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176:第59章:跋扈将军(2)

(2024-06-15 18:17:22) 下一个

长篇小说《太门西》:山上长弓 著

第57章:跋扈将军(2)

其他的人跟着一起喊,这两天街头巷尾说的都是皇甫继勋勾结土匪打家劫舍的事,皇甫继勋已经恶名昭著,现在亲眼所见,这家伙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进城抢劫,这也太嚣张了!群情汹涌,人人喊打。

这时太门府大门打开,冲出一群人,挥舞着皮鞭,劈头盖脸的打向官兵。

官兵被皮鞭抽得呲牙咧嘴,上窜下跳,抱头躲避。

皇甫继勋也挨了一鞭,痛得他大叫。妈的!他拔出刀,但马上又挨了一鞭,打在他手上,刀也打飞了。

这一鞭把皇甫继勋打清醒了,菩提五门武功高强,自己根本就没有胜算,而且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马上就会有大批捕快赶到,说不定真把自己当成强盗给抓起来,围观的暴徒也会趁乱一涌而上把他撕了。想到这里他调转马头,一甩马鞭,自己先跑了。
 
皇甫继勋的亲兵见主子跑了,也跟着仓惶逃跑,只听见后面百姓大喊:强盗跑了!抓强盗呀!抓皇甫继勋!追呀!打死他!

事情闹得这么大,徐通判得知后慌了,他没想到皇甫继勋如此张狂,敢带兵到民宅抓人,更没想到太门西居然把皇甫继勋和他的亲兵抽了一顿,打得他们狼狈逃窜。我的天哪!皇甫继勋可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呀,受此奇辱说不定会干出疯狂事来。

事情失控,徐通判意识到可能出大事,但事情的发展已不是他一个通判能够驾驭的了。他匆忙去找知州商议,同时派人监视皇甫继勋和太门西,一旦有情况急速回报。

知州知道此事后也是紧张得不得了,他责怪徐通判事情怎么搞成这样,他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太门西那里他倒不担心,但不知如何才能平息皇甫继勋这头愤怒的狮子。

这时有人来报,皇甫继勋出东门去了神卫军大营。

糟了,皇甫继勋调兵去了!

徐通判说必须马上关闭东门,以免皇甫继勋带兵闯进来。但知州说这是京城,未经请示突然关闭城门,人们还以为有人造反了,现在只有上报天庭了,他拉着徐通判去见国主。

徐通判安排巡捕营去协助守门军士堵着东门,不要让任何官军进城,然后跟着知州进宫面圣。

皇甫继勋逃离太门府后,也不回府,而是直奔向城外屯兵大营。他己失去理智,要带兵进城屠了太门府。

但按照朝廷律法,除了保护他的亲兵,皇甫继勋没有擅自带兵进京的权力,带兵进入京城必须持有皇上的虎符,就连兵部的调令都不行。

虎符是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虎符分成两半,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皇帝持有,只有两半合并才能调兵。持有虎符的将领有调动大军的权力,一般只有打仗时统兵的主帅才授予虎符。皇甫继勋有半块虎符,可见皇上对他有多信任和依赖。

神卫军虽属皇甫继勋统率,但将领们没有见到虎符不敢领兵入城,否则有杀头灭族之罪。

皇甫继勋管不了这么多,将领们不从令他挥鞭就打。皇甫继勋当着众人鞭打自己的将领,只因为他们不敢违反军规。众将领对皇甫继勋怒目相向,但敢怒不敢言。

皇甫继勋一怒之下拔刀就要杀人,一个参将不得已,只有答应皇甫继勋,带着他的一营兵跟随皇甫继勋进京抓人,全营上下都明白这是犯死罪。

皇甫继勋带兵来到金陵城东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

他吼叫开门,城头守卫问:“下面可是皇甫将军?”

“正是本将军,快开门!”

“皇甫将军带兵入城可有皇帝的虎符?”

“本将军抓捕匪贼,你无权过问,开门!” 皇甫继勋再次吼令。

“抱歉,下官职责在身,沒有皇上的兵符任何人都不得带兵进城。”

皇甫继勋指着城头守卫警告:“你们给我听着,如果再不开门,就别怪我…”

别怪你什么?你想干什么?看守城门的军兵不吊皇甫继勋,他们不是皇甫继勋的部属,而属于羽林军,是皇帝的禁军。

刚才知府来人传话,说皇甫继勋可能擅自领兵入城。城门守卫一听,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如果皇甫继勋带兵冲进城,那就是门卫失职,所以当他们远远看见军兵奔来,便立刻关闭城门。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皇甫继勋尴尬了,进退不是,他虽然带了一千人马,但他敢攻城吗?就是攻城也攻不下来。他现在脑子冷静了一些,有些后悔了。

