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北渡 九州南风

尘梦有空余牵挂,真情如水换月明。
正文

「如梦令」的起承转合

(2025-05-20 09:32:46) 下一个

「如梦令」的起承转合

 

「如梦令」为单调小令(33字),篇幅短。全首六句,两句一节,分成开篇、中段、结尾三节。下面以节为单位,分析如梦令如何进行“起承转合”。

 

一、分节结构:二句为一节,共三节

 

开篇第一节(1-2句)→ 起

中段第二节(3-4句)→ 转

结尾第三节(5-6句)→ 合

 

“承”其实是内含于开篇的展开部分,而中段自成关键,收尾则完成收束与升华。

 

二、三节“起转合”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第1-2句)起 :情境导入 + 情绪伏笔

 

功能关键词

情景营造、氛围设定、情绪引子

节奏特点

两句连续押韵,节奏轻快或哀婉,形成听觉定式

内容走向

写景带情,设定情绪背景,初步点出词旨

 

例: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解析: 景中含情(风雨=心绪不宁),人物状态(浓睡)中带有未醒的残愁,是主情绪的伏线。

 

这一节既“起”意,又有“承”的作用,是“起+承”的融合。

 

第二节(第3-4句)转 :情势陡转、情感波动

 

功能关键词

人物转向、事件推动、对答/顿悟

节奏特点

3句脱韵制造跳跃感;第4句回韵强化回音

内容走向

常见提问回应、观察评论等对照结构,情绪攀升或反转

例: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解析: “转”在于:主角从内心感受(醉后未醒)转为“他人之言”作为回应,表面平静,内心波澜。

“却道”形成情绪落差,读者开始意识到主题将从“环境描写”走向“人物心理”。

 

第三节(第5-6句)合:感情收束、意象升华

功能关键词

点题反复、感情升腾、诗意凝结

节奏特点

多用重复、设问、句式变化增强节奏感;押韵归拢

内容走向

点出主旨、升华主情绪,或含蓄收束,留白余味

 

例: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 第五句复沓设问,“知否”带出焦虑、渴问,第六句点出“绿肥红瘦”这一富有象征性的主意象,言在此止,意未穷尽。

 

三、总结:如梦令三节结构与“起承转合”

 

节次

包含句

功能定位

结构特征

表达作用

第一节

1-2

起(兼承)

连续押韵,写景叙事

营造情境,引出情绪或人物状态

第二节

3-4

先脱韵再回韵,制造起伏

情节/情感的突变、疑问、顿悟

第三节

5-6

强化节奏、归韵、用设问或比兴

情绪爆发或点题,营造余韵、留白

 

四、小技巧

第一节:可着重铺设氛围或时间/空间线索;

第二节:尽量制造“预料之外”的转换,比如借对话、场景跳转、内心独白;

第三节:多用反问、比喻、感叹等增强情感收束感,力求意象鲜明、余韵深远。

 

用大白话讲,写「如梦令」的技巧无非是:开篇一二句布局,中段三四句蓄势,结尾五六句抖机灵。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