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184:第62章:匪剿官兵(1)

(2024-06-23 18:10:49) 下一个

长篇小说《太门西》:山上长弓 著

第62章:匪剿官兵(1)

吴越入侵的消息传到南唐朝廷,朝廷很是头痛,南唐的主力都集中在长江沿岸,用以防备宋军,能调用的军兵就只有拱卫京城的神卫军了。

神卫军虽然有十万之众,但这十万人要拱卫京师,还是南唐的后备军,如果调去守吴越边境,一但宋军入侵,南唐就无援兵了。这正是赵匡衡要吴越出兵的目的。

吴越是个小国,兵力也就十来万,南唐一个神卫军就有十万人,两国实力相差甚大。照理说吴越不应该招惹南唐,但偏偏每次北方进攻南唐,吴越就趁火打劫,骚扰南唐边界,非常招人恨。

南唐朝野对吴越恨得咬牙切齿,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如果不给吴越一点颜色看看,吴越还真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南唐朝廷决定冒一次险,派神卫军去攻打吴越,争取在宋军入侵之前先解决吴越之患。这次出兵不仅要消灭入侵的吴越军,还要把吴越军打残打怕,打得无还手之力,以后再也不敢进犯南唐,一举解决这个后顾之忧。

但神卫军统帅皇甫继勋不想打仗,他不会打仗,更没有打过大仗。也不知是心虚或是想保存实力,皇甫继勋千般推托,万般借口,说吴越入侵就几千人,成不了气候,何需出动十万大军?神卫军一调走,京师就是空城,无人防守,风险太大。

皇甫继勋说的也有几分理,但朝廷主意已定,军令已下,他不敢不执行。不过十数万大军出行,调动人马,准备粮草诸多事情,这给了皇甫继勋各种理由拖延,迟迟不发兵。

皇甫继勋对出兵消极怠慢,能拖则拖,但对不务正业的剿匪却非常积极。土匪年年有,又不是当务之急,交给地方处理就行了,何需在这关键时刻动用神卫军?

因为这土匪不是别人,而是太门西,是皇甫继勋做梦都想杀的人。

当皇甫继勋得知太门西在青牛山落草为寇,他兴奋不已。好呀!你小子在我的辖地当土匪,现在你是匪,我是官,官兵捉强盗,天经地义,名正言顺,再也无所顾虑,看我杀你个鸡犬不留。

秦弱兰也对此事非常诧异,太门西哪里不能去,非要在金陵附近落草,在皇甫继勋眼皮子底下做贼,这不是找死吗?他这是要干什么?秦弱兰自以为很了解太门西,还以为太门西远走高飞了,这家伙让人越来越摸不透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一件好事,只要太门西沒有消失不见,就有机会收拾他。当皇甫继勋派兵去剿太门西时,她都想跟去,想亲眼目睹太门西被剿杀。

皇甫继勋知道太门西四个老婆武功高强,他派出五百人去攻打青牛山。秦弱兰觉得人手可能不够,参加天道大会有二百多人吧?其中许多是武林高手,也沒能把太门山庄灭了。

但当她眼见五百官兵身穿戎装、银盔银甲、列队整齐,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她非常震撼,打仗的官兵就是不一样,不像江湖中人乱哄哄的乌合之众。她似乎也有了些信心,没有再劝说皇甫继勋增兵。

官兵到达青牛山时,太门西已经修筑完成他的土匪寨,寨子四周是高大的石墙。

太门西正想试试寨子的防御功能,官兵来的正是时候。他下令关闭寨门,拒不出战,要看官兵怎么攻打。

现在太门西手下已有几百号人,装备精良,还有炸药,这五百官兵他还真沒有当回事。

官兵看到这高高的石墙,犯起愁来,他们是来剿匪,不是攻城夺坚。谁知这个土匪寨就像个城堡,还在山顶,高高在上,看着就腿软,他们也没有攻城器械,这仗怎么打?

官军首领在寨外指骂了半天,要太门西缴械投降,否则就要攻打寨子了。

太门西不理他,话都懒得说,你丫废什么话?要打就打,我修建这个石头寨,等的就是官兵来攻打,今天总算派上用场了,你却在那里叽叽歪歪的唠叨个没完,光说不练,我这城堡岂不是白修建了?

