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郞笔谈》134寓教于乐

(2025-09-20 01:49:31) 下一个

《巴郞笔谈》134寓教于乐

一一一一

 

文友 :

可能是我性格或者着眼点的原因,我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多年前,我做过一段时间家教,教数学,孩子天天守着父母和老师哭,据说根本就没有数学脑子。我接手过来后,发现孩子很好啊。我就看到他做对的五个题,觉得很了不起,孩子父母就看到做错的五个题,觉得孩子很无能。我带了三个月,孩子的数学考了最高分,并列第一。

我还带过孩子练乒乓球,弹琴,都是一样的感受,孩子总有某一个点技能是突出的, 就抓住这个培养,慢慢的别的就会了,其实啥都相通的,没有必要跟着教材一丝不苟。想练和弦就练和弦,不一定非要现在抠音阶;擅长削球就快乐削球,不要着急硬推提拉。

当然我是业余的哈,包括写作。可能教一个爱好可以,但要走专业路线,我这样的想法就不行了。

我是真的看不到别人的问题,看到的优点很多, 绝不是违心的哈。

一一

 

巴郞:

我当过老师。凭我的经验,我觉着您是歪打正着,无师自通,领会了教和学的关窍。

中英的教学,是有许多不同处的。最大的不同,在于褒和贬。

中国人教学,认为成绩在那里,明摆着,看得真切,勿须多言。反而是缺点弱点不足之处,隐在旮旯角落,学生年幼无知,看不分明,作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有责任指了出来,大加贬斥,给予警喝,免得学生沿歧途走下去,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赞扬少,指责多,苦心孤诣,也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意谓。

所以,中式教育,总是鼓励学生深入学习,试图从繁重的学业中,历尽心力憔悴衣带渐宽之后,体会那融汇贯通,也就是如佛教所说“顿悟”,那一霎那的心中欢乐。

而观英国人教学,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英国学生顽劣,孺子不可教也,一天到晚傻乎乎的只知玩乐,不喜学习,缺点一大堆,显眼刺目得很。而老师呢,却视若无睹,反而拿个放大镜,或显微镜,在学生的言行、学习、品德、思维等方面仔细寻找,务必要找出一点优点或强项来,象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逢人就夸,加以褒扬。这种泘夸,中国教师会认为言过其实,虚情假意,不值效法。

一次两次的赞场,确实不算什么。但如果从各方面都是如此,不论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或是实践技能的获得,如打乒乓球、弹琴、工程设计、政经文史哲等,都能寓教于乐,起到潜移默化的效用。日积月累,帮助学生正视自身能力,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力却是大有帮助,能从学中干,干中学,某一方面的积极努力,发展到各方面的全面进步。

中英教育,都能培养人才。但中式教育,守成者多,英式教育,创新者众。

孰优孰劣,难衷一是哦!

一一

 

wayne 宋:

办法是知己知彼,取长补短。要有专门研究的人们客观地分析具体作法的优劣,再做取舍。简单的自信是不能进步的。

中国的严师出高徒在培养技术性人才上有效,但鲜能造就有创新能力的大师。

英国的老师随学生个人兴趣,放任自流,使许多小学生毕业时还不熟九九歌,但确能产生有创新的大师,如牛顿,亚当斯密及许多诺奖获得者。

 

一一一一

20221218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