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一号线》长篇小说连载-第六章 紫金山巅,畅想未来

(2024-03-28 20:17:09) 下一个

第六章 紫金山巅,畅想未来

蔡白杨忙完公务,搭车来到南京城东的紫金山下,他要来“还愿”。

拜访他的大恩人——青芝老人。

他已经知道他的真名林森,在民国政坛,他是一位德高望众的泰斗级人物,并长期担任立法委员会委员长,所以众人都尊称他“委座”,而且再过几年,他还要荣登民国政府第一把交椅,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这都是他用手机搜索出来的。

能傍上这位大佬,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1927年6月,老人家应该在南京紫金山,因为他现在是国父陵寝建筑督办,正在这里监督国父陵寝的建设。

手机在手,无所不知。

车行到紫金山南麓,不让上了,有重兵把守,这里是国父陵寝,安保规格极高。

蔡白杨穿着那套新西装,梳了个背头,气质一下提升了不少,卫兵一看并没有为难,接过他的名帖,摇响电话汇报。

不一会儿,便放了行,卫兵指引他到山顶拜见。

沿着陵园笔直而肃穆的台阶,蔡白杨拾阶而上,走了很久。

行至山巅,视界豁然开朗。

远处有一身影,鹤发银须,兀自伫立。

蔡白杨很激动,连忙挥手致意。

我该叫他啥?

委座?老人家?老先生?还是直接叫名字?

不合适,人家都还没告诉过你嘛~

“嗨!啸余庐主!”蔡白杨灵机一动,戏谑地用他的自号称呼。

远处开怀大笑,也不客气地回应道:“嘿!找插座的!”

哈哈哈哈!两人对视大笑。

好像似自己的爷爷呀!

蔡白杨欢脱地跑向他。

走近看到,老爷子今天穿一身紫灰色的葛布长衫,仍旧拿着他那根镶铜柄的文明杖,精神矍铄。

老爷子看到他的打扮,爽朗地笑了:“很精神!果然一表人才!”

“老先生近来可好?”蔡白杨内心愉悦,这算是回了民国以来,感觉上最亲切的人了。

“看来是发工资了?行头都换了?”老爷子开着玩笑。

“还不是托您的福?看我给您带了什么礼物?”蔡白杨笑嘻嘻。

“噢,什么?”

“颜真卿的真迹要不要得?”蔡白杨洋洋得意地掏出来。

“什么?快拿来一看!”老爷子大喜。

“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如假包换噢~”蔡白杨百度出老头儿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名人字画,而《裴将军诗》被重新发现于1927年的南京,当时还没人知道是颜真卿的真迹。

蔡白杨花了剩下的10块大洋,在南京市面上购得,工资花光了,这往后的半个月,馒头也没得吃了。

“……这写的啥玩意?”老爷子皱眉头。

“啥?”蔡白杨凑过去看,他对书法没兴趣,买回来就没仔细看过。

诶呦妈,这几个字……有大有小,歪七扭八,像极了小学生的练字贴。

难怪当时的人看不出来是颜真卿真迹。

百度百科上说:清代的郑板桥曾定义颜真卿这篇书法为——“变态体”

确实够变态。

蔡白杨没法解释……可这确实是真迹,他对照过网上的照片。

“哈哈哈哈……”老爷子一笑释怀,说:“不用担心,肯定是真迹,赝品应该不会写的这么丑!”

蔡白杨无语……

“来!我们不谈古,谈谈未来!”老爷子抬起手杖,指点江山。

“啊?未来?”蔡白杨对这个词感到亲切。

“是呀!未来!你是年轻人,未来既是你,你既是未来。”老爷子说话水平就是高!

“你看这紫金山啊~郁郁葱葱,风水宝地呀!”老爷子兴致勃勃。

“是呀!所以国父孙先生要葬这里?”蔡白杨感慨问道。

“是的,孙先生长我两岁,当年峥嵘岁月,我跟随着他南征北战,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国元年,他曾在此说过,待他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抷土,安置躯壳于紫金山上!一恍,十六年矣~”老爷子声色哽咽。

蔡白杨第一次见老人家动容。

“所以我亲自督办,遂了先生的心愿。”他用手杖轻轻敲了敲地上的岩石。

蔡白杨有点感触,这就是所说的战友情?

老爷子又转头看他,微笑着说:“看到你便感觉我中华有望,少年强则国强。”

“诶呦妈呀,不敢当不敢当!您过奖了!”蔡白杨是真不敢当,急忙摆手示意。

“没什么不敢当。”老爷子问道:“可否知道上次我为何去奉化?”

“不知道。”蔡白杨摇摇头,百度里并没搜索到1927年他去奉化的原因。

老爷子转过身,看着山下的风景,感慨地说。

“东京的地铁年底就要通车了,亚洲第一条地铁!”

“啊!”蔡白杨被惊到,地铁这玩意儿,怎么听也不像民国该有的东西,这太违和了。

老爷子用手杖顿顿地,抬头仰望天空:“1890年,天朝人冯如制造了天朝第一架飞机,并试飞成功,先生发去贺电,并携夫人亲自乘驾。日本人十年后,才成功试飞自己的飞机。我们领先日本整整十年。”

噢!这个蔡白杨还真不知道。

“先生爱祖国,更爱富强、文明、发达的祖国,我是他的拥趸,我亦如此。”老先生面色决然。

蔡白杨看着眼前这位满头银发,银须飘逸的民国元老,又想起在百度上搜索到的他辛亥革命时的戎装照,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不禁肃然起敬。

老爷子接着说:“小伙子,我决定在奉化镇试建地铁。”

“啊!”蔡白杨的下巴合不拢了。

“嗯!上次给雪窦寺通电,即为了此事。”老爷子无视他的表情,侃侃而谈。

“之所以选择奉化,一来它地理与宁沪相似,一旦成功,便可积累在江浙建设地铁的经验。”

“二来它是蒋瑞元的家乡,瑞元这个人,私心颇重,此次建设奉化新城既是他的想法,如此一来,非但不会反对,更会鼎力支持。”

“这第三,它毗邻东瀛,既可震慑日本,让日本知道我们中华并不输没于它,又可做战备使用,日本历代侵略大陆,自江浙登陆十之八九。”说到第三,老人家激动了,手杖重重地顿了一下,愤恨地说。

“日本亡我之心不灭,终有一日,必觊觎我大陆国土!老夫虽老,抗日保国,自光绪二十一年起!至今,已三十二年。”

奉白杨更加崇拜了,他说的,日后基本都应验了,十年后的淞沪会战,日本自浙江金山、曹泾登陆,距奉化不过百里。

老人突然挺直身望着他,庄重地发话:“蔡白杨先生!国府拟于奉化试验修建地下铁道25公里,自雪窦寺起,经溪口,自望台山隐潜入海,同时兼备战时运输,潜艇给养、鱼雷发射之功能,以备国家不时之需。陈经理说,你在燕大学习优异,专业扎实。是否愿意倾其所能,为国请缨?”

“我愿意!”蔡白杨毫不犹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