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明

穿越霁月秋夜的灵魂。
正文

风骨的生命,高贵的灵魂

(2024-03-07 17:59:43) 下一个

透过和煦吹拂的春风,我们看见了三月的蓓蕾绽放出早春第一抹殷红,穿过大街小巷流动的霓彩,我们感受到青春之歌演绎着新一代的亢奋。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春回大地处处洋溢着绿色生命的蓬勃,春满人间处处充满着春姑娘撒向人间的挚爱。

如果说,女人是造物主恩赐给人类的天使,那么,阳春三月是女人带给生命蓬勃的绿色希冀。此时此刻,我为女性感到由衷的骄傲,是她们带给人类诸多的挚爱和温暖,是她们让我倍感到早春新绿悄绽、生命蓬勃,是她们燃起我炽热的心,也是她们撩拨起我冗长追思的情怀,正是她们让我清晰地看到一个美丽高贵的身影带着微笑缓缓地向我走来,就是她,时时刻刻地震撼我枯竭的心,唤醒我麻痹的灵魂……

当我打开笔记本电脑时,我的心依然澎湃不已,我的脑子里却一片空白,我好像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在无绪中茫然不知所措,面对失忆中神圣的历史,我自己却有一种深深地对历史的愧疚和负罪之感,空茫之中,我的眼前便涌现出了林昭那高贵的微笑并带着忧虑的脸庞中重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一幅呈现出生活在今天这个貌似神奇的繁荣的国度下,那些遗忘历史、光鲜亮丽的少男少女都沉醉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之中,仿佛一夜之间来到了空前盛世的鬼魅社会;另一幅却赤裸裸地展现出盛世的光环照射下人山人海的一群群求职者焦虑恳切的目光和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疾苦求生之路的艰辛背景。生命如此的活生生勒在真空和悬崖之中,人间却依然生龙活虎在水深火热之中。

现实的两幕让我苦痛不堪,令我倍感交集,却也是这个红色社会吸血壮大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千古以来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的文化之根。在这个浩瀚无际的宇宙万物生灵中,这个被誉为举世文明的特色民族其实是一个把文明关闭在狭隘的民族文化的空间里沾沾自喜、相互摧残,作为一个生命体,我有一种被禁锢压抑数千年的羞耻之感,一种猛然顿悟的炽烈之魂敲醒了我麻痹的心,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苍白,尽管如此,我也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一种重任,一种不能忘却历史见证真理和正义的责任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常识的话语,真实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要懂得做一个有良知有正义的中国人。在这个人格扭曲的社会,我有责任把想到的知道的说给世人听,要让每个人明白……与良知同心,与正义同步,与历史同在,这就是一个作为华夏子孙的自由生命体对民族和时代的进步召唤。时值三八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以生命为主体来追思和缅怀一位让人可敬可爱的自由女神──林昭,它风骨人生和高贵灵魂的事迹永远照耀人间,她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女性中最杰出、最不了起的一位为民主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女战士,她就像今天的乌克兰人一样为自由而战而死——“不自由,毋宁死!”。

翻开历史的史册,我们为那些为人类创造文明的女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那些为人类的民主和自由遭到惨不忍睹地残杀的女勇士而悲痛和痛斥。从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到中国古代的黄道婆;从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居理夫人到新中国第一个敢于以小说真实揭露历史真相的章诒和女士,从十九世纪英国女诗人勃郎宁夫人到南宋的李清照;从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向暴风雨呐喊的勇士”的克拉拉.蔡特金到中国近代为民主事业而献身著名的民主女革命家秋瑾和被极权专制独裁划为“右派”、“反革命”和“反个人崇拜”而惨遭杀害的捍卫生命尊严和自由的风骨女士──林昭、张志新和丁祖晓等……

