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城里的连载“单亲妈拼命养大的女儿,怎么这么陌生”
有几句话不得不吐为快。
华人父母们管得实在太多。从小孩生下来,上这个班那个班,上私校,学各种才艺。小孩的时间都被塞的满满的,比国家总理还忙。
这样成长出来的小孩,往往是琴棋书画文武全才。看起来很牛,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华人父母忽视了一点: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首先要学会跟社会上的其它人如何相处。你学的东西再多,各项技艺再精通,如果不会跟人打交道,将来也不会混得多好。
而且,一旦父母从小就把孩子的所有活动都规划好,孩子长到一定年纪之后,很可能会分化成两种极端类型。一种就是妈宝男妈宝女,自己拿不定主意,选择困难,一切都要父母来帮做决定。在美国社会上也有一些白人是这种妈宝类型。他们往往受到主流社会的歧视和排斥,甚至嘲笑。另外一种极端就是完全叛逆,一切都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就算他知道往西不好走,是悬崖。很多小的时候很听话很乖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变成这种类型,让父母不知所措。
更极端的例子,是某些父母要干涉孩子的婚姻交友。父母有自己老一代人的标准,孩子有孩子的标准。这里的父母很多是在中国大陆成长,那个时代和环境跟自己孩子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很多父母眼中完美的交友对象,小孩可能完全不感兴趣,而小孩喜欢的,父母则很可能看不惯。这就是两代人,两种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是无解的,而且是两败俱伤的。即使父母能说服自己的孩子不要交这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孩子也可能因此跟父母反目,下一个交的朋友仍然不是父母中意的。做父母的,不可能一直紧随孩子左右吧?这就像一场几十年的足球赛,父母如果来个人盯人防守,就算一时成功,不可能一直成功。如果子女因此对婚恋失去兴趣,要做丁克,或者干脆搞LGBTQ, 父母岂不是更加得不偿失?
从进化学角度来讲,人找配偶,潜意识中一般都是找自己的基因匹配型。胖的喜欢瘦的,个矮的喜欢个高的,脾气暴躁的喜欢脾气慢的等等。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子女的基因匹配型跟你们自己的基因匹配型可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子女喜欢的人你们不见得喜欢。但是,站在子女的角度上,也许他们喜欢的比你们喜欢的更适合他们。
对于孩子的交友观和婚恋观,我认为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从小灌输。比如说,将来找男女朋友要找什么样的比较好。平时在小孩比较小,愿意跟父母交流的时候,要多交流。大多数小孩一到十几岁,就懒得跟父母说话了。一旦小孩从小树立比较健康的观念,长大了就算有叛逆期(基本上每个小孩都会有),也会自我纠正,不会太离谱。打个比方,这就好比麦当劳的儿童套餐。从小就吃儿童套餐长大的小孩,成人后也会比较喜欢吃麦当劳。如果你真的等到小孩已经自己找朋友了才出头棒打鸳鸯,一般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更多的时候,鸳鸯打不散,但是会飞走永远不回来。
如果父母等小孩大了,已经成人了,还在干涉小孩的生活自由甚至交配自由,那么就要做好反目成仇的准备。一个巴掌拍不响,白眼狼也不是一方的过错。子坛上还动不动有人贴父母出面组织爬梯给子女相亲的。真是操不完的心啊!中国大陆成长的这一代父母,上管天下管地,还要给子女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条龙服务,累不累啊?
父母应该想清楚,你的子女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还是你的玩偶。
子女的人生,让他们自己把持,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如果父母不管孩子们,那么孩子们就只能从外界获取信息,那么受外界影响就大,父母影响就小。
结婚生育是健康生活的必须,也是族群繁衍的关键。乱性乱交,不生不育是族群毁灭的开始。年轻人看不到那么远,很多人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就需要父母的正确教育,用科学,用进化论等知识来教导孩子们婚姻和孩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