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好的小说、影视、艺术、音乐

(2024-12-11 16:21:16) 下一个

首先说明一下,这里说的只是个人喜爱。每个人的喜好因年龄、经历、性别、教育和生长环境而不同,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别人并不一定觉得好。

先从小说说起,本人成长的那个年代不是多媒体时代,开始只有收音机,后来才有了电视,是读小说长大的。

小说

读过的中国名著: 
西游、红楼、水浒、三国、聊斋、封神、儒林外史、三言两拍、七侠五义、金瓶梅、白蛇传、西厢记、家春秋、雷雨、金庸武侠小说等等。这些书大多数人都读过,没有什么好显摆的,也没有那个意思。

自己唯一不读的书就是言情小说,琼瑶小说一本也没有读过,相关的影视也没有看过。没有贬低琼瑶的意思,只是对言情小说不感兴趣。这可能与性别有关,男人还是更喜欢男人喜欢的东西:战争、武侠、江湖、政争、探险、历史、科技和自然等等。

最喜欢的中国名著:
水浒、三国、西游、射雕英雄传。

读过的革命小说:
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苦菜花、红岩、红日、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牛虻等等。读过几乎所有的革命小说,因为自己成长的那个年代只有革命小说没有被禁封。

最喜欢的革命小说:
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喜欢的连环画(小人书):
三毛流浪记、杨家将、岳飞、三国、西游、水浒、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等,每部都喜欢,画得非常好。

读过的外国小说:
莎士比亚剧集(没有看完全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没有看完全集)、大仲马和小仲马父子的小说、雨果小说、托尔斯泰小说、荷马史诗、拜伦诗、普希金诗、金钱、红与黑、血与沙、苹果树、德伯家的苔丝、卡门、简爱、堂吉柯德、在路上、野性的呼换等等。

并不是自己专门去读这些书,而是当时就只有这些书。说来不信,早期除了革命小说就是名著,那时候对文学作品的要求非常高,不是人人都能发表小说的,有人写了一辈子都发表不了一部作品,不像现在网络上乱七八糟的网络文学,大多都烂尾了。

最喜欢的外国小说:
基督山恩仇记(来美后看过英文版的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苹果树(仍然记得“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
邦斯舅舅(这是我读的第一部巴尔扎克小说,所以印象很深)。

除了武侠小说和个别禁书以外,以上的书都是在上大学以前看的。那是文革时代,除了8个样板戏和忠字舞,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大多书籍也被禁。但总有人藏有书,找到一本就排队传阅,有时候轮到半夜看,那个时候还真看了不少小说。

除了小说,还看过一些手抄本,包括黄书《少女的心》,听说写这个手抄本的人被枪毙了。

说句实话,本人觉得这一辈子活得最逍遥的时光就是文革时期。那个时候停课闹革命,没有考试,没有内卷,社会不管、学校不敢管,家长管不了,自由放飞,日子过得那个爽。真可怜现在内卷到跳楼的小孩。

文革结束,恢复了高考,上大学以后就没时间看闲书了,而且国家开放了,世界名著也可以自由阅读了,但反而不想读了。这些书看起来累,劳心,有点时间不如看电影电视和通俗文学,放松一下。

记得在文革结束初期,中国有一次思想大解放,那是胡耀邦总书记时期,出现了反思文革的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作品并不是太优秀,但是反应了人们的心声,非常受欢迎。后来港台文化入侵,台湾的言情小说和校园歌曲给中国带来一缕清风,而香港的江湖片横扫中国,把香港的快餐文化带进内地,内地影视开始了商业化时代。

本人喜欢武侠小说,由于出国早,出国后才看到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来美后发现美国大学的图书馆真大,书那么多,还有很多中文书,包括《金瓶梅》和《肉蒲团》这些国内禁书,大陆留学生排队借阅。

由于学习压力大,有好长一短时间没有再看小说。工作以后有了闲暇,又开始读书,但发现没有多少中文小说可读了。有次见儿子在读但丁的《神曲》(Dante Alighieri's Inferno,神曲的第一部分),说是学校布置的课外读物。当时就觉得中学生读得懂吗?自己也拿起来读,读得半懂不懂。从此后就开始读英文小说,但不涉及高深读物,只读畅销小说,内容都很吸引人,一发不可收拾。有一段时间每个月都要到图书馆借几本书。最喜欢下列作者的书,几乎读过他们的每一部小说。