林昭,苏州人,1932年生,原名彭令昭。据说因她特别爱读《红搂梦》,尤其喜欢林黛玉,因此改名林昭。1954年,她以江苏省"文科状元”的资格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辑专业(后改为新闻专业)。林昭则以江南女儿独具的聪颖与文思,以她的古、近、今体兼能,诗、词、文俱佳的丰赡素养,在北大诗坛占得一席之地!“林姑娘”的美称由此兴焉!她极爱与人逗嘴,每次雅集总不免先口战良久,戏谑争胜,猜灯谜、忆亡书,气氛热烈。

林昭在北大是个有名的才女,也是中国近代确实难得的一位具有思想、才华横溢的女子。有一次,鲁迅夫人许广平到北大来同年轻人座谈。同学们争相发言,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爱。林昭突然发言:“请问,鲁迅先生要是活到现在,会怎么样?”幸亏许先生没有听清她的提问。

林昭参加了北大诗社,经常在北大校刊和学生会主办的《红楼》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又为北大《自由论坛》编过墙报。后来诗社和论坛的许多人都被划为右派分子,林昭自然在劫难逃。她也是那个恐怖年代莫名其妙地被划为右派一位无辜的知识分子。

1957年,林昭被极权专制的独裁划为“右派”送去劳教,但她拒不认罪,还向学校领导发出一封责问信:“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教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政府去保释‘五四’被捕的学生,你们呢?”。林昭大义凝然并对专制极权进行地批驳说,这是“极权统治者所惯用的伪善语言,其颠倒黑白而混淆视听可谓至矣!这句话正确地说,应该是:一九五七年在青春热血与未死之良知的激励和驱使之下,成为北大‘五•一九’民主抗暴运动的积极分子!”

1960年被人告密诬陷,说他们组织进行反党活动,林昭被逮捕,判处有期徒刑20年。

在狱中,林昭这位性格倔犟的姑娘从不低头认罪,她用各种方式陈述冤情,表示抗议。她在牢狱之中,一边忍受着残酷的折磨,一边思考着这个民族苦难的来源。监狱的记录《林昭服刑期间重新犯罪的主要罪行》中说:“她用发夹、竹签等物成百上千次地戳破皮肉,用污血书写几十万字内容极为反动的信件、笔记和日记。”在林昭的血书中有这样让人目不忍睹的片断:“一九六五年八月八日,被移解而羁押于上海第一看守所。在彼处备遭摧折,屡被非刑;百般惨毒,濒绝者数!寸心悲愤冤苦沉痛激切,不堪追忆,不可回想,不忍言说!忆之如痴,想之欲狂,说之难尽也。呜呼!哀哉!此是何世?!我是何人?!所怀何志?!所遇何事?!天哪,天哪,尚得谓有天理,谓有国法,谓有人情,谓有公道耶?!此衣是一九某某年八月间穿上,时正在桎梏之下,又无纸笔,乃在背上血书‘天日何在?!’四字,聊当窦娥自诔。”

在一个不把人当“人”看待的专制极权的年代,在一个流氓、残暴、淫威的专制国度里,更不要说那些把政治犯不当人看待的监狱中。在受到各种难以想象的迫害的囚室里,林昭用她那具有穿透力的目光无情揭示了历史迷雾,她发现在革命的旗号下是一场卑劣的骗局。在血书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片断是她设想的与最高极权专制独裁的对话。对着这个当时全民无限膜拜的“人间上帝”,林昭斩钉截铁地说道:“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是腥风血雨的、惨厉倍常的、臭名远扬的丑剧,是‘官逼民反’。”而她自豪地把自己定位为“反对‘暴政’的自由战士和青年反抗者”。在这场虚拟的对话中,林昭淋漓尽致地批判个人崇拜,指出阶级斗争理论的荒谬,深刻阐述了民主、自由、人权、人道、法律和经济的私有化、军队国家化的一系列设想,以及作为一个基督徒的殉道精神。在血书中,她写道:“信是以自己的鲜血所写的,因为当时我被非法剥夺了纸笔!——沙皇昔年对于诗人莱尼斯的管制方法之一,尽管它当时行于之于莱尼斯似乎十分有效,而如今行之于这个青年反抗者便更不见得有效。”林昭的妹妹彭令范在记述中一次和母亲去探监的经过,林昭对母亲劝她的很多话,都听不进:“他们是不会放过我的,我一定会死在他们手里。”母说:“你可以不死在他们手里,眼光放得远些。”林昭:“这是不可能的!”母亲急了,叫她的小名说:“苹男,你脑子放清楚些,你死後没人追认你为烈士,你死在沟壑中无声无息,你的作为只会给我们家庭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林昭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也只能对你们不起了,我为真理不惜任何代价!” 经过一九五七年惨烈的反右运动,以及饿死成数千万人的“三年自然灾害”之后,文革大浩劫继而降临这片苦难的土地。林昭所反对所批判的邪恶,在这十年间如同溃疡崩决般发作起来。可以说,林昭是我们民族最早的觉醒者,她的思想深度超过了遇罗克和张志新,她的远见卓识直到她殉难二十年后才被后人所理解。

