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47《隘关险道》巴郞
进得卡门,一条主干路,通过巨石砌成的寨墙、哨卡、大门,砖木房屋居中,中间庭坝,有活动余地。寨子呈长形,约有百余米长,孤立悬空嵌在山脊上,从高处了望四周,一览无余。寨墙下面是百丈悬崖峭壁,陡峭险峻,近寨墙盈丈,光溜溜不生草木,羚羊畏行猿猴难攀。此寨乃旧时大户人家出资共建,以避兵祸匪患。寨墙上有箭垛枪眼,也可安放滚木擂石,寨内有一眼水井,石屋内可贮存粮食,可作长期防守打算。进出寨子都必须通过山脊上的青石板路,有村民把守前后寨门,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寨顶处建有主碉楼一座,系清嘉庆四年(1799年)为防御白莲教而修建。“悬崖脊上建寨楼,一夫把关鬼神愁”。碉楼建在一条状如鹅颈的悬崖脊背上,狭窄如人的咽喉,突兀于山脊之上,巍峨挺拔,两面悬崖垂直高度达300米,中间石道仅容一人通过。古寨与世隔离,碉楼内有着枪眼和炮位,而碉楼后有军营水井,可以屯兵屯粮。这里是防守重点,易守难攻。如遇土匪袭击,这里将是合村民众最后的避难之所。
古寨内的古堡碉楼隘关险道,惊心动魄,保存完好。沿着悬崖绝壁上凿就的亮梯子古栈道下行至山腰,可见先民居住、织布、榨油、铸币崖穴近100处,生产生活用具古朴传统,民族风俗别有风味。还有清代碑墓10座,石雕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寨后鸡头沟瀑布高达100余米,飞珠溅玉,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