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159:第53章:邮亭一夜(3)

(2024-05-29 18:10:21) 下一个

长篇小说《太门西》:山上长弓 著

第53章:邮亭一夜(3)

陶谷太喜欢这个女人了,既淫荡又风趣,既美丽又聪明,还会演戏,唱做具佳,太有趣了,让人爱不释手。

妇人也很高兴,这老夫子还挺有趣的,别看他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个风流狂生,还真有点喜欢他了。

妇人看陶谷乐的那个样子,心中得意,心想此时就是要陶谷背叛赵匡胤、出卖宋国,怕也是答应了。

妇人虽是在做戏,但也有自己的考量,她心想陶谷是个大人物,说不定那天还用得着他,何不给他留下一点念想,也给自己留条后路,所以才这么买力表现。

一夜疯狂,直到第一声公鸡打鸣,妇人才催陶谷回去,免得被人发现。陶谷还有些不愿意,但妇人劝说晚上再来,陶谷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陶谷回房后倒头就睡,这一觉睡得舒坦,睡得踏实,好长时间都沒有睡过这样的好觉了,一觉醒来已是午后。

陶谷吃过午饭后就不停的看日头,只盼太阳早点下山,好去与他的娇娘幽会,再唱一出《梅花三弄》。他连词曲都想好了,真的个心痒难搔。

他已下决心把这妇人带回汴京,这妇人虽不是妙龄女子,但却充满了成熟女人的韵味和风情。她善解人意、温柔体贴、配合默契,而且才艺双全、聪明风趣,春宵一度更是妙不可言。跟这种女人在一起才叫活着。

眼看太阳偏西,天色渐晚,陶谷更是期待激动。但偏偏这时候皇宫派人来接他,江南国主要召见他。

什么?江南国主不早不晚,偏要这个时候召见他?陶谷很是失落,但他来南唐就是为了见江南国主,他等了这么长时间,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陶谷跟随来人去见国主,他只希望能早点回来,不要让娘子等久了,在他心里已把那妇人当成娘子了。

江南国主李煜在卸花园荷花池的凉亭设家宴招待陶谷,陪席的只有宋齐丘和韩熙载。

这里安静,晚风习习,荷花飘香,甚是惬意。

李煜把见面安排在这里,也是因为这里被荷塘隔开,方便说话。

李煜甚是随和,陶谷自恃是上国大臣,也沒有把李煜这个属国的国主当皇帝看,双方就像平常人聚餐,没有拘束。

几杯酒之后陶谷叹息一声说:“江南好地方呀,可惜好景不长。”

宋齐丘问:“陶学士何出此言?”

陶谷说:“我大宋陈兵江北,南下江南指日可待,战乱一起山河破碎,这锦绣江南将毁于一旦。”

宋齐丘说:“陶学士言之有理,为了天下百姓苍生,学士何不劝你家主君退兵,你我南北两朝和平相处?”

韩熙载也附和着说:“陶学士孔门弟子,心念天下苍生,韩某着实感动,学士如能说服贵国皇帝退兵,使黎民百姓免遭战火之灾,这可是功德一件呀!韩某代表江南百姓先行谢过了。” 说完端起酒杯敬了一下陶谷,也不管陶谷脸色有多难看,自己先行喝了,一饮而尽。

陶谷是来说服南唐归降,宋齐丘和韩熙载两人一唱一和, 一上来就把他的嘴堵住,反而要宋国班师回朝。

陶谷心中有气,但暗想不能让他们看出来,否则这两就更上脸了。他喝了一口酒压压情绪,然后老神在在的说:“要想避免战乱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

宋齐丘说:“如此便说来听听,愿闻高见!”

陶谷说:“这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们归顺大宋,这样就不用一刀一枪,不流一滴血,不伤一条命,中原江南和平统一,皆大欢喜!” 

陶谷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这对各位来说也是一件功德,陶某代表江南百姓先行谢过了!”