这时城头突然冒出无数兵丁,全身盔甲,拉着弓箭对着城下皇甫继勋一干人,羽林军援兵赶来了。

一个军官高声对皇甫继勋说:“传兵部尚书令: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擅自调兵进京城,已违军法,令汝马上回营,听候发落。”

皇甫继勋脸色煞白,他知道闯大祸了,他还在发愣就听那军官催促:“皇甫将军请回吧!” 然后一挥手,一排箭射出,射在皇甫继勋马前地上。

这是最后警告,再不走就要来真的了,皇甫继勋只有带兵离去。

皇甫继勋私自带兵闯京城,如同兵变,震惊朝野。

第二天兵部传换皇甫继勋问话,皇甫继勋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曾想拒绝前往,依仗统領的十万大军与兵部相抗。但他平时霸道蛮横的作派让属下反感,昨天还鞭挞一帮将领,他看得出这些人憎恨他的目光,虽然其中有几个亲信,恐怕大多数都不会跟随他对抗朝廷。

皇甫继勋只有硬着头皮进城,他一到兵部就被扣押起来,押入天牢。

知州和通判松了一口气,终于扳倒了皇甫继勋。

太门府兴高采烈,太门西更是得意洋洋。

秦弱兰如五雷轰顶,觉得天塌下来了。

金陵百姓欢呼雀跃,击掌相庆。皇甫继勋声名狼藉,都很厌恶这个跋扈将军。就连许多神卫军的将士都暗自高兴,希望朝廷派一个新的统领,不管是谁都比皇甫继勋强。

但是过了两天皇甫继勋又放了出来!

怎么回事?没搞错吧!众人觉得当头挨了一闷棍,被敲傻了,搞不明白皇甫继勋做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居然毫发无损,就这样放了,还照样当他的大将军。

要知道历朝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将领拥兵自重,擅自带兵闯京城是要灭门的!皇甫继勋用了什么魔法?李煜这个国主是昏了头不成?居然让皇甫继勋继续掌管守卫京城的十万大军。这样一来皇甫继勋不就更上脸了,随时可以带兵进城吊打国主。

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朝野议论纷纷。

这件事在朝堂是经过激烈争论的,韩熙载主张严办,对这种事绝不能姑息放任,否则立下坏的先例,后患无穷。韩熙载一直认为皇甫继勋不堪重用,这次可以趁机夺其兵权,换一个能真正打仗的将领。韩熙载是兵部尚书,听到许多有关皇甫继勋的恶评,对此人的品性和无能十分了解。

但宋齐丘却不同意,他说皇甫继勋掌握守卫京畿的大军,步兵十万,还有二营水军,不能动他,否则可能引起兵变。况且现在宋军入侵在即,大战随时可能发生,更不能这时换将,临战换将是兵家大忌。就算换一个新将领,也不一定能够指挥得动神卫军这支皇甫继勋经营了多年的军队。

当时在场的只有几个举足轻重的朝廷重臣,分成两派,但支持韩熙载的多些。大家都住在京城,对皇甫继勋的所作所为都有耳闻,他们还亲眼目睹皇甫继勋带兵到民宅抓人,简直无法无天。

但这事最终还是要国主定夺,也不知是喜欢皇甫继勋,还是顾忌此人,李煜总是很迁就皇甫继勋,韩熙载把皇甫继勋说得如此不堪,他还有些不高兴。在李煜眼中,皇甫继勋身材魁梧,一看就像个领兵打仗的大将军,不像眼前这些大臣老气横秋,他不认为皇甫继勋有异心,只是有些自负骄纵而已。

李煜还是决定网开一面,放皇甫继勋一马,下不为例。

韩熙载力争无果,愤然辞去兵部尚书,当时就挂冠而去,这个国家没救了。

最后裁决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那个带兵的参将,说参将误导皇甫继勋,将参将斩首。作为参将的上司,皇甫继勋治兵不严,罚俸一年,官品降一级。另外在刑部尚书的坚决要求下,皇甫继勋的亲兵由二十人减为三人。刑部尚书说皇甫继勋的亲兵经常为非作歹,太门山庄纵火案就有皇甫继勋的亲兵参与,证据确凿。李煜不想管这些民间之事,这些事由知府衙门处理就行了。但减少皇甫继勋的亲兵他还是同意了,以免皇甫继勋又带着官军到处耀武扬威。皇甫继勋的品性如何,皇上不是不知道,只是沒太当回事,但他也不希望皇甫继勋再惹事生非。

