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283:第95章:秦月汉关(1)

(2024-10-08 19:04:11) 下一个

长篇小说《太门西》:山上长弓 著

第95章:秦月汉关(1)

太门西带着五百铁甲军北上,他名义上是阻击辽军,真正的目的是躲避赵光义,但他总要做个样子,假装阻击一下辽军吧,否则怎么向赵光义交代。

问题是辽军已经退回辽国,太门西一走直到了宋辽边界也没有见到辽军的影子。

太门西来到雁门关,这是长城的一个著名关隘,出了雁门关就是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这里原来属于北汉,由于北汉依附辽国,所以这里并没有驻军。辽军在白马岭战败,实力大损,面对攻打北汉的几十万宋军,知道守不住雁门关,因此也弃关北撤。而宋军打败北汉后还没有来得及派兵驻守,这里现在就是一个荒弃的边关。

雁门关雄踞于雁门山,规模庞大,雄伟壮观。关口位于山谷,数丈高的城墙和城楼高高耸立。两侧两山对峙,军塞城堡依山而建,向两侧扩展,绵延数里,连接万里长城。由于南飞北归的大雁从此飞过,故而得名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卡之一,是从宋朝太原府到辽国大同府的交通要冲,扼守南北通道,出关北上可进入广袤的塞北大草原,进关南下可直达“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关中平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守住雁门关就卡住了从塞北到中原的咽喉,因此这里一直是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要塞,李牧、薛仁贵、郭子仪等历代名将曾在此镇守,霍去病、卫青和李广先后由此出关讨伐匈奴。

这里发生无数的大战:战国名将李牧在此出奇兵,大破匈奴十万军;突厥十五万大军在此围剿隋炀帝,隋炀帝险些丧命,幸得李世民相救才脱险;唐未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抢占此关,建立后唐。到了宋朝,这里更是保卫中原的堡垒,杨业和杨延昭父子镇守此关,与辽军浴血奋战二十余年。当然宋朝的这些事还没有发生,现在只有太门西一人知道。

太门西登上城楼,关内关外一片萧瑟,荒无人烟。太门西吃惊雁门关如此破败萧条,断墙残壁,看来这里已经荒弃多年了。

太门西沿着城墙走到山顶,登上山顶烽火台。

站在雁门关最高处,举目远望,长城内外群山起伏,一望无边,万里长城蜿蜒曲折,沿着山脊伸展,静静的横垣在大地上,见证着岁月流逝、烽火狼烟、朝代更迭。

烽火台上大风扑面,这里曾经是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现在却静得只有风声。这让太门西觉得意气萧索,当年的英雄豪杰在哪里?青山依旧在,黄土埋白骨,胜负成败都是过眼烟云。

当天夜晚,太门西似乎听到胡笳声,便起身披衣,推门而出,凭栏眺望。

只见一个硕大的月亮挂在山顶烽火台边,月色下的长城有如一条盘在山梁上的长龙,雁门关的城廊楼台庄严肃穆,像是恒古屹立在此。胡笳声断断续续,苍凉寂寥,似在召唤战死在这里的荒野孤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太门西想起了王昌龄那首描写将士出征的诗,感受到出征前那种永别故土,一去不返的悲壮情怀。

太门西似乎听到孤魂野鬼的哭泣,雁门关是个杀场,有太多的人战死在这里,魂不归乡,孤魂遍野。但他没有感到毛骨悚然,反而心生一种神圣感,一种悲凉:

雁门雄关,扼守中原,多少惨烈厮杀,忠魂血染长城,将士埋骨青山,魂兮归来,城兮巍然。

太门西沉浸在思绪之中,梦露来到他身边,也没有说话打扰他。太门西走到那里,她就伴随到那里,她不放心夫君半夜一人在外。

太门西伸手搂住梦露,两人静静的看了一会儿月色下的雁门关。

“冷吗?晚上风大,夜里有点凉。” 太门西问。

“我不冷,夫君你呢?要不要我去给夫君取件袍子?”

“我没事!” 太门西说,“梦露,当年汉朝名将卫青和飞将军李广就从这里出关,远征匈奴,成为后世敬仰的大英雄。明天我们也要从这里出关进入辽国,去找辽军打仗。说来我也为大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却成不了后世敬仰的英雄,后人都不会知道我的存在。”

“为什么?” 梦露问。

太门西说:“我不属于这个时代,历史不容许我在这个时代留名,现实中也有许多人希望我从来没有出现过,恨不得把我彻底抹去。”

梦露问:“是不是夫君树敌太多了?”

