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七年前写的一篇小文,只因近来网上对小费的议论多了起来,又让我想起了它。
网上说,疫情过后,美国服务行业的小费似乎都涨价了,尤其是餐饮业的小费涨的让人众说纷纭,而旅馆里的小费却又经常被人忽略……
闲话小费
小费,在美国可以算是特殊的一种文化吧!国人初到美国,总是对小费充满了一连串的疑问:
什么是小费?为什么要给小费?不给行不行?给多少才算可以?
1993年我第一次到美国,在饭店看到女儿结账时,还要付小费,顿觉十分诧异:咱吃的东西明码标价,该付的都付了,为啥还要多给呢?是国家规定的吗?
女儿说:“不是规定,小费是顾客对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
我问:“既然不是规定,有没有人不给小费呀?”
因为我注意到,小费是结了帐之后才付的,此时服务生看不到客人付不付小费,以及付多少小费。
女儿一笑:“估计没有这样的人吧!”
女儿估计错了。此后,我在报纸上看到说,某地一个中国人用餐后不付小费,而且居然还敢去做回头客。我以为这个中国朋友一定是不知道这小费的含义,否则他怎么敢顶风上呢?即使不怕人家戳他的脊梁骨,难道也不担心服务生会另眼看他?
及至后来时间久了,我们慢慢明白了,这小费既是一种自由的行为,也是一种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它和美国的稅收一样被人们所接受。
美国的税收处处可见,衣食住行只要是明码标价的消费,一定会有消费税的出现(这和中国不一样,我们的消费税大多是含在物价里的),消费者不仅知道自己交了多少税,而且还知道是交给了联邦政府,还是交给了地方州政府。
习惯了中国生活的我们,对美国政府规定的税收尚且陌生,更何况对民间习俗的小费呢?只有入乡随俗才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其实小费并不是美国的发明,而是19世纪从欧洲、确切地说是从英国传入美国的。小费虽然代表着对提供服务的一种尊敬和感谢,但是在美国很多餐饮业,它确实是服务生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开始向孩子们学习怎样支付小费。最初,为了给多少小费,经常纠结,给多了心疼,给少了又怕伤害人家。多少年之后,发现给小费其实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愉悦。
在美国住旅馆要给清洁工和行李员付小费哦!
美国的旅馆不管是星级低的Motel 、Inn 、还是4、5星级的Hotel让人感到最舒服的是结账时不用查房,如果你住带厨房的,只需把数量繁多的锅碗瓢盆、刀子、叉子、勺子,大大小小收拾利落、物归原处。把房卡或钥匙交到前台或者干脆就放在房间里,即可走人。没有 “必须等查房以后才能退房” 这一说。
这是一种信任,尤其是住那种假期出租的房子(Vacation house )或者B & B (Bed and Breakfast住宿加早餐酒店 )主人把家里的一切都交付于你。有一年我们俩和小女儿带着四个孩子在新罕布什尔州租了一家大房子度假。这家物品极多,有很多的装饰画和各种小摆设,从地下室到三楼有居家过日子的几百件物品,房屋主人放心地交给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游客,他无须在客人临走前来查房。我们一旦租用这种房屋,通常是把钥匙寄回主人那里或者是交到某一地点即可。
这种信任是相互的,主人信任客人不会拿走他的任何一件小物品,客人也相信主人不会坑蒙拐骗他一分钱,相互之间信任成本很低。
有时我竟然觉得不可思议,在美国,我们经历过无包装(撕掉了)、无收据(丢掉了)的鞋子照样退货,经历过把价值一万美元的相机寄回厂家维修——只凭一个电话,既无收据、也无告知,一个月之后,相机安然返回到自己手中。
2010年我们和女儿、外孙们一起去黄石公园,住在黄石公园里面的旅馆。入住的第二天回到房间,发现清洁工不仅打扫得干干净净、毛巾叠了一个花样放在床上,而且每个房间还放了一个黄石公园特有的棕熊造型的小香皂,十分可爱,让人不能罢手(当时还不知道礼品店也能买得到),我实在太喜欢这个小熊香皂了,于是第二天早上临出门前,留下了一张纸条,写着“这个小香皂太可爱了,能否再给我一个?谢谢!”
