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第三篇游记将以沉重窒息的历史开始,以轻松愉快的市井生活和人间烟火结束。。
臭名昭著的ESMA
1976年至1983年间阿根廷的军方独裁当政,以”国家重组“为名非法拘禁其政治对手、异议人士、工会成员、左派民众、知识分子、学生、艺术家和宗教人士,大批民众无缘无故失踪,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肮脏战争”(La Guerra Sucia),它也直接导致了五月广场的母亲(Madres de Plaza de Mayo)这一历史事件。军事独裁政府设立了约750个秘密拘留中心,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Recoleta西北方向,曾经是阿根廷海军军事学校的海军机械高级学校Escuela Superior de Mecánica de la Armada 简称ESMA,这里是“肮脏战争”最大的秘密拘禁和酷刑中心之一,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遭受拘禁、折磨、酷刑甚至死亡,至今仍然有许多人下落不明。
1983年阿根廷民主政府恢复后,多个寻求正义的人权组织积极推动政府的民主进程,例如Grandmothers of Plaza de Mayo(五月广场的祖母们),Madres de Plaza de Mayo(五月广场的母亲们),CELS(Centro de Estudios Legales y Sociales,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和APDH(Asamblea Permanente por los Derechos Humanos,阿根廷永久人权大会),敦促政府及整个社会对过去暴行进行反思,2003年ESMA的部分区域被转型为“ESMA 纪念馆”(Memoria Abierta ESMA), 旨在纪念受到迫害和失踪的受害者,反思军事政权对民主的践踏和民生人权的侵犯。如今这个纪念馆成为记录这段阿根廷黑暗历史的教育基地。
一进展览馆的大门便是一整面墙的失踪人士的头像,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当年的海军军事学校后来演变成镇压左派民众和异议人士的集中营:
一楼的展览厅陈列了有关ESMA如何卷入”肮脏战争“,绑架无辜群众,折磨实施酷刑于被拘禁人员的黑暗历史:
二楼的展厅是当年拘禁场所的旧址:密集的人群被关押在低矮的阁楼,男男女女公用狭小的洗簌间,患病的囚犯怀孕的妇女根本没法得到合适的医疗救助,很多人的生命终结在这里,还有很多人至今下落不明,有记载说军事政府将囚禁/死亡人员仍到大海里。。。
恢复民众体制以后,阿根廷政府开始对牵涉到这场“肮脏战争”的军方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进行了多次听证会和法律审判,从这几张时间线能看到伸张正义的过程持续了十多年,尽管审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近年阿根廷成功地对数百名曾在ESMA参与酷刑的军方和警察人员进行了审判、定罪、处决。如今审判还在继续,还有无数的受害者和家属在等待着正义得到伸张。根据不完全精确的数据统计,有大约30,000的受害者在这段恐怖时期失踪或死亡。
ESMA纪念馆大门的另一面墙上陈列的受害者:
ESMA是一个小众的旅游教育点,几乎所有有关布宜的旅行攻略都不会提到这个纪念馆。感谢女儿给我提的建议我们得以参观ESMA并了解阿根廷这段黑暗的历史。其实,让我感慨万千的不仅仅是阿根廷这段历史,而是早十年发生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长达十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害,包括死亡、失踪、迫害、劳改、精神摧残等。据不完全非精确的估计,死亡人数可能在100万到200万之间甚至更高。 可是针对如此大规模的浩劫和灾难却没有一个正式的文革纪念馆,多少年来文革一直是讳莫如深的敏感话题。什么时候中国政府才能正面历史,反思过去?什么时候中国政府能建起像阿根廷的ESMA纪念馆,像德国的多个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
一个敢于面对过去,反思错误,并进行修正的民族,一个将争取人权、正义的过程刻进历史记忆的民族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错综复杂的亡者之城 - La Recoleta Cemetery
位于Recoleta区的公墓(Spanish: Cementerio de la Recoleta)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最早于1822年开放,此后经历了多次重新修建,这里有4,691个陵墓、墓穴和纪念碑。阿根廷众多著名的政治人物、军事领袖、文学艺术作家和商界名流安息于此,多处陵墓具有豪华的规模,精致的石刻,不同风格的雕塑和建筑风格,其中有94座陵墓被阿根廷政府列为国家历史遗迹,可以说这个公墓像一个露天博物馆,从某些方面浓缩了阿根廷过去两个世纪的历史文化。Recoleta公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墓地之一。
