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郎。《拾旧沙河梦》171。手心手背

(2025-11-02 02:27:17) 下一个

巴郎。《拾旧沙河梦》171。手心手背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171。手心手背

 

结婚后10年间,辛秦俩人倒是如胶似蜜,妇唱夫随。随着岁月流逝,幸妹儿秦哥儿,慢慢地要进入40岁不惑之年了。幸妹儿,人很能干,又有领导气质,善于集思广益,发动群众,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颇得上级赏识。仕途通畅,经过数个单位的历练,逐步提升,渐渐地成了独当一面的领导。人们对她,也逐渐地从直呼其名,“小幸”或“幸妹儿”,改变为加以职务尊称,从干事、股长、主任、直到现在的幸书记。夫随妻荣,秦哥儿也逐渐地变成为秦叔秦干事。这干事,有两层意思,指秦叔在单位的职务是干事,在家里则统揽家务,干家事。

 

按说幸秦琴瑟合鸣,家事应该是和美的吧?总的来说是如此,但也不尽然。和美的家庭都是有点小缺陷的,难以做到十全十美。俩人婚后不久,云雨鱼水,瓜熟蒂落,就缔结出爱情结晶,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儿,大妹儿。这大妹儿粉雕玉琢,人见人爱,夫妻俩当成宝贝,生活上尽心呵护,无微不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妇幼保健,制定政策方针指导,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本来孩子出生,按规定要接种各种疫苗,以预防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可当时幸书记工作忙,不是在单位就是下乡,没时间顾及家事,所以,照料女儿的事务都交与秦叔。秦叔是个老实人,闷葫芦,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带女儿,却没想到要向别人讨教育儿经验。两人的医学知识有限,又是头生孩子,一时大意,没有给孩子及时接种脊灰炎疫苗。没想到,这一时疏忽,竟酿成灾难,使夫妻俩痛悔莫及,饮恨终身。

 

大妹儿3岁时,出现高热、颈背四肢疼痛,烦躁不安、躯体过敏。夫妻俩先以为是感冒或过敏,带孩子去诊所就诊,却被告知是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这不啻一声惊雷,震得夫妻俩六神无主,心胆俱碎。

脊灰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幼儿,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运动神经细胞,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旧社会时,脊灰炎发病率高。解放后,虽然百业待兴,医疗条件有限,医学知识也粗浅,对脊灰炎的认识不足,但是,世界上已经有人成功地研究出了疫苗,我国也能生产。所以,我国当前对付脊灰炎的主要手段,是早期即给婴幼儿接种疫苗,预防为主,却是很有效果,保护了90%以上的婴幼儿,患病率大为下降。

但是,也有防护不到而得病的。如果一旦发病,治疗上,却是没有良法,只能对症治疗,减轻患儿痛苦,不能根治。

 

大妹儿患上脊灰炎后,虽经治疗,却是没有好转。反而逐渐地,病毒肆虐,损害脊髓运动神经元,使肢体肌肉萎缩,不对称肌无力,出现弛缓性瘫痪,活动或变换体位困难。病毒侵蚀神经,引起烦躁兴奋,时而不由自主地大喊大叫; 损伤咽喉部,导致说话口吃结巴,吐词不清; 头颅无力下垂,肢体扭曲僵硬畸形,坐时驼背难以直立,需用双手力撑,站立时倾斜不稳,四肢七扭八曲,毫不协调,不能独立行走,需人扶持; 偶尔甚至还有大小便功能障碍。

人说:“欢乐是可以传染、与人分享的,而痛苦则只能独自承受”。大妹儿得病后,父母俩人,心如刀绞,痛苦内疚。可是病患已成,自责无益。与其哀伤悲愁,不如亡羊补牢。于是俩口子,不辞辛劳,带着孩子,跋山涉水,穿州走府,四处求医,上溯重庆成都,下达武汉上海,去了不少大医院,见过不少专家名医,却是束手无策,一筹未展。

 

这父母俩人,为了女儿,把心操碎。尽管女儿现在得病了,残废了,畸形了,但她毕竟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是爸爸的心头肉。看着女儿如此病况,瘫痪疼痛,生活不能自理,当妈当爸的,心里好不难受。他们雇人白天照料女儿。为了女儿,父母俩除了工作,极少外出参加过娱乐活动。当爸的工作简单些,一下班就赶紧回家,伺候女儿。当妈的工作忙,但每天都要抽出个把小时,陪伴女儿。女儿已10岁了,个子象爸,长得高大,一米五几个头。我那时13岁,一米六出头,比较过,她能到我耳朵的高度。