令我想象不到的是,晚上回来时,我们每个人居然都得到了一个小熊香皂。对于清洁工这种体贴入微的服务,毫无疑问,我们都心甘情愿地多付给他们小费以表示感谢。
每次从旅馆退房以前,我们都会把给清洁工的小费整整齐齐地放在房间的桌子上,从不例外。小费无须很多,每个人、每一天1-2美元即可,以答谢本次住店中,服务人员每天为我们清理房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
然而,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小费的意义,还是在西雅图一家4星级旅馆。
那天退房之后,我和丈夫把行李寄存在前台,然后出去玩,到下午回到旅馆取出行李去机场。当那个服务生把我们寄存的拉杆箱彬彬有礼地交给我们时,我拿出备好的2美元给他致谢。
这是一个年龄或许和我们相仿、穿着体面的一位男士。他接过这2美元,竟然可爱地、绅士般地向我们致谢,当他得知我们要去机场时,便把箱子从我手中接了过去,然后带着我们走出旅馆大门,为我们去找出租车,直到把我们亲自送上车。
那一刻,他让我们明白了这小费的含义。
是的,他肯定不缺这2美元,区区两块钱买不到什么东西,但是这2美元却使他感受到了我们对他的尊敬和感谢,所以他心甘情愿地走出大堂,坚持把我们送上出租车。他要的不是这2美元,要的是客人对他的尊重。
我们拿这2美元仅仅是表达对他的感谢,俗话说,“礼轻情意重”,我们得到的不仅是他尽心地服务,还有他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教育。自此以后,我们总是尽量多地付一些小费给这些服务人员,让他们高兴、我们自己也快乐。
旅馆风景
波士顿红叶
二,在机场、出租车上给小费
不知从哪年开始,我们总要备一堆零钱出门上路。
机场是离不开小费的。在美国机场,坐国际航班只要是转机的,一定要自己把行李找到,出了海关,再放到要去方向的传送带上,然后才可以带着随身行李去找下一个登机口。
先得花5美元取出一个行李车,再找行李、搬运行李,多数都是自己操劳,也有极少数的服务。
那些年,我们俩每年来美国都要一人带两个最大号的箱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每逢这个时刻,就开始四处张望有无服务生帮忙,有时会有人主动上前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服务生带来的基本都是大行李车,一下子就能放下我俩的四个大箱子。
那一次,我给了那个殷勤的黑人小伙子16美元,他十分高兴,我也非常满意。
有人说,服务生用机场的手推车不收钱,4个行李16块钱,他赚的太多了! 我只是算自己的帐:甭管人家用车要不要钱,反正如果我们自己动手,两个行李车就得10美元,人家从传送带上把俺们4个大箱子拽下来,装上去、全程陪同再卸下来,这些劳动量怎么也值6块钱啊!
我认为,这付小费和做买卖是一个道理,只需要看自己合不合适,无须管人家赚多少钱,双赢才是人间正道。
还有一次,在从波士顿回北京的转机过程中,有一辆载人的电瓶车问我们要不要搭乘他们的免费车去登机口,往常我俩都是自己走过去,反正时间也充足、飞机上又坐了那么长时间。可是这次我们带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同胞——这是在波士顿机场认识的一位也回北京的先生,他的家人把他托付给了我们。
这位先生说,既然是免费车,不上白不上,拉着我们一定要上车。没有人说过这种车应该怎么乘坐,我们只是觉得不应该白坐,虽说是免费车,可是不能让人家司机白白付出劳动吧?果不其然,有人下车时付了小费。俗话说,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照着学呗,从车上下来时,我恭恭敬敬递给了司机3美元,顿时觉得腰杆直溜多了!
出门旅行离不开出租车。 坐出租车要给司机付小费,天经地义。我们一般按车程费用的15-20%付小费,看得出来,司机都很满意。只是我们在下车付账之前,先要知道自己的车费、有时还有过桥费,之后再计算出小费。对于我这样英语听力不太好、算小账又极不利落的人来说,确实有点儿勉为其难。
2012年,我俩第一次自己打出租车去机场,司机报了一下车费(含过桥费)总数,我根本就没有听清,把事先准备好的100美元给他,自作聪明地想,根据找回来的钱就知道车费是多少,就可以付给他小费了,结果一忙乱,把找回来的钱和我自己原有的零钱混在了一起,顿时脑子里一片空白,看到司机已经帮着把行李拎了下来,就等着拿了小费走人了,我赶紧掏出20美元给了他。
他满脸惊奇地问:真的给我吗?我只能使劲儿地点点头,说:是啊!他还是不相信,又问我一遍,我也只好再确认一遍,司机终于高高兴兴地走了。
安静下来以后一算账,才知道我给了他36%的小费,怪不得那个司机觉得惊奇呢!搞笑!