林昭的命运远远超过我们想象中的悲惨。林昭的好朋友、同是北大右派的张元勋曾经去探望林昭,林昭说,她每天都遭受到受狱卒唆使的女犯们的撕、掐、踢、打,“我怎么能抵挡得了这一群泼妇的又撕、又掐、又踢、又打,甚至又咬、又挖、又抓的疯狂摧残呢?每天几乎都要要一次这样的摧残,每次起码要两个小时以上,每次我都口鼻出血、脸被抓破、满身疼痛,衣服、裤子都被撕破了,纽扣撕掉,有时甚至唆使这些泼妇扒掉我的衣服,叫做‘脱胎换骨’,那些家伙在一旁看热闹!可见他们是多么无耻,内心是多么肮脏!头发也被一绺一绺地揪了下来!”林昭还告诉张元勋,她面临着被狱卒凌辱和强暴的危险,而她唯一能够保护自己的就是用针线将上衣和内裤子缝合起来。

林昭在最后的日子里,在狱中写了两首震撼后人的短诗,一吐她心中的委屈和愤懑。她在一首《献给检察官的玫瑰花》的诗中,对不公正审判提出强烈抗议:向你们,我的检察官阁下,恭敬地献上一朵玫瑰花,这是最有礼貌的抗议。无声无息,温和而又文雅!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临刑前,她还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了《血与自由的献祭》一诗:我将这一滴血,注入祖国的血液里,将这一滴血,向挚爱的自由献祭。揩吧!擦吧!洗吧!这是血呢!殉难者的血,谁能洗得去?当时,林昭的一位同伴曾劝过她:“何必这样来赤裸裸地反抗?这不是把自己推到绝路上去吗?”然而,林昭却这样地回答了我:“血流到了体外,总比凝结在心口里要舒畅得多呐。”这就是我们最可爱可敬的自由战士──林昭,一个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而面对极权暴政的流氓淫威下从不畏惧,她用鲜血谱写了生命之歌的自由新篇章,她用真理奏起生命尊严的交响曲!

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枪杀,时年只有36岁,而且是一个未婚的女子。据目击者描述,当天下午三时半左右,两辆军车开到上海龙华机场第三跑道,两个武装人员架出一个反手背绑的女子,她口中塞着东西。他们从她腰后一脚,把她踢跪下。另外两个武装人员一人举手开枪,她先中一弹,血溅衣衫,倒地爬起,又开两枪,脑浆涂地,仆于荒原!

更加骇人听闻的是,第二天,一名警察来到林昭母亲家中。当林昭的妹妹惊恐地打开大门的时候,警察脸上的神情是恶棍杀人之后的得意和对犯人家属极端的轻蔑。这个冷血屠夫只说了三句话:“我是上海市公安局的。林昭已在四月二十九日枪决。家属要交五分钱子弹费。”在地球这个生活着数千年的人类正朝着向文明迈进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竟然在这个号称新中国发生这样惨无人道的悲剧而且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世人面前,我想许多人看到了一幕必定会毛骨悚然、义愤填膺,这一幕让我们看到了这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极权残暴专制的国度,一个沾满人民鲜血、其实脆弱不堪的专制特权的流氓恶魔所作所为,这种漠视生命滥杀无辜的法西斯行径,历史永远都会牢牢刻录在册。