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收回皇甫继勋持有的半块虎符。这是宋齐丘的主意,宋齐丘虽然为皇甫继勋开脱,但也知道此人危险,如果皇甫继勋把持虎符不还,朝廷都无法调兵,所以必须趁此机会收回虎符。

李煜也有这个顾虑,皇甫继勋兵权过大,收回虎符是削减皇甫继勋兵权的第一步。一个手握重兵,驻扎在京郊的大将军还是让李煜有些不放心,李煜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心眼的君主。

神卫军的将士听到参将被杀,群情激愤,愤愤不平。皇甫继勋拿刀逼着人家出兵,出事后却把人家卖了,替他抵命。

这种上司值不得为他卖命,这件事造成皇甫继勋和部下之间很深的裂痕。

将帅不和是军中大忌,李煜庇护皇甫继勋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这事与南唐的灭亡有直接的关连,他后来肠子都悔青了。

宋齐丘在这件事上做得也不光彩,他这么精明的一个人,岂能看不出皇甫继勋是什么人?但他的私心太重,想拉拢皇甫继勋,排挤韩熙载。

宋齐丘最大的毛病是容不得人,气量太窄,喜欢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朝堂中能够与他抗衡的当属韩熙载,这次他不留痕迹,四两拨千斤就把韩熙载逼走了,官场套路他已玩的得炉火纯青。但他这点私心给南唐造成了多大的危害,是他始料未及的,最后自食其果。

皇甫继勋带兵闯京城的这事就算过去了,该轮到太门山庄这案子了,这案子还得审下去。

这个案子让通判大人非常头痛,皇甫继勋和太门西互告对方,他审了一辈子案,还很少见这种案子,更何况面对的是两只张牙舞爪,互相撕咬的老虎。

皇甫继勋是原号又是被告,照理说他必须出庭,但徐通判根本就没有指望皇甫继勋会出庭,皇甫继勋完全可以用公务繁忙为由推脱,最多找个人代为出庭。

但皇甫继勋却自己来了!

皇甫继勋是冲着太门西来的,太门西你不是以为我栽了吗?我活得好好的,仍然风光无限,我倒想看看你见到我时的反应,肯定很精彩。还有徐通判这伙人,给我下绊子,暗地里收集害我的证据,在背后使坏,跟我玩阴的,你们以为我不知道吗?

哼,想扳倒我?做梦去吧!本将军今天就是要拽给你们看,我就是要嚣张跋扈,怎么样吧?

徐通判看见皇甫继勋自己来了,有些发慌,他毫无准备,难道让皇甫继勋在堂前下跪听审?或者把自己的宝座让给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看到徐通判不知所措的样子,皇甫继勋心中那个痛快,干脆双手在胸前一抱,等着看徐通判的笑话。

徐通判只有让人在一旁给皇甫继勋摆了一把椅子。

皇甫继勋大大咧咧地坐下,双腿张开,双手撑在膝盖上,挺着腰板,威风凌凌,就像大将军在发号施令,在指挥打仗。他把刑狱衙门当成他的军营了。

徐通判心中暗骂,这哪里是来听审?纯粹是来捣乱,把个公堂搞得不伦不类,这个案子还怎么审?

皇甫继勋擅自调兵闯京城,出了这么大的事他都能全身而退,就越发得意了,他今天就是要逼着徐通判给太门西当堂定罪,判个斩立决。他亲自来就是要把此事做实,派其他人来办此事他还不放心。

但他又失算了,太门西根本就没来,太门山庄来的是元世龙。

皇甫继勋见来的不是太门西,当时就跳了起来,冲上去一把抓住元世龙的衣领。

元世龙是个杀狼打虎的彪悍猎户,比皇甫继勋还壮,他用力推开皇甫继勋,皇甫继勋差点摔倒。

两人当堂就要打起来了,徐通判气得把个惊堂木拍的山响,“退下!跪下!” 

衙役们把两人拉开,皇甫继勋气呼呼的回到椅子坐下,元世龙被按倒跪下。

这算什么事呀?一个堂堂的大将军像个无赖,正事不干,居然跑来打官司,还与人在堂上打架,丢不丢人?国主怎么选这种人来护卫京城?徐通判叹息,暗自摇头。他问元世龙:“怎么是你?太门西呢?”

元世龙说:“回大人,这个案子本来就是草民的事,与太门西无关。”

徐通判一拍桌子:“胡说!这个案子告的是太门山庄,太门西是太门山庄的主人,怎么说与他无关?”

元世龙不慌不忙的说:“通判大人,你忘了草民才是太门山庄的主人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