到后来太门西听烦了,你到底打不打?不打就给我闭嘴,别没完没了的聒噪。

太门西示意梦露给这个家伙一箭,让他闭嘴。

梦露张弓搭箭,一箭把官军统领头盔上的红缨射断。

这下官军统领不再废话了,大胆贼子,胆敢射击本官?给我打!统领一声令下,官兵冲向石寨。

等到官兵靠近,墙头射出一阵乱箭,官兵纷纷中箭,倒下一大片。

其他官兵转头就要逃,却被统领逼回去,谁逃杀谁,官兵只有冒死前冲,纷纷中箭倒地。

有些官兵冒着箭雨冲到寨子前,却被围墙上滚下来的滚石和圆木砸得人仰马翻,头破血流,有些人还被墙上浇下来的热油和火药包烧伤炸死,一片哀嚎。

官军冲了好几次,都是无功而返,留下一片死尸,而太门西这边居高临下,有石墙保护,没有任何损伤。

官兵损失惨重,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就要打光了,只有鸣锣收兵,退到山下安营扎寨。

这一仗是红叶指挥的,太门西见红叶对练兵打仗很上心,就顺水推舟,让她指挥打仗,这样也使她暂时忘掉苗疆一事。

红叶还真有些打仗的天分,指挥得有板有眼,从容不迫。

官兵打了一天仗,在山坡上冲上滚下,除了死伤以外,其他人也筋疲力尽,鼻青脸肿。

到了半夜,红叶又带人来劫营,一把火先把辎重粮草烧了,然后是密密麻麻的火箭射向营帐。

官军营寨一片大火,官兵们还在睡梦中,被火烧屁股,裤子都来不及穿,连滚带爬,四处逃窜。

红叶命令手下齐声大喊:杀!冲呀!再加上战鼓声,声势震撼,犹如千军万马冲杀而来。

官军哪里还有斗志,也不明就里,从营寨后门狼狈逃窜,在这过程中互相拥挤踩踏,也不知踩死踩伤多少人,跑得慢的就被火烧死,或者被箭射死。

其实红叶只带了几十人,根本就没有冲入兵营,只是放火放箭,制造混乱,让官兵自己崩溃。她认为没必要自己人涉险,不值得这个代价。多杀几个官兵又如何?朝廷会派更多的官兵来,杀不完。

红叶这一场打得漂亮,不损一兵一卒就把官兵打得落荒而逃,完美大胜。

原来红叶也有谋略,也有缜密的心思,也能理智用事,不只是鲁莽大胆,连她自己都有些吃惊。当然她更多的是得意,心情也爽快多了。这点太门西和丹妃她们也都注意到了,都为她高兴。

官兵损失惨重,狼狈不堪的逃回金陵,皇甫继勋正在等候捷报,谁知等来的却是如此不堪的结果。

皇甫继勋大怒,当即把带兵的头领砍了头,还差点把逃回来的兵士都砍了。

皇甫继勋又派出一千人,带上攻城的楼车,云梯,弩炮等。一个土匪寨的石墙能有多结实?比城墙还高大厚实吗?就不信一千官兵打不下一个土匪寨。

皇甫继勋给带兵的将领下了死命令,如不攻下匪寨,就提着自己的人头来见。

官兵这一去就十多天,皇甫继勋要求前方每天都要送战报,得到的消息都是官军正在与土匪激战,打得很辛苦。皇甫继勋沒想到一个土匪寨就这么难搞,气得他天天大骂。

皇甫继勋干脆直接指挥作战,他每天给前线发令,从金陵神卫军大营遥控战场,逼着官兵进攻、进攻、再进攻!不准退缩,不准喘息,直到打下寨子为止。

剿匪的官军苦不堪言,他们带来的攻城楼车根本派不上用场,楼车在山坡上无法推进,弩炮也射不了这么高,而皇甫继勋又不让他们稍停休整,调整策略,硬逼着他们没完没了的进攻,完全是在逼人送死。

而土匪们每天晚上都来骚扰,不是敲锣打鼓,就是乱箭齐射,或者放火烧营。大半夜黑咕隆咚的,等你冲出去抓人,人影都见不着一个,反正就是不让你休息睡觉,就是铁打的人也吃不消。

到了最后几天,送给皇甫继勋的战报越来越少,送来的战报也只有几个字:“全营将士正在全力攻打山寨。” 

其它的也不多说,说了也没用,皇甫继勋才不听别人的意见,也不想知道任何细节,除了不停进攻,其它任何建议都只有招来一纸臭骂。

后来干脆没有战报了。皇甫继勋愕然,这是怎么回事?居然不理睬我了,好大的胆子!