最喜欢的英文小说:
Tom Clancy:代表作《猎杀红色10月》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John Grisham:代表作《律师事务所 》(The Firm)。
Michael Connelly:代表作《林肯律师》(Lincoln Lawyer)。
Dan Brown:代表作《达芬奇密码》( The Da Vinci Code)。
Harlan Coben:代表作《别告诉任何人》(Tell No One)。

再后来网络系统发达了,上网时间多了,电视又有了Netflix这种有成千上万个电影和电视剧的频道,看书的时间就被挤压了。有了微信后更是大部时间浪费在刷屏上,就很少读小说了。

随着临近退休年龄,事业结束了,孩子养大了,生活没有了压力,就开始自己写小说。读了这么多书,也想写点什么,写得好坏无所谓,但不想留下遗憾。 

音乐歌曲

最喜欢的早期外国音乐歌曲:
早期除了红歌,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歌曲,朝鲜的《卖花姑娘》,古巴的《美丽的哈瓦那》。但主要的还是苏联歌曲,包括卡秋莎、小路、纺织姑娘、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列宁山、祖国进行曲、海港、灯光、红莓花儿开、伏尔加河船夫曲等等,最喜欢:
深深的海洋(蓝斯拉夫)。
山楂树(苏联)。
电影《沸腾的生活》主题曲( 罗马尼亚)。这个曲子有点晚,文革后期的电影。

最喜欢的中国音乐歌曲:
小提琴曲:梁祝。
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翻…)。
中国的好歌和好乐曲很多,但都无法与以上两首相比。记得有一首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觉得挺雄壮好听,有点像国际歌,不知为何就没有人唱了。

最喜欢的外国音乐:
小提琴《沉思曲》(Meditation)。
小提琴《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赛之歌 Gypsy Airs)。
电影《叶塞尼亚》主题曲。
电影《西部往事》主题曲(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电影《牛虻》主题曲(Romance from "The Gadfly") 。
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Shepherd)。

最喜欢的外国歌曲:
命运女神(O Fortuna,来自布兰诗歌)。
今夜无人入睡(Nessun Dorma,普契尼的歌剧片段)。
轻声倾诉(Speak Softly Love,电影《教父》主题曲)。
奔放的旋律(Unchained Melody)。
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皇后乐队)。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本人更喜欢古典歌曲,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这是代差,兴趣不一样,没有必要辩论哪个更好。

影视

最喜欢的中国影视:无!
别骂我,中国的影视作品质量真的不行。早期的还好点,演员都不错,但电影的政治宣传性太强,太注重塑造高大全的革命形象。而近来的影视简直无法看,萤幕上充斥娘炮和描眉画眼的小仙女,假得不行,跟外国好的影视作品无法相比。如果非要我选择中国最好的影视,那就是电视《大明王朝》和电影《红高粱》。

最喜欢的美国电影: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教父(The Godfather)。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摄影和场景都非常棒)。

最喜欢的美国电视剧:
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
宋飞传(Seinfeld)。
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
我爱露西(I Love Lucy, 别以为这是一个给家庭主妇看的情景喜剧,这个剧真的很好)。

最喜欢的纪录片:
本人对纪录片的喜爱超过任何电影和电视剧,特别对英国BBC拍摄的地球和自然系列,我是每集必看。
地球系列:Planet Earth、Blue Planet、Our Planet、Natural World、Life On Earth 等等。
旅游系列:Rick Steves《Europe》、Anthony Bourdain《No Reservations》、 Andrew Zimmern《Bizarre Foods》。
二战系列:这方面的纪录片很多,几乎都看,特别是欧洲东线战场。顺便说一句闲话,本人觉得二战最有军事才能的将领是苏军元帅朱可夫、德军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者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二战最糟糕的将领当属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此人没有打过几个胜仗,韩战中也被志愿军打败,最后还要靠李奇微救场,这才挡住了志愿军的攻势。

艺术

最喜欢的艺术作品:
芭蕾舞《天鹅湖》。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注:许多人到佛罗伦萨只看了外面的复制品,并没有去看美术学院的真品)。
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油画《无名女郎》(骨子里傲气的女人)。

本人喜欢写实作品,毕加索的抽象画看不懂,欣赏不了。《天鹅湖》是舞蹈、音乐和美学的完美结合,本人觉得是一件不可超越的艺术品,所以在此列出。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每人的兴趣不一样,各有所好,没有什么统一标准,只要自己喜欢就行。欢迎大家荐言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