林昭之死,则由于是被密,杀及灭尸更被掩盖得毫无踪迹!她的冤案于1980年12月11日予以平反,北京大学的师生们为林昭举行了悼念会,会上有许多著名的教授讲了话,并由苏南新专和北大的同学,集资为林昭她们母女建墓,墓地在苏州灵岩山麓,韩世忠墓一侧,但只是一座衣冠冢。遗憾的是,林昭的平反,算不上彻底。因从林昭这份判决书上,看到只是由于林昭因患有精神分裂症,才得以免罪、改正的。事实上,乃是作为一件普通刑事案件来处理的,不算是烈士。就这一点上来说,恐林昭在九泉之下还是不安的。最令人无限悲愤的是林昭以自己鲜血书写的几十万字文集至今仍然下落不明,至今不敢公布于众,这是一个暴政多么丑恶和流氓的罪行!这些暴政恶魔要尽一切之能抹掉她的任何痕迹,这说明了这个国家多么无耻又多么虚弱。吴国光教授的话令我们更加明晰:一个没有人性、残酷、无耻而且虚弱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一个无止境地容忍残酷和无耻但却苛求良知与智慧的民族,还有什么希望?林昭死得惨烈,死得冤枉!她以血书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黑暗与残暴,见证了一个没有人性的极权专制的国度,她无愧是中华儿女杰出的一位女勇士!

我们知道,生命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确认过程,也就是对自我的感受过程。如果说,生命是被在爱的撑护下成长的,那么,对于生命,就像绿叶上的一滴露珠,在春晨的阳光中晶莹剔透,这是一个自由生命体多么美好的希望啊。可在黑暗的岁月里,林昭的生命却是在被虐待和扼杀的黑夜里受尽耻辱倔长的,她以生命的尊严彰显人性的光辉、灵魂的高贵,她的风骨人生,留给我们一个深深的强烈的血痕,昭示着我们对生命主体深刻的认识和思考。生命,对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这个唯一,生命才显得那么的尊贵,甚至于至高无上。但我发觉,生命中真正的意义在于人的光辉和尊严,一个生命连尊严都没有了,在生命的历程中有何价值?有何意义?只有生活在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世界里,生命才享有民主的追求和思想的自由,才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的尊严的神圣准则。这就是生命的风骨和灵魂的高贵。

时间长河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永不停滞地向前奔流,时间从来都不会有季节省略,历史当然也不应该有空白。可是,在咱中国今日享受着先人为我们献身创造利益和幸福的芸芸众生,居然对专制特权抹杀历史真相,颠倒黑白的倒行逆施却无动于衷,我们的国民在强权的淫威下竟然如此的失忆与犬儒,对先人的高尚节操、丰功伟绩和风骨人生不愿回顾、不敢赞美。说谎与龌龊每个民族都有,什么时代也避免不了的。但像时下咱中国这样的社会,上下都在说谎,到处龌龊,实是令人感到惊讶与担忧。这种现象无论是文化与生活,还是官场与商业都已成为普遍,而且到处充斥着丑陋、丑恶和流氓。而以官员腐败、官僚集团和犬儒帮闲最突出,则是极为罕见的。面对集体的沉沦,面对历史的呼声,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仍然在淡忘和健忘之中,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患有的麻痹症和失忆症的悲哀。只有历史,我们才生活得真实,才深知与生命相连,与良知同心,才懂得什么是真理和正义,才明白什么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知道自己肩负是什么样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在更多的历史档案和回忆来填充被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空白,虽然一些真实的历史给我们留下诸多的遗憾和悲恸,但我们每个人没有权利抹杀历史,颠倒黑白,反而有责任见证历史的真真切切,点点滴滴,还原历史的真相,这是起码的一个自由生命体的良知和正义的神圣使命。

