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终于出版。为第一手资料我曾经踏遍天涯海角。在偏远的乡村联系到一位陶艺家或学者,进而结识了许多陶艺家朋友,甚至发现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飞机降落时举目无亲,数天后登机告别时却又与众多朋友依依不舍。
正文

墨西哥寻陶 --- 哈拉帕 (Xalapa)

(2023-08-21 15:29:38) 下一个

古斯塔沃·佩雷斯被誉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当代陶艺家之一。曾经在互联网、印刷品及博物馆展厅等各种场合见过古斯塔沃的作品,也曾经见过他在NCECA的创作表演。古斯塔沃曾经担任IAC理事-拉丁美洲代表(2010-2016),共事两年,我们彼此并不陌生。为了进一步解读古斯塔沃和他的作品,我联系了古斯塔沃并决定在墨西哥旅途中增添一个行程-墨西哥城东部约六小时车程的小镇哈拉帕。

一早驱车去参观他的工作室,一扇隐藏在林荫深处的不起眼的大木门背后,就是古斯塔夫的艺术天地。大师生性恬淡,早在四十年前就从出生地墨西哥城搬来这个安静的小镇,近几年又辞去一切官职专心致力于创作。

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走进展厅,约30多件风格各异的陶艺作品展现在眼前。简洁的造型、和谐的色调、数学的精确、哲学的理性、音乐的节奏等种种元素,我不知道如何形容。他的作品介于宁静与动感之间,并不断有新工艺、新造型出现在观众的眼前。

切线与突破系列(始于1989年)

切线与突破是佩雷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规则的造型上飘逸着一些细线。当观众的视线顺线条游弋时,流畅弧线突然停止了,在两条线交叉处出现了一个向外鼓起的突破口,有一股力量似乎要从内部冲破这堵围墙。

折叠挤压系列(始于2003年)

折叠挤压系列非常有趣。就像许多陶工在拉坯时发生的意外。一件陶罐坯体向一边倾斜了、下陷了、倒塌了。佩雷斯将这种最常见的意外设计成一种风格。当然关键是如何挤压,如何控制坯体弯曲下陷的角度,并形成一种有规则的装饰风格。

生命的共生系列(始于2010年)

古斯塔沃·佩雷斯向我解释了如何将一件拉坯成型的圆柱形泥坯通过切割、弯曲、折叠、粘结、穿刺等方法改变为一件雕塑的过程。貌似分离,却有互相连接。如同某种生物学的断面。这些生物体在缓慢地生长,逐渐粘连,最后形成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当问到如何熟练地处理着直线与弧线,凹凸起伏等空间关系,古斯塔沃告诉我,他在创作过程前并没有任何草图。似乎是即兴随意,其完整谐调的风格又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佩雷斯的作品似乎没有明显的墨西哥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位高产艺术家,却找不到两件相同的作品;变幻中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一种远离喧哗的美感似乎难以用文字表达。他的作品多变中兼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严谨而理性的成分。然而,我近一步了解到他学生时代教育背景,佩雷斯曾经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主修工程学、数学和哲学专业,一种悬念似乎获得了答案:艺术作品常常是艺术家的经历、教育及人生的每一步脚印的总和。

他说他的创作灵感很多,常常猝不及防地将他引领去不同的地方。仓库里有差不多三十多年的积累,真的是每件都不一样。

离开工作室后我们去看了当地的人类学博物馆,虽然和墨西哥城的那个没法比,但还是有不少古陶瓷的收藏。进门的这个大头是本地古老文明的标志性石雕,差不多有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一直感觉墨西哥人生性乐观,看看这些小人儿多么开心,还有那一家三口。仔细阅读后原来是陪葬品,看来他们希望去到另一个世界的人也快乐哈!

精致的滚筒印章做得很细巧,可见当时的雕刻技艺相当不错了!

诺大的展厅只有我们是唯二观众,(人气不旺哈)外面有个花园也是鸟语花香的,走一下心旷神怡呢!

(J)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