Recoleta公墓是个错综复杂的亡灵之城,大街小巷有如迷宫一般,短短的两小时根本没办法看完14英亩的四千多个陵墓,只能千里挑一,跳着欣赏一些雕刻精美,设计独特的代表。
下面这应该是好几个陵墓的组合,难得地占了一个不小的空间,左边的是Federico de Brandsen(费德里科·德·布兰森)是阿根廷阿根廷独立战争历史中的一位重要指挥官和政治人物
阿根廷著名的生物化学学家 Luis F. Leloir ,其主要成就是有关糖类代谢的研究。因发现了细胞内的糖类分子如何参与能量交换及合成过程的重要发现而获得197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右下角的陵墓的主人是Rufina Cambaceres,虽然声名不及其他著名人物的陵墓,但这里却有一个神秘悲惨的故事:Rufina Cambaceres于1902年因为某种病症造成深度昏迷,被误以为死亡而被活埋,下葬几天后墓园的工人曾听见墓地里的呼救声。棺材被打开以后发现Rufina曾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和求生过程。跟恐怖凄惨的故事相反,陵墓雕刻清爽,雕像有真人大小,面容姣好,神情安详,看得出来她真是一位美丽的姑娘:
陵园里还有一位著名的年轻女性的雕像: Liliana Crociati de Szaszak。26岁的Liliana 1970年在渡蜜月期间死于奥地利的滑雪胜地Innsbruck。这座具有新哥特式风格的陵墓是她的母亲亲自设计,青铜雕像Liliana身穿婚纱,有真人大小,手扶她的爱犬,旁边的一块匾上刻有痛失爱女的父亲写作的一首意大利文诗作。Liliana身材窈窕,楚楚动人,其母亲的哀痛都寄托在女儿感伤的神情中了。
右边墓地有些年久失修,这对夫妇是来扫墓的,两人也许是在那里查看雕刻上的家谱:
左边:一个设计优美独特的墓门;右边:看起来像个现代艺术室谁能想到其实是一个墓穴?
被誉为阿根廷现代化的关键人物之一的Carlos Pellegrini,于1886-1892年担任阿根廷总统。他在任期间推崇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对阿根廷走出经济危机从而稳定经济有重大贡献。其庄重、简洁的陵墓建筑位于墓园的中心位置,显示了这位政治家的历史地位和在阿根廷人民心目中的位置。至今Carlos Pellegrini 仍然被认为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Recoleta 周边的市井生活
两个小时穿行于亡灵迷宫多少有些沉重压抑,出得门来外面的绿草坪广场和白色的教堂在明媚的阳光下让人心情大好。Arts Market很是夺人眼球,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五颜六色鲜艳夺目,其中一个民间艺术家专攻于在各国的25分硬币上篆刻花鸟虫鱼和中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背着一个大树枝的雕塑十几年前由一位艺术家突发灵感制作了这样一位彪形大汉扛起在这个巨大的树枝,被人称作“INature”。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法学院,简称BA法学院,是拉丁美洲最具声誉的法学院,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拉美著名的法律、政治、社会人物出自这所学院。
阿根廷人民有一个可爱的习俗:从高中、大学和其他高等学院毕业的学生会与家人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会将无数的彩纸、纸屑和不同装饰材料挥洒一地,从下面两个法学院毕业生的庆祝场面能看出当时的热闹,尤其是这个女孩被朋友们喷洒了全身的奶油,其灿烂的笑容和由衷的欢乐感染了路过的行人(后记:我将几张照片寄给下面一个女孩,收到了她的热情回信,感谢我抓住了她们的快乐瞬间,邀请我下次去布宜的时候联系她 :) )。
Floralis Genérica 由不锈钢和铝材质打造的动态雕塑,每天早晨巨大的金属花瓣会徐徐打开,到傍晚又会轻轻合上,就似向日葵随日光变化的自然过程。可惜六个花瓣如今只剩下四个,显得有些落寞。
人间烟火 La Boca & Caminito
听说过一点La Boca — 这个从贫穷落后的口岸街区转型为具有浓郁拉美文化特色的著名街区,但是没想到一到这里还是被震住了。
饥肠辘辘的我们先去品尝一下这个著名的餐馆 El Gran Paraiso 他家的招牌菜 – 炭火烧烤的传统烤肉。餐馆人很多但是如果不介意就在街边小桌上用餐的话可以很快拿到食物。我们点了 bondiola sandwich (一种烤猪肉三明治)和 choripan sandwich (一种香肠三明治),炭火烤肉的特殊香味佐以酸辣爽口的蘸酱,令人拍案叫绝。推荐!
Caminito 在西语中是小街的意思,La Boca的几条小街有着鲜艳的红黄蓝绿等颜色,明亮夺目,充满活力;各种手工艺礼品店,用嘴握笔作画的艺术家,憨态可爱的小狗狗,炭火烟熏的烤肉炉子,音乐声,吆喝声,叫唤声。。。好一幅接地气儿的人间烟火百态和地方文化氛围!