太门西摇头,“不是树敌太多,而是太成功了,没有人应该像我这么成功,我借用了一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和知识,预知历史,这是不容许的,触犯了天忌,是要有报应的。另外,我知道太多的秘密,让有些人睡不安宁,他们不想我存在。”

“那怎么办呢?” 梦露虽然对太门西所说半懂不懂,但却十分担心。

太门西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出征,与辽军打个照面就绕道回家,回去后就解散铁甲军,我们就找个地方隐居起来。梦露,你想去哪里?”

梦露不加思索的说:“桃花源,我们盖个小茅草屋,开几亩水田,养几只鸡鸭,一个鱼塘,就像当年从汉江逃离后暂住的那个老伯家一样。我还养些蜜蜂,给夫君酿制桃花蜜。” 梦露十分憧憬,还记得当年初到桃花源,那是她最开心的日子。

听梦露这么说,太门西心中难过,他知道梦露向往的是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但却跟着自己浪迹天涯,即便如此,梦露也从未抱怨过,默默相随,自己亏欠梦露太多了。如今丹妃她们都走了,只有梦露一人留在身边。太门西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也要失去梦露似的,心中一阵发慌,把梦露往怀里紧了紧。

第二天太门西就带着五百铁骑出雁门关,进入辽境。如果他不趁早离去,赵光义没准会来一道圣旨,命他在此长期镇守,他可不想在这边关吃沙喝风。

辽将耶律沙在白马岭大败后,退回辽国,住扎在朔州金沙滩,这里是通往辽国西京大同府的咽喉要道。

耶律沙是辽国的南府宰相兼太子太保,虽然白马岭惨收,却仍然受到萧皇后的重用,继续统领燕云十六州的军务。当时辽国皇帝辽景宗体弱多病,朝中军政大事多由萧皇后代理,此时萧皇后才二十多岁。女子当政实属不易,她需要耶律沙身后庞大南院势力的支持。

这个萧皇后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太后,本名萧绰,字燕燕,自幼聪慧美丽,十七岁入宫,得皇帝宠爱,十八岁便开始帮皇帝处理国事,十九岁生太子耶律隆绪。景宗去世后,太子继位为圣宗皇帝,萧皇后成为萧太后。那时圣宗十二岁,萧太后也年仅三十,便临朝摄政。从景宗帝开始到还政于圣宗帝,萧燕燕对辽国的实际统治长达四十年之久。

萧太后这个女人可不简单,孤儿寡母在强敌环伺之下站稳脚跟,她推行汉法,奖励农耕,废除酷刑,实施科举,提倡民族平等,把辽国治理得欣欣向荣,开创了圣宗盛世。萧太后不但会治国,还会打仗,她亲自率军与宋军作战,把宋朝打得闻风丧胆,杨业父子就是栽在她手下,几乎灭门。后来也是萧太后与宋朝签订“澶渊之盟”,带来北宋和辽国之间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事。

此时这位可与武则天齐名的萧皇后正在燕云十六州巡视,住在西京大同府。

由于近来景宗帝一直病怏怏的,朝廷完全由萧皇后坐镇。北汉被宋朝占领,震动辽国朝野,萧皇后感到宋朝的威胁迫在眉睫,料定宋朝将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两国之间无法避免一场大战。于是起驾来到大同,巡视辽宋边境,为打仗做准备。

与萧皇后同行的还有北院大王耶律斜轸。辽国当时实行的是南北两院(府)制,北院管理契丹人,南院管理汉人。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契丹是北方游牧民族,但随着辽国南扩,汉人增多,特别是燕云十六州并入辽国后,以汉人为主的地区成了辽国的经济中心,所以辽国建立专们管理汉人的南院。南院的建制沿袭唐朝的制度,有三省六部、御使台、翰林院等,完全是中原汉族政权的翻版,而且使用汉语。而北院则按照契丹人的传统管理草原游牧民族。萧皇后当权后对汉人一视同仁,南院也使用很多汉人官员,甚至容许他们穿汉人官服。但有两个关键位置却牢牢掌握在契丹人手中:第一,南北两院大王均由契丹贵族担任;第二,由北府掌管兵部,兵权控制在契丹人手中。

