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终于出版。为第一手资料我曾经踏遍天涯海角。在偏远的乡村联系到一位陶艺家或学者,进而结识了许多陶艺家朋友,甚至发现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飞机降落时举目无亲,数天后登机告别时却又与众多朋友依依不舍。
正文

东南亚寻陶 --- 新加坡 (上)

(2023-08-09 21:47:10) 下一个

新加坡是位于赤道以北1.5度的岛屿,马六甲海峡的东口,毗邻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我对新加坡最初印象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年轻女记者采访了一位从新加坡回来的著名艺术家:“你在新加坡参观了多少座城市?”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它很小,但很精致。新加坡以其高科技和严格的法律制度而闻名。我终于在陶艺家陈德兴和玛德薇·苏布拉马尼安(Madhvi Subrahmanian)的建议下完成了我的旅行,他们都是新加坡IAC(国际陶瓷协会)的成员。

亚洲文明博物馆-巴图希坦沉船(黑石号沉船)

1998年印度尼西亚爪哇海域的渔民在潜水时发现了覆盖珊瑚的陶瓷器物,印尼政府决授权打捞并出售这些文物。在印度尼西亚,找到这样的宝藏是很常见的事情。

那年,一家德国打捞公司开始在印尼海域作业。因为那片海域附近有一巨大的黑色暗礁,沉没的船被命名为“巴图希坦”,也就是“黑石”。从船的结构来看,这是一艘阿拉伯商船,满载中国货物,经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这艘船运载着67,000多件中国陶瓷器物。商船18米长,重达25顿。

出水的文物包括长沙窑、巩窑、邢窑、越窑等陶瓷器物;其中4件完整的唐代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根据目前发现的唐青花的数量及纹饰判断,当时的氧化钴很可能是由阿拉伯人提供的。此外沉船上还发现中国南方的金银饰品、唐代钱币、铜镜等。

夏天,商船乘西南季候风从波斯湾向东航行;十月之后,商船随东北季候风返回。爪洼岛曾经是中途的一个重要的国际港口。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因此可以确认这是一艘唐代的商船,大约于830年-840年代之间启航,但是从未抵达目的地…… 公元九世纪时正是唐代与阿拔斯王朝两大王朝的统治时期。

沉船中数量最多的是长沙窑的褐淡彩绘釉面陶碗。陶碗以螺旋形堆叠,中间垫以稻草。根据推算,当时扬州应该是货运的集散地。根据沉船文物(还有砚台)显示,船员可能来自中东、印度、中原等各地区。

亚洲文明博物馆因黑石号沉船的陈列更像一座陶瓷艺术博物馆。这是至今发现年代最早、最完整的沉船,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文化财产。黑石号沉船的文物由一位企业家购买之后再捐献给新加坡的。

亚洲文明博物馆及黑石号沉船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接下来参观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博物馆主要介绍新加坡的历史。如何从小渔村、港口、英国殖民地、二次大战时期日本占领、再独立建国,我能够感受到新加坡人的自豪。

在新加坡使用简体汉字,并可以用普通话交谈与华人交谈,出租车上听到标准的普通话电台广播,倍感亲切。虽然新加坡的华人占总人口70%。但是华人相对比较低调。任何种族与宗教相关的事物都是十分敏感的问题。新加坡政府为平衡种族关系作出了巨大努力。在新加坡的同一条街上你可以看到佛教寺庙,印度教寺庙,马来清真寺和欧洲基督教堂。新加坡有四大族群:华裔、马来西亚裔、印度裔和欧裔。新加坡政府在政策上必须考虑平衡所有族群的感受,任何官方文件必须有四种文字。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早期新加坡华人生活场景

马来清真寺

马来遗产中心的文物

新加坡的四种官方文字

(G)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