皇甫继勋哪里能够忍受这个,他派人带看他的尚方宝剑去问责,不听令的人就给我杀了。

青牛山离金陵不远,也就一百多里地,但几天过去了,也不见人回来。皇甫继勋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他想知道前线的情形,也想知道这帮官兵哪来的胆子,居然敢忤逆他,他更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皇甫继勋又派出一拨人去青牛山查询,但派去的人同样一去不复返,再无音讯。

奇了怪了!这下皇甫继勋感到大事不妙,这算什么回事呀?本将军的军队平白无故不搭理本将军了,派去查问的人也不回来,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居然会发生这种事,这怎么可能?接下来该怎么办?难不成要本将军亲自走一趟青牛山?气煞我也!皇甫继勋暴跳如雷。

这时有人来报,说抓到一个逃兵,就是派出去剿匪那一千人中的一个小兵。

皇甫继勋命人赶快把小兵带来,这一审问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原来去攻打青牛山的那一营人早解散了,他们打得筋疲力尽,死伤惨重,粮草又被烧了,又不敢上报,只有饿着肚子打仗。后来实在撑不下去了,正好土匪来劝降,说只要官兵愿意,土匪可以收留他们,一视同仁,不愿归降的也发盘缠自行回家,决不为难。官兵一想继续打下去早晚都是一死,不是战死,就是累死饿死,撤退也会被处死,还不如投降逃命。

所以官兵几天前就散了,大部官兵分领了土匪发的银子,千恩万谢的回家种地去了,一小部分加入了土匪。这个小兵是个孤儿,不想打仗也没有去处,就又溜回金陵,想去找同乡,结果被人认出抓获。

皇甫继勋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的官兵被土匪收买了,上次派去五百人,至少还回来些人,这次派出一千人,全军覆没,还有些人当了土匪,甚至自己的尚方宝剑也丢了。这事要是传出去,会让人笑破肚子,朝廷可能还会问罪。

皇甫继勋怒极想杀人,但无人可杀,人家就是怕他动辄就砍头,这才不敢回来,要杀就只能杀眼前这个小兵,如果不解气就杀他一千遍好了。

这种事是封不住的,很快就传遍整个金陵城,过去官兵剿匪,官兵一到,土匪就跑。但这次是官兵一到,土匪就打,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官兵剿匪变成了土匪剿官兵,真是天下奇闻。

而更让金陵百姓津津乐道的是这帮土匪的头子不是别人,就是那个有四个漂亮老婆的原金陵商会会长,官兵就是守卫京畿的皇甫继勋那个蠢货。想不到吧?大将军打仗居然不如一个商会会长,此话题顿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食解闷的笑谈。

最可笑的是前线的官兵早就散了,没有一个人回来向皇甫继勋报信,这个白痴一直蒙在鼓里,每天还不断往前线发令指挥作战,还派人拿着他的尚方宝剑去督战,结果上方宝剑也被土匪收缴了。人们说起此事就摇头,咱们的京城守将就是一个饭桶。

秦弱兰这次学乖了,她听说此事后就躲得远远的,避而不见皇甫继勋,皇甫继勋正在气头上,她可不想触这个霉头。

秦弱兰深知解皇甫继勋的秉性,如果这个时候去劝他,不管你说什么,好话坏话都可能招来一顿暴虐,把人打得灵魂出窍。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皇甫继勋找到她,她干脆找个借口躲到乡下去了,躲过这个风头再说。

这事想起来很可笑,皇甫继勋吃了败仗,秦弱兰却要出门避风头,带兵打仗的又不是她,秦弱兰想起来就窝火。

皇甫继勋被太门西打脸,他颜面无光,怒发冲冠,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再次调动五千人去攻打青牛山,心想我就不信你几百个土匪能挡得住我十数倍的官兵?

但在部署出兵时,神卫军将领似乎都不愿领兵前往,不只是个别人,而是人人都很抵触,各自找借口推脱。

皇甫继勋那个气哟,反了!反了!居然敢跟我消极抗拒,看我不杀了你们。但他还真不敢,他看得出来将领们对他的不满,也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说是他的专横把一千官兵逼上了绝路,还说像他这样在后面瞎指挥,这仗没法打,所以这次谁也不愿领兵。

行啊!你们不去我亲自去,等我打完胜仗回来再收拾你们,还反了你们了!他挑选了五千最亲信的部属随行。

皇甫继勋要亲自带五千兵去剿匪,朝廷哗然,剿个匪就出动五千人?还不如把兵派去增援常州,去抗击吴越入侵。

当时就有大臣出面阻止,就连国主李煜和宰相宋齐丘也皱眉头,但皇甫继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否则大军调离后匪患就会威胁到皇城。

皇甫继勋这话有些言过其实,但现在朝廷要仰杖他,他掌控着十万大军,不敢过分逼他,就只有睁只眼闭只眼,希望这次剿匪快去快回,十天半月就凯旋而归。

皇甫继勋为报私仇置国家大局不顾,为了杀太门西他什么都不管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