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终于出版。为第一手资料我曾经踏遍天涯海角。在偏远的乡村联系到一位陶艺家或学者,进而结识了许多陶艺家朋友,甚至发现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飞机降落时举目无亲,数天后登机告别时却又与众多朋友依依不舍。
正文

北非寻陶 --- 埃及 Fayoum

(2023-08-05 00:13:14) 下一个

与炎热的沙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离开罗西南部不到两小时车程的有个卡伦湖和法尤姆绿洲。由于其丰富的水资源,法尤姆曾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燕子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好司机和向导,他会说一些英语。离开城市,一路向南,渐渐地,景色变得越来越绿了。

我们首先到达法尤姆以西一个名叫纳兹拉的小村庄。汽车行驶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陶器作坊,一些半开的原始窑散落在中间。许多当地陶工仍然使用传统的制陶方法,例如踢轮。一个陶工坐在一边用脚踢转台,另一个陶工把湿粘土和植物碎屑混合在一起,用地上一个凹陷的弧形坑把粘土打成圆形。

中午,我们在路边的一家餐馆休息。湖边的景色和其他地方大不相同。餐厅旁边还有一个陶瓷艺术品陈列室,里面似乎是当地陶瓷文化的一张名片。

午餐后,继续我们的旅程,向西突尼斯(Tunis)陶艺村出发。当地被称为陶器中心。法尤姆艺术中心成立于2006年,既是一个漫画博物馆,也是一个艺术家可以工作的地方。主任易卜拉欣·阿布拉(Ibrahim Abla)是一位埃及/瑞典年轻人,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个职位,目标是让艺术中心成为国际艺术家的聚集地。

特别喜欢当地的圆顶砖房,这似乎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砖房的壁厚约为半米到两米,冬天暖和,夏天凉爽。由于当地降水量很低,偶尔屋顶损坏很容易修复。

告别法尤姆艺术中心之后,我们拜访了伊芙琳·波瑞特夫人Madam Evelyn。她是燕子特别崇拜的一位女士。上世纪70年代,瑞士艺术家伊芙琳·波雷特和米歇尔·帕斯托尔创办了法尤姆陶艺学校。波瑞特在埃及生活了40多年,她的陶瓷艺术作品融合了欧洲和伊斯兰的文化和手工艺。伊芙琳夫人八十多岁了行动还很矫健,脑子也很清晰,在陶艺界还很活跃。她亲自带我们参观了整个院子。只是她只说法语而我们不会,一通比手画脚的“鸡同鸭讲”下来,我们居然还“相谈甚欢”。离开的时候,相信我们离别时的不舍也反映在她的眼睛里。

伊芙琳夫人和她的部分作品。

整个法尤姆地区展示了土著民族的各种传统低温陶器成型和烧制工艺,以及欧洲现代高温陶瓷烧制技术。我们的一日游似乎跨越了数千年的同一地区。、

(后记:近日传来伊芙琳·波瑞特夫人已于2021年六月去世的消息,想不到四年前的相会竟然是最后一面。愿她老人家在天堂安好,也有她挚爱的陶艺陪伴!)

(J)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