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终于出版。为第一手资料我曾经踏遍天涯海角。在偏远的乡村联系到一位陶艺家或学者,进而结识了许多陶艺家朋友,甚至发现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飞机降落时举目无亲,数天后登机告别时却又与众多朋友依依不舍。
正文

北非寻陶 --- 埃及 Aswan

(2023-08-05 18:23:00) 下一个

早上,我们从开罗机场飞往阿斯旺。阿斯旺也是一个重要的陶瓷城镇,其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法老时代。现在埃及大部分的陶土都是由阿斯旺供应的。

阿斯旺南部与苏丹接壤,也是努比亚人的家园。努比亚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从古埃及时代就生活在现代埃及和苏丹。古努比亚是许多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在文化和经济上熠熠生辉,有着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却神秘地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几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一直认为努比亚的衰落是一个谜。

1960年代中埃及埃及开始修建阿斯旺大坝并于1971年竣工。然而,努比亚下游几乎完全被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下,当地的文化遗产建筑被事先被转移到海拔较高的地区并得到保存。许多国家参与了这个项目,我们去参观的努比亚博物馆(NubianMusesum)也是这个项目的一部分。

这二张照片记录了当时搬运神庙时的情景和参与这个项目的部分国家:

下午,我们去了康翁波(KomOmbo)神庙。当我们到达寺庙时,售票窗口没有人。一个年轻人告诉我们售票处的老先生去祈祷了,我们只好耐心等待。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九月份白天的地表温度超过摄氏40度。阿斯旺又位于北回归线的边缘,日照光的强度很大,遮荫处很少,站久了真的会中暑。还好老伯在我们昏过去之前回到了售票处。呵呵

这座庙宇的原址是建于托勒密王朝的尼罗河畔的古城帕塞贝克。这座神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座双神庙,供奉鹰头神哈罗里斯(Haroeris)和鳄鱼头神索贝克(Sobek)。从大门的入口,你会发现左右两边在建筑和雕塑上都自成一体互不相干。康翁波神庙里到处都是两位神的壁画,穿行在这些残垣断壁之中,与这些伫立千年巨大石柱相比,人的一生真是转瞬即逝。

这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巨大的蓄水井。具体地说,它是由一口相互连接的大井和小井构成的。看着如此复杂的岩石建筑,我们不得不佩服古埃及人的智慧。

阿拉伯人,科普特人、努比亚黑人是今天埃及的主体民族。埃及地势南高北低,南边是上埃及,北边是下埃及。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河流由南向北,而河上的风向是由北向南。因此船只由南向北时顺流而下;船只由北向南时是顺风而上。晚上,我们站在酒店七楼的窗前望着夕阳中的尼罗河,远眺孤独的帆船在尼罗河上漂游,感叹人的一生就像尼罗河上的一叶孤帆,我们只是这个星球上的匆匆过客。

再见了古老又鲜活的埃及,明天就要离开这里,北非寻陶就此告一个段落,期待下一个旅程。
(J)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