历史见证了一个时代背景的大小事件中的人物,尤其是普通人物的大大小小的命运,或悲、或喜、悲喜交替,生活的原生态,常常更能反映出历史的本相。

林昭死于“极权专制”暴力之手,她的死,是正义不灭的象征,是宣示生命自由体的一种思想力的高扬,是捍卫自由生命主体的高贵灵魂。面对独裁极权专制的淫威下,她毫不畏惧,在那个黑暗的岁月里,她面临着种种选择,她可以不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下去的途径,可是,她选择了死的这条道路上,为了争取人的基本民主与自由,为了真理,她抱着“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之志以赴死。她用死向后人投下了一句气贯长虹的誓言:“历史将宣告我无罪!”这就是那个让我们最为可敬的女人──林昭。她用尊贵的生命向后人证明她是正确的,她以铮铮风骨的生命体使残害者用尽方法要她屈服的一切图谋伎俩归于泡影!她是北大五四精神延续的支柱,她是生命境界中灵魂最高贵的一座亮丽的丰碑。

林昭的悲惨遭遇虽然已是一个远去的悲剧故事,但面对历史,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怎能无动于衷?怎能视而不见?正像作家方方所说的那样,我们怎能不无数次无数次地反思。反思一段漫长的历史,反思一个时代劈头盖脑地传存下的观念;反思我们自己。偶尔的时候,也摊开自己的双手,思付一下,自己的手上是否也留有林昭的血痕。

历史是一座宝藏,它蕴藏着人类智慧的一切财富,也见证了人类丑恶的一面。纵横古今,从奴隶社会到当代社会,无不是人类为追求民主自由,追求文明进步的一个悠远历史的浓缩展示。追索在人类文明的起源上,徜徉在发展和大起大落的人类追求进步的文明波澜中,真切感受那些为人类民主和自由而不懈努力的生命历程,我们由衷的敬意并以继承遗愿。

历史,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它是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反思,是人类追求民主和自由凝聚的同心圆。历史,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它记载着人类生命的灵魂和文明的光芒,昭示后人免蹈前人的履辙,指示着人类文明将来美好的希望。

虽然人们习惯用忘却来抚慰自己受过伤害的心灵,虽然那些本该永远铭刻在心的东西有时竟然被我们有意无意中地淡忘。但历史的长河一往无前,像古老的钟声,以其浑厚而清亮的声音,穿越数千年人类文明的悠悠岁月,至今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耳畔,甚至深深地钻刻在人们的心中。那些扼杀人类追求文明进步、追求民主自由的魔鬼恶霸,那些抹杀历史真相、颠倒黑白和倒行逆施的历史罪魁,那些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最终将被紧钉在十字架上送往历史最高的审判台,历史将给我们一个最公正的判决!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真理是属于真正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人们!

1、(参阅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许觉民编《林昭,不再被遗忘》)

2、(参阅余杰文章《自由之魂:从雷震到林昭》、《被忘却的林昭》)

3、(参阅牧夫《观於林昭的补充资料》)

4、(参阅《南方周末》1998.09.04日 邱隐《帆林昭最后的日子——纪念林昭这位令人尊敬的自由战士》)

2009/春初稿   2022/春修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我们都应该记住这些,尽管不堪那些画面
elfie 回复 悄悄话 I can't tell you how much I hat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its people that operate under this system, including the prison guards and officials who signed the death sentences to them. After watching the two documentaries on Youtube, I've had lots of nightmares. And I swear I'd never reconcile with the apparatus that tortured and killed the two women brutally. I absolutely hate anything or anyone prais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fter that.
elfie 回复 悄悄话 "寻找林昭的灵魂", 不知你看过没有? 拍片的人已经过世,四川人。
"盗火者张志新",比这部片子更令人震惊, 更可怖。
噩梦一般的历史,令我憎恨中国的执政者和帮凶,邪恶,伪善,残暴集于一身。
可怜这些天真或是执着的女子,不但死后尸骨无存,还要逼迫家属交子弹费!
Jiajia28 回复 悄悄话 Thank you for the great article! She'll be remembered by us, by history.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