自从我们学会了在手机上使用Uber (国内称之为优步 )打车之后,免去了这些麻烦,下车只要一句“谢谢!”,即可走人,所付费用不但自动从我们的信用卡中扣除,而且立马就通过电子邮件告知与我们了。
感谢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更简捷、更舒适的生活。
在北京--波士顿的飞机上
三,给理发师、送货员付小费
说来也怪,中国女人的头发,美国理发师似乎不会打理。
2003年,为了出席小女儿的婚礼,想去做一下头发,大女婿陪着我就近找了一家美国理发店。按中国人的常规很简单,无非是洗洗头、再吹出一个头型来。那个理发师是一个头型蛮不错的白人帅哥,看着我的头发琢磨了半天,最后拿出了一大堆空心卷、电梳子、电夹子,不遗余力地在我头上轮番作战,那般认真、那般卖力,简直让我难以受用,其实最终结果和国内的也没什么两样,但是过程却要比国内费劲儿多了,小费当然也是相当可观的。
此后,我们在附近的其他镇子上找到了一家中国人的理发店,十几年来,我们娘仨个几乎都在她那儿理发。
到这来剪头的中国人居多,有女人、也有男人,时间长了,我也看出门道来了。来的中国人好多都是按明码标价付款,给小费的人似乎不多,也许觉得到中国店就按中国规矩办 ? 每逢说起此事,女儿总会叮嘱我,咱们一定要给小费哦!
其实我看得出来,理发师心中有数,对给小费和不给小费的顾客,她的服务时间和质量还是有差别的。
我丈夫则对美国人的理发店情有独钟,他常去的那家店也别有特色,结账时,收银员先告诉我丈夫理发价格是17美元,再问你准备付多少小费?听说给3美元小费时,那个收银员立即从收银箱中拿出3美元现钞,让他去送给那个理发师,然后再从他的信用卡上划掉20美元。
对上门送家具的人,我们一般总是付几块钱以答谢。虽然运费、安装费都已经付过了,但是看着这些服务人员搬搬扛扛,很是辛苦,心中充满了感激,还是喜欢用很少的几块钱表达一下自己对他们的感激。
就像在国内,每逢家里出现状况找物业来解决时,只要是不收费的项目,我们也经常用各种方式答谢一下来干活的工人,否则总觉得过意不去。这个小费习惯也成就了我们的好人缘,家里一旦出现问题,不管找谁,都极乐意帮忙。
当然,在美国也有时候碰上差劲儿的人。
去年,我们在一家店买了洗衣机、烘干机。送货时,那个小伙子说我们的烘干机缺下水管无法安装,对我们俩这样的“二语子”,他也是不太耐烦,撂下一句话:
“去买管子,然后再打电话找客服中心 ”,就走人了。
我使劲儿地把预先准备好的小费按在了口袋里,真的不想给他!
事后,把女儿找来,一起折腾着买管子、打电话。第二次上门来的服务人员居然没有用我们买的备件,拿出了他们带来的水管、接头等,熟练、迅速地安装好了烘干机。
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人也是千差万别的。
四, 在饭店里付小费
在饭店里付小费,这是美国最为普遍、最为大量的。
在老师教的英语中有这样的片段:一般情况下,用餐小费应在15-25%,晚餐多于午餐,在这个区间里,多与少就取决于服务质量的高低了。还有一段专门的论述,关于怎样评价服务生的服务水平,共有十条之多。诸如:
是否能快速地到你桌前服务,
是否为你介绍了当天的特殊菜品,
是否询问了你对饭菜满意如何,
是否及时地为你杯中续水,
是否及时地为你结账,以及是否说了“谢谢”、“欢迎下次再来”等等。
我们俩一般是出去吃午餐,给出的小费也都比规定略高一点儿,多在18-20%之间。一方面觉得他们都是以小费为主要收入,很不容易,另一方面,许多服务生确实都很好,让你感觉很舒服。
有一次我们俩在俄勒冈旅行,出去吃早餐,我丈夫刚点了一份“奥姆雷特”(Omelette),那个脸上充满快乐的女服务员就大声地赞美说:
“啊!这是一道最经典的早餐了!你点的太棒了!”
