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碑门竞秀》巴郞

(2024-06-12 01:01:35) 下一个

20240612

 

《碑门竞秀》巴郞

 

重庆数一数二的景观,应该是解放碑和朝天门了。

 

解放碑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因抗战而死伤的军民人等而修建的。它是砖石结构多棱柱体,其下有人物造型图绘碑刻,铭记着修碑原由始末,苍松翠柏环绕碑体,花坛里血红罂粟繁花怒放。柱体有30多米高,一柱擎天。修建时,周围还都是三五层的平房楼舍,因此显得鹤立鸡群格外高大。然而,几十年来,这里辟为商业区,修建了多座上百米的高层建筑,相比之下,解放碑的个头不免太小了。但是,尽管碑体显得矮小,但它自身端庄典雅,象征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弘扬御侮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堡垒”,自有一番威严气势,慑服周围高楼大厦退避三舍,拱卫在旁,为解放碑留出空间,供人们瞻仰凭吊,缅怀过去那艰难时光和激情岁月。

 

朝天门位于两江口,自古及今,都是重庆最重要的水陆码头,江中桅杆林立,百舸争流,将客货送往迎来,集散四方。从前,码头位于石岩之上,靠一溜儿数百级的青石阶梯下到江边,客货都须借囤船狭长的跳板,进入客货行船。客人扶老携少,货物肩挑背扛,转运都是极为艰难不便。改革开放后,码头被纳入重建项目。而今的码头,现代设计,矗立江岸,码头运营,借缆车上下,完全实现机械化操作。站在朝天门码头上,眼望滾滾东流水,就好象重庆这支西南巨轮,已然鸣笛起航,正乘风破浪,直下云帆济沧海,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