她个子大,体重自然增加,保姆搬动不过她,所以白天都只好瘫坐在椅上。待爸爸回家,再给她按摩热敷,然后搀扶着,在走廊和厨房里漫步,活络血脉肌肉。妈妈回家,帮助着爸爸,给女儿洗澡换衣,然后陪伴女儿说话看书讲故事。那辰光,一家人倒是乐乐呵呵地,笑声不断。

 

一次出外就医时,听大医院某专家提及,说是从《参考消息》上读到,美国科学家发明了脊髄移植术,用匹配的脊髄替换病损的脊髄,治疗脊髄灰质炎,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也许很快会推广应用。文革期间,反对帝修反,闭关锁国,资讯阻塞。《参考消息》是国家编辑的外国媒体摘要报导,简单地向高中层国民介绍国外政经科技现状,使其不致完全眼瞎耳聋。这些摘要报导都是经过考较过的,可信度很高。幸秦听闻,不禁喜从中来,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

按专家说,脊髓移植术的关键,是要采用匹配的脊髓,移植后才不会产生免疫排斥。通常来说,脊髓要匹配,供体和受体一定要有血源关系,如父母亲戚等,以减小排斥。但最好是同胞兄弟姐妹,他们之间遗传基因基本吻合,可将免疫排斥性降到最小,移植成功率达到最大。

 

听了专家的话,幸秦犯了思量。考虑良久,他们决定,再生一胎,为大妹儿提供脊髓供体。经过努力,天从人愿,幺妹儿顺利降生。这次,俩口子上了心,甫一出生,凡是该打的疫苗,都按照要求给接种上,而可打可不打的疫苗,也一併补上,多多益善,有备无患。那幺妹儿却也争气,长得洁白晶莹,如花似玉,健康活泼。她比我妹妹向萍略小,成天跟在我妹妹身后,象个尾巴,到处顽皮。

转眼幺妹儿已经5岁了。她与姐姐的关系很好。幺妹儿很聪明,经常听父母谈论姐姐的疾病,耳濡目染,朦朦胧胧地感知大妹儿的病很难治好,而自己的出生,好象还与姐姐的疾病有关。至于有何关联,幺妹儿人太小,还弄不明白。

小小人儿,按自己的理解,认为自己的出生,是给姐姐做伴来的,自己的存在,或许能给姐姐带来欢乐,减轻痛苦。所以,自小以来,她总是呆在姐姐身边,姐妹情深。她不嫌弃姐姐的畸形,不嘲讽姐姐的行动不便,忍受着姐姐的狂躁尖叫,甚至打骂,总是尽自己绵薄微力,稚声细气地陪伴着姐姐,扶助着姐姐,度过了许许多多的日子,度过了她的童年。

医学科研的进展是缓慢的。幺妹儿已经开始上小学了,但脊髓移植治疗脊灰炎这项研究,国外仍然还处在试验阶段,国内还没开展。幸秦在失望之余,又有一丝窃喜。失望的是,大妹儿的疾病治疗,牵延日久,还看不到一点希望。窃喜的是,暂时不用将幺妹儿当做供体,为大妹儿的治疗贡献脊髓,不至于影响幺妹儿自身的健康。

 

又过了几年,我下乡离开了家,不久,我妈妈改换工作,去县交通车队当出纳,也就把家搬到车队去了,于是,也就没再关注幸秦一家的事情。过了两年,我从农村被推荐去医学院读书,有一年寒假回家探亲,与我妈妈闲话,谈到幸秦一家。

才知道脊髓移植仍未在临床应用,而大妹儿的病况依旧没有改善。这么多年业已过去,大妹儿也长大了,若她发病躁动起来,父母俩人要控制她,已经感到比较吃力了。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幸书记秦叔俩口子力不从心,心力交瘁,手粗皮躁,皱纹上眼,焦虑疲累写在脸上,头发都愁累得失去了光泽,变成杂乱花白了。现在,对大妹儿的病情,俩口子失去了希望,再不抱任何幻想,已经听天由命了。

再说,幺妹儿已经长大,在读中学,出落成青春少女了。幸亏有幺妹儿的存在,才能给幸书记秦叔苦难不堪的家庭生活,带来一丝欢乐,一丝安慰,一丝期待,一丝幸福。看着朝气蓬勃的幺妹儿,又看着疾病缠身的大妹儿,两口子怀着内疚,最终做出抉择。

不管今后脊髓移植研究是否成功,临床应用是否安全,作为父母,也不会再让幺妹儿捐供脊髓了。这手心手背啊都是肉,不能因为救治一个女儿,让另一个女儿做出如此巨大牺牲。幺妹儿是健康地,那就让她健康活泼地成长吧,成家立业,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至于大妹儿,她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疏忽而患病的,那就让我们来照料她一辈子,权当是我们为自己的过错而赎罪吧。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巴郎 记于20201003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