阿根廷一行我心心念念的一件事便是看一场探戈舞。去剧院里看总是凑不上时间,然而到了La Boca, 街头、餐馆前的探戈表演尽情看。这对年轻的探戈舞者跳完舞以后还贴心地摆好姿势让那位老太太跟他们合影。
足球是阿根廷的国球,布宜诺斯艾利斯有数支著名的足球队,其中以博卡青年队(Boca Juniors) 和 河床 (River Plate)最为著名,在全球拥有数百万粉丝。博卡青年队的主场 La Bombonera便位于La Boca。
博卡青年队是马拉多纳的母队,不到博卡不能亲身体会到马拉多纳神一般的存在:
阿根廷国父圣马丁将军的雕像
Galería Solar de French
Galería Solar de French - 位于San Telmo区的精品购物中心,本不在我做的功课单子上,被女儿拉到这里以后真是被迷倒了:色彩缤纷的遮阳伞,绿意盎然的藤蔓植物,曲径通幽的小径,极具艺术氛围的各种特色小店,让人好生喜欢!
多雷戈广场的街头探戈
多雷戈广场 Plaza Dorrego 处于San Telmo区的文化心脏地带。每周六,广场上都会有Art Market, 在这里你能找到在别处没有的手工艺品、古董、艺术品等,价钱也很合适,而且还有我最为牵挂的探戈!跟在博卡看到的探戈舞蹈相比,广场较为宽敞的场地给这一对舞者更多发挥的空间,他俩时而柔情依偎,时而一系列酣畅淋漓的复杂节奏,时而男子豪放地托起性感的女人,奔放与激情齐飞、力量与柔美交融,让周围的观者看得如痴如醉。
这对街头艺术家表演完以后,邀请观众也上场参加跳舞。很多阿根廷人从小学习探戈,因此好几个观众应邀共舞,好一幅其乐融融的欢乐祥和情景,让人从内心里深深感动。。。
在布宜市参观游览就算结束了,最后还用一点篇幅上几张女儿拍的照片和女儿跟当地人生活半年的点滴分享。这几张照片上是我没机会去的地方,看起来都是非常舒服宜人的街景。
女儿的host family是一对六十来岁的爷爷奶奶,他们做了四十多年的皮革工艺,住在富人区Recoleta。老两口很有经济头脑,每年接待两批国际学生(二月份和八月份),每次两个学生住在家里,负责学生六天的伙食,从留学中心那里会得到不错的补助。二人热情开朗对待住家的学生相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从这几张家中客厅、皮革制作间、生日party的照片能看出他们的生活殷实,阿根廷的经济困境似乎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阿根廷人的家庭观念很强,他们跟两个女儿以及身边的朋友们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说起家人朋友的时候总是非常自豪满足。他们也是很典型的生活在首都布宜的欧洲移民后裔:为自己的欧洲血统骄傲;虽然不是歧视但是从骨子里还是对深色肤色的人有优越感的;他们不承认欧洲殖民者在拉美大陆对原住民的杀戮和掠夺,相反他们认为祖先们来到阿根廷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原住民,现在针对原住民掀起的一些恢复民权的运动他们其实并不认可。
而照片右上的这位亚裔女士则像是女儿的半个亲人。Cecilia 和先生三十多年前从台湾移民来到布宜,先是教中文然后开了现在这个素食餐馆(目前仍然在中文学校兼职教中文)。二人辛苦经营,小店规模虽不大但是很受欢迎。女儿做课程项目采访她问到一系列问题:最初移民的艰辛,开素食餐馆的理念,在阿根廷有无感到受歧视,亚裔在阿根廷的生活状况等等。Cecilia非常耐心地分享她的心路历程, 她说在阿根廷三十多年并没有感到被歧视,她很喜欢阿根廷,阿根廷人非常热情,家庭观念强;她开素食餐馆的原因是觉得阿根廷人吃肉很多素食很少,她希望将一些东方饮食带给阿根廷人民;她也坦诚对阿根廷不稳定的经济有忧虑 (可惜没能听到她以及host family爷爷奶奶对现任总统的看法)。我听了她的语音非常感动,未见到人就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善良,坚韧的意志和极好的修养。到布宜后我带上从美国买的礼物去看望她,跟她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布宜诺斯艾利斯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让我这个“非城市控”充分享受在这里的每分钟,三篇游记看起来不少实际上仅仅记录了它的一些点滴。希望将来会再访,细细品味。。。
下篇我们将进入到Patagonia,开启我们充满了期待的徒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