这家伙嘴也厉害,把刚才韩熙载说他的话原数还了回去,说完端起酒杯向韩熙载一敬,一饮而尽,就与韩熙载刚才的做派一样。

宋齐丘脸色变了,他冷冷的说:“陶学士说笑了,江山国土岂能拱手相让?敢问陶学士,如果有人要霸占你的家宅田产,你能拱手相让吗?这事就算我们同意,江南的百姓也不会答应,势必反抗到底,陶学士休再提及此等无稽之事。”

陶谷冷笑说:“你拿什么反抗?在我大宋铁骑面前一切反抗都是徒劳,只是徒增伤亡而已。你问我如果有人要霸占我家财产我该怎么办?让我来告诉你我怎么办,如果打得赢我就打,打不赢我就认栽,绝不会用鸡蛋去碰石头,与其丢了性命,还不如把财产拱手相让,免得人财两失。两相权衡取其轻,这才叫识时务。”

韩熙载说:“我朝有数十万大军,还有十万长江最精锐的水军,宋军只怕连长江都过不了。”

陶谷不屑的说:“是吗?两国又不是没有打过仗,南唐哪一次不是被大宋打得落花流水?打得你们只有把江北十四州拱手相让,献于我大宋国。”

陶谷这话不留情面,捅到了南唐君臣的痛处,几人非常难堪。

韩熙载哼了一声:“陶学士倒是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把前朝的事硬搬到今朝,一朝天子一朝事,莫把周朝当宋朝。”

当年攻打南唐的是后周而不是现在的宋国。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三度攻打南唐,周军势如破竹,唐军一溃千里,这才自请划江为界,尽献江北土地。

陶谷有些尴尬,但强辩说:“我大宋皇帝当年是后周大将,南征北战,攻城略地,后周大半江山都是吾皇打下来的,前朝今朝有何区别?”

赵匡胤确实为后周立下汗马功劳,但说后周大半江山都是他打出来的,那是夸大其词,也是对陶谷的前主子周世宗的不敬。

韩熙载看不起陶谷的势利,为吹捧现任主子而贬低前朝主子,他有些冒火的说:“当年的战事发生在江北,即便雄才大略的周世宗也不敢越长江半步。时过境迁,此时的南唐已不是当年的南唐,此时的北宋也不是当年的后周。我朝有长江天险可守,有曾经火烧赤壁的江南水师,你们一帮太行山的旱鸭子,到了长江只能喂鱼。”

陶谷被气得够呛,赌气的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只有兵戎相见了!”

陶谷知道要说服南唐归顺大宋是不可能了,前两天宴会上得罪了宋齐丘和韩熙载,这两位是铁了心要与他过不去。如果与胆小怕事的李煜单独面谈,或许能说服他,但现在有这两尊门神挡在这里,那是休想了。

南唐国主李煜一直没有说话,任凭两位臣子与陶谷斗嘴,他见事情闹僵了就出来打圆场:“这是家宴,咱们不谈国事,要谈明天到朝堂上谈。来,饮酒,饮酒!”

李煜端起酒杯请陶谷饮之,陶谷气鼓鼓的不理不顾,再一次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他心想既然此事谈崩了,还喝什么酒?赶紧撤了,我还要回去见娘子。

李煜也不生气,他手一挥,一名宫伎怀抱琵琶走来,女子缓缓而行,身姿优雅,陶谷觉得有些眼熟。

当宫伎来到近前,陶谷这才认出这一身宫装的宫伎,这不就是自己正在思念的娇娘吗?惊得他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掉到荷花池里。

怎会是她?陶谷脑子有些错乱,一时理不清怎么回事。

宫伎开始弹唱起来:“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是邮亭一夜眠? …”

陶谷脑子嗡的一声响,这女人唱的就是自己昨晚写的词。

天啊,自己被人算计了!原来昨夜的一夜疯狂都是人家安排的陷阱。

他愤怒、懊恼、难甚、羞愧、失落、绝望、美梦破裂,这个打击太大了。

他怒视着眼前这个妇人,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呀?心机这么深,演技这么好,装的这么像,自己小心谨慎,一再试探,一再查问,结果还是着了她的道,还搞得像是自己强占了这妇人,她倒成了受害者。

