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战败为奴后合法化
历史大鹰的光辉
?
?
进口鸦片的历史,主要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英国为主的西方殖民者向中国大量走私和销售鸦片,最终导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这段历史的核心是?“中英鸦片贸易”。
中西方贸易失衡:在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在欧洲是极受欢迎的奢侈品,欧洲对华贸易存在巨大逆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角色:为了扭转逆差,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其殖民地印度(特别是孟加拉)大规模种植鸦片,并将其作为向中国出口的特殊商品。
清朝的禁烟政策:清朝政府很早就认识到鸦片的危害,从雍正皇帝(1729年)开始就多次颁布禁令,禁止鸦片输入和吸食。但腐败的官僚体系和巨大的利润使得禁令形同虚设。
方式:外国商船将鸦片运到广州外海的伶仃洋,由中国的“快蟹船”和“扒龙船”接应,通过贿赂清朝水师和官员,走私进入中国市场。
数量激增:19世纪初,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急剧上升。从19世纪20年代的每年约4,000箱,猛增到1838年的约40,000箱。
严重后果:
白银外流:中国为购买鸦片支付了大量白银,导致银贵钱贱,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和清政府的财政。
社会毒化:鸦片吸食者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从官员、士兵到手工业者、农民,严重摧残了国民的身心健康,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军队腐化:清朝八旗和绿营士兵中吸食鸦片者众多,军队战斗力丧失殆尽。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收缴的约237万斤鸦片。
第一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给了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1840年,英国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议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军由于装备和制度落后,战败。
《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巨额赔款等,但并未解决鸦片贸易的合法性问题(条约中刻意回避了此点,实际上默许了鸦片贸易的继续)。
走私更加猖獗:《南京条约》后,鸦片走私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因为口岸开放而变得更加便利和猖獗。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战争再次爆发。这次是英法联军,最终于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鸦片贸易合法化:在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同意将鸦片改名为“洋药”,并准许其合法进口。从此,鸦片贸易在法律的庇护下畅通无阻。
进口巅峰:合法化后,鸦片进口量在19世纪70年代末达到顶峰(每年约8-10万箱)。
国内自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利润也刺激了中国本土的鸦片种植。到19世纪末,国产鸦片的产量和消费量已经超过了进口鸦片。
逐渐衰退:进入20世纪,随着国际社会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加深,以及中国国内禁烟呼声的高涨,中英双方经过谈判,于1907年签订《中英禁烟条约》,规定英国逐年减少对华鸦片出口,中国同时减少本土种植。到1917年,合法的鸦片进口基本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