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正文

《编织梦幻的人·基里科篇之一》

(2023-08-22 17:34:16) 下一个

《编织梦幻的人·基里科篇之一》

我想起来要写这个系列完成是因为基里科。大学一年级春季时的一次出游,十八岁的我第一次见到基里科的绘画便懂了他,感受到他的感受。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于1888年出生在希腊的沃洛斯。同年出生的还有美国诗人艾略特。基里科被认为是意大利画家。他的父母都是意大利人。而他的少年时光是在希腊度过的。他对希腊神话和艺术有极高的兴趣。父母也鼓励他在艺术上的发展。十五岁开始在雅典的高等美术学院接受学习训练。基里科一直认为他早年的教育对他的艺术作品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基里科从小就受肠胃紊乱的困扰,因此也形成他忧郁的个性。

1905年基里科的父亲去世。来年全家搬到德国的慕尼黑。在那里的美术学院,基里科继续他的艺术训练,受到克林格和勃克林等象征主义画家的影响。1910年基里科回到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开始了解尼采和叔本华的形而上的意志哲学,从中感受到孤独的自我和不断挖掘世界和生命在世俗表象下的个人真实。1911年在去巴黎的途中路过都灵,尼采曾经呆过且发精神癔症的地方,基里科看到广场和拱形通道建筑时,深刻地体会到尼采,懂得了如何用绘画来表述。

于是广场和拱廊不断地出现在基里科的绘画里。《预言者的报酬》也不例外。这是基里科一幅较早期的作品,有他当时较平面化的构图。前景的拱廊和后景的建筑之间的空间构成一个广场。在一排红砖矮墙后的远景处隐约有两棵棕榈树和一列火车。基里科的父亲曾是在希腊建造铁路系统的工程师。火车表示基里科的少年回忆,失去父亲的痛苦和孤独感。这种感受由前景广场中的孤独的阿里阿德涅斜倚雕塑得以强化。希腊神话中阿里阿德涅是克里特岛米洛斯国的公主,帮助忒修斯除掉迷宫里的牛头人身怪兽。两人相恋,逃亡到纳克索斯岛。忒修斯受到神的启示,知道阿里阿德涅终究要成为酒神的妻子。于是悄然离去,留下正在熟睡的阿里阿德涅。整部画作色调灰暗。而最后这种孤独感再由暗光下长长的阴影烘托起来。阴影又是基里科构图的重要元素。阿里阿德涅雕塑也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基里科的孤独感是真诚的。在巴黎的日子里,这种寂寥又催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体现在这幅《无尽的乡愁》里。近处的拱墙和阴影尽量地挤压空间,以突显远处的作为家乡向往的高塔。塔的底部有两个拖着长长身影的人形,显得格外渺小。整个构图不平衡,有如孤寂的梦境一般。基里科作画喜欢将毫无逻辑关联的物件组合在一起。这种安排也会用在超现实主义等现代画派的绘画中。

在另一幅《恋曲》里,基里科用上画室里常见的石膏头像,手套,和几何球形等。对于这些物件的寓意我不想做过多的解读。画作里的非现实布局很能显出作者压抑而焦虑的情绪。

--写于2017年7月3日 (图片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