妇人低头没有看他,不知是愧意还是心虚。

这时李煜笑说:“陶学士盯着人家看,好像对这个女子很感兴趣,学士要是喜欢就带走好了,苗条淑女,君子好逑,此乃人之常情。学士无须担心,此事没有外人知道,不会传出去毁了 大学士的一世清名。”

宋齐丘也说:“陶学士回去后,还请在贵国皇帝前为南唐多多美言,表达我们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共处的真诚愿望,江南百姓的福祉就仗仰陶学士了。”

这些话的意思陶谷哪有听不懂的?这是在威胁他,要他回去后劝说赵匡胤休兵罢战,放弃进攻南唐,只有这样这件丑事才不会传出去。

陶谷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人家挖了个大坑,自己心甘情愿的跳进去。这个局设计得天衣无缝,不佩服都不行,他除了苦笑还能说什么?他端起酒杯连酌连饮,直到酩酊大醉,怎么回到驿馆都不知道。

第二天陶谷就离开了金陵。

一个月后,前线来报,宋国撒军了!

南唐君臣击掌相庆,舒了一口气,战事起码推迟一年,这给南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只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整备军务,南唐的几十万大军加上长江天险,完全有实力与宋国一战。

陶谷回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宋国退兵。史书记载陶谷回去后确实力劝赵匡胤撤兵,说此时进攻南唐不是时候,南唐几十万大军粮草充足,枕戈待旦,特别是十万南唐水师蓄势待发,宋军水师胜算不大。

陶谷这么说不仅仅是被逼无奈,他是真的这么认为,他在回程的路上被南唐大将林仁肇截住,强行拉到林仁肇的江南大营做客,顺便带着这个宋国大臣四处看看。当然这也是韩熙载的安排。

林仁肇的江南大营是水陆连营,连延数十里,战船上千艘。陶谷甚感震撼,这架势有点像当年周公瑾赤壁大战前的情形。

其实赵匡胤心中很清楚有林仁肇镇守长江,宋军攻破南唐长江防线的可能性不大。当年周世宗攻打南唐,赵匡胤就与林仁肇交过锋,此人的骁勇善战,勇谋双全,让他颇为忌惮,这也是他迟迟未进攻南唐的原因之一。

但几十万宋军囤积在长江边,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不得不发。赵匡胤没有听陶谷的劝说,下令渡江进军南唐。

这时长江的第一道洪峰来了,这年的洪峰比往年早,洪峰一到,江水暴涨,江面成倍增宽,进攻南唐一事只有作罢。

这件事让赵匡衡对陶谷非常不满,认为陶谷耽搁了他的统一大业。陶谷本来可以封侯拜相,此事使他的仕途到此为止。

后人叹曰:“半世孤高陶侍郎,一夜风月动词场,若道钟情非我辈,因何千载說高唐。”

秦弱兰色诱陶谷,陶谷写艳词相赠的故事是一桩千古笑谈的风流韵事,后世多有演绎,有几个版本。

元代有人根据这故事编写了剧作《陶学士醉写风光好》。剧中对秦弱兰色诱陶谷的描述与实情差不多,但结局有所不同,当时李煜不是在荷花亭而是在澄心堂设宴招待陶谷,秦弱兰当着南唐众大臣弹唱《风光好》,陶谷羞愧难当,醉酒出丑,被众人耻笑。事后陶谷无颜回宋,只得投奔吴越国。而秦弱兰真的爱上了陶谷,追到吴越,两人终成眷属,像范蠡和西施一样泛舟西湖,隐居山林,是个完美结局。

明代唐伯虎为这桩风流故事画了一幅《陶谷赠词图》,并题诗讽刺陶谷:

一宿姻缘逆旅中,
短词聊以识泥鸿。
当时我作陶承旨,
何必尊前面发红。

此词的意思是:才子佳人,途中相识,一夜风流,作词留香,这种艳遇乃一桩雅事,我说陶承旨呀,你又何必脸红呢?暗示陶谷虚伪。

(注:承旨 = 翰林学士承旨,为翰林学士之首,地位崇高,陶谷兼任此职。)

唐伯虎的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现代画家傅抱石也画过一幅同题画作《陶谷赠词图》,现藏于江苏省美术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