萧皇后这次巡视是准备与宋朝打仗,所以带上了掌管军事的北院大王耶律斜轸。

这是萧皇后的第一次出巡,也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出京。

这一路南下,萧皇后算是开了眼界,燕云十六州明显比北方发达,城池也比北方的大许多,城墙高大,街道纵横,房屋连片。相比之下,辽国都城上京临潢府(内蒙赤峰市巴林左旗)没有城墙,土墙矮房,连个像样的街市都没有,简直就是荒郊野岭。在路过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时,更被雄伟高大的长城震撼,这些汉人是怎么修建如此规模庞大的长城的?简直不可思议。讽刺的是这些长城关隘原本是中原王朝为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修建的,现在却成了辽朝抵御中原北伐的堡垒,各处都有辽国重兵把守。

这一路南下的所见所闻更是让萧皇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守住燕云十六州,不能让宋朝夺回去了。

萧皇后刚到达西京大同府就得到宋军入境的消息,据说宋军出雁门关末遭抵抗,长驱直入。

萧皇后大吃一惊,这个耶律沙是个饭桶吗?边关竟然沒有驻军,宋军大摇大摆过境,耶律沙不会是被宋军打怕了吧?

其实雁门关外百余里都是荒山野岭,没有城镇,没有人烟,北汉时就一直没有驻军,耶律沙也没料到宋军会在攻打北汉这个节骨眼上招惹辽军,所以没有加派驻兵,没想到太门西竟然越境过来了。

耶律沙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是又惊又怒,这个太门西打了几场胜仗,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居然打上门来了,我难道还真怕你不成?他亲自带兵去堵截太门西。

耶律沙在恒山脚下的山阴地界堵住了太门西。

耶律沙一万人,太门西只有五百人,太门西怕耶律沙突袭,把五百人组成铁甲阵。耶律沙没有发起攻击,也摆出阵势,他还是有些畏惧这架铁甲战車,双方都不敢掉以轻心。

太门西和耶律沙两人立于阵前,耶律沙对着太门西喊叫:“太门西,你也太猖狂了,竟敢闯入辽国境内,我不管你的铁甲有多厚,今天也要让你有去无回。”

太门西说:“耶律沙,你别跟我喊,我不是来跟你打架的。” 他也直呼其名,两人不打不相识,近来打了那么多仗,早已是熟人了,相互指骂也不是一次二次了,无需客气。

耶律沙问:“那么你来干什么?来辽国游山玩水吗?还带着五百铁甲军,向谁要武扬威呢?” 

太门西说:“耶律沙,你能不能冷静点?我是来谈判的。” 

“谈判,你凭什么跟我谈判?你只有五百人,我这里有上万人,我困也要把你困死。” 耶律沙像是吃了火药似的,火气特别大。

太门西有些冒火了,“咱们俩又不是没有打过架,你那一万人不一定能困得住我。就算最后被你困住了,我也要杀得你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你觉得划算吗?”

耶律沙这才冷静一些,他一肚子火是因为太门西出雁门关进入辽国,他被萧太后训责,差点罢了官。他问太门西:“你要谈判什么?非要大摇大摆的带着军队进来。” 

太门西说:“我来谈判两国修战,和平共处。你只要保证不入侵宋朝,我呆几天就走,就这么简单。”

耶律沙气得七窍生烟,“什么修战和平?是你带兵入侵辽国,反要我保证不入侵宋国。太门西,我告诉你,你别欺人太甚。” 妈的,到底是谁在破坏兩国和平?

太门西说:“要不这样吧,你我双方就这样对峙,也不用打仗,保持和平,十天半月后就各自撤军,皆大欢喜。”

耶律沙糊涂了,这就是你说的两国修战,和平共处?就和平共处十天半月?这这…这人脑子有问题吗?他问道:“太门西,你是在耍弄本帅吗?”

太门西回道:“沒有啊!我真的不想打仗,就呆几天就走。” 

耶律沙看了太门西半天,琢磨不透这家伙到底要干什么。

这次太门西说的绝对是真话,他只想两军对峙一段时间,这样他就可以对赵光义说自己在辽国阻止了耶律沙的大军南下,就有一个交代了。

耶律沙哪里知道太门西心中的这个小算盘,他越想越觉得这事不靠谱,两军和谈有这么儿戏的吗?于是问:“我说太门西,你是不是擅自行动,没有朝廷的授权,背着赵光义干的?” 

耶律沙不傻,此事蹊跷,必有隐情,只是不知原因,谁能想到太门西会干这种欺骗朝廷,打假仗的荒唐之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