我经常很奇怪,美国这些服务人员为什么心情总是那么好、那么幽默、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 包括在医院,我们用英文报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都能得到那些医务人员的赞美和夸奖。所以,我们也常常被他们感染的快乐。
在商店,那些服务人员似乎都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教你怎样得到更多的优惠、怎样更划算,跟国内的服务人员清一色替老板说话大不相同,结果可想而知:为顾客着想的服务,会为老板招来更多的财源,而那些貌似给老板拍马屁的服务,最终断送了老板的生意。
前不久,我们俩一起去一家美国饭店吃午餐,那个女服务生看到只有我们两个人,略为奇怪,我告诉她,今天是来庆祝我丈夫的生日,她马上笑容满面地祝贺: 生日快乐!
整个进餐过程中,我们被照顾的很好,结账时我凑了个整数填写小费,算了一下,大概有 18.9 % 吧 。 正要走人,那个女服务生告诉我们,不要离开,稍等一下。
一会儿功夫,她拎出一个纸袋子给我们,上面写着:
Happy Birthday!
打开一看,哇!里面是赠送给我们的一个小生日蛋糕!
此时,我真觉得实在对不住人家,早知道的话,怎么也得给她20%以上的小费呀!咳!第一次后悔小费给少了!
五,结语
小费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文化,不仅学习它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其中的内涵,学习人际交往的真谛。
给出去的是小费,带出去的是感谢与尊重,得到的是服务,还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钱,本来就不是你的,那是上帝送给你的玩具之一,总有一天上帝还要收回去的。
一位智者告诉我们说,人永远不会满足,他们总是:
“ Get , Get ,Forget ! ”(得到,得到,忘记!)
而上帝总是:
“ Give ,Give ,Forgive ! ”(给予,给予,原谅!)
上帝难道不是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启示吗 !
荷塘
秋色
2016年3月 于波士顿
谢谢鼓励和支持 !
非常喜欢这句话,说的真好。
说的有道理,所以就要入乡随俗哦!
谢谢夸奖!
你也是好人有好报哦!设想一下,如果你不给司机小费,
估计他也不会给你寄回去手机吧!顶多上缴就算拾金不昧了。
反正尊重别人的同时,肯定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的。
呵呵!好像九几年时候就已经8.3了吧!我还在银行外面换过呢!
在国内赚的再多,到这儿缩水8.3也不行啊!
穷家富路,出来就得装大个儿呗!
那时美国服务员的收入比大陆白领的收入还高,相当于穷人给富人小费。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北京的饭店里吃饭确实不要给服务员小费,
但是送货、安装等服务是可以给的,我认为
也应该给点儿表达谢意。
这也是入乡随俗哦!
对,每次还有预订费,奇怪得很。
我也有同感。
现在比起疫情前,除了餐馆小费涨的多,就是Uber了。
好像Uber还不止是小费呢,还有些其他的收费,我忘记了,上次还邮件给我说,
要退什么费,后来也没退。
我感觉Uber现在有点儿乱收费,不知怎么回事。
谢谢啦!共勉!
是的,最近网上也总是说,要把小费装在信封里或者怎样、怎样,反正就是要让服务人员知道
是给他的小费。
我一般都是压在电视机遥控器底下,放在明显的地方。
你可能给的太多了,人家不敢拿了。
给出去的是小费,带出去的是感谢与尊重,得到的是服务,还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钱,本来就不是你的,那是上帝送给你的玩具之一,总有一天上帝还要收回去的。
赞这段话!
谢谢你的肯定!
俺们没有研究小费文化的能耐了,只想着能入乡随俗,
尊重他人、自己也愉悦、不丢中国人脸就行了。
以前我们都是离开酒店前一並付小费,后来发现确实是服务人员
更换了,后来就每天付一次。现在网上也说是要每天付一次。
你不用提前换零钱的哦!酒店前台换零钱非常方便,他们知道你是
付小费用的,所以很乐于帮忙,他们都备有大量的零钱。
给我们送傢俱的人还都挺好的呀!今年初我买的沙发床,
两个小伙子啥也没说就吭哧吭哧地给我们搬到二楼去了,
然后我们请求他俩帮忙把旧沙发抬到地下室,人家也毫不犹豫
地做了,之后我给了他们每人20块钱小费,我觉得
挺值的,那沙发床死沉死沉的,打死我也搬不动哦!
有一些关于小费的研究文章很有从文化历史政策的角度了解的价值。在美国制定最低小时工资时对此讨论很多。小费被看做是奴隶制度文化的遗物。也有文章详细讨论了为什么要保留这个奴隶制度文化。
我赞成以后不接这种人的单。
既不尊重别人的劳动,也不讲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