命发生之前中国没有未来。大清只是在搞些表面文章。。一批批革命党人被派了回来,每一年都是充满希望和失败的一年,革命的成功在理想中近在眼前或者非常真实,但在现实中又转眼成云烟。。。

同盟会里也开始内讧,一批元老开始指责中山先生在胡乱牺牲革命团体里优秀人才,这些人如果以后用在国家的建设中将会比做个刺客更能体现价值。中山先生有苦说不出,本来让他们回国去搞潜伏的,让他们干的也是宣传革命唤醒民众。。

没想到这批年轻人回到国内,痛苦的不得了。见到的基本上是文盲,你和他们宣传革命基本上是鸡同鸭讲。。

这批年轻人都这么想: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如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结果基本上都扔炸弹搞暗杀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