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股回调,涨这么多,回调既正常也必须,但本周有一个板块特别的打眼,那就是当红炸子鸡AI基础建设板块,几周前,其中的领军者甲骨文,曾一度单日暴涨40%,巨大体量的超级大盘股能这么涨,绝对是活久见,这全凭AI超级叙事和前期基建的巨大投入所赐,这些超级和巨大都是真的,不是泡沫,问题出在怎么去实现上,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悍将和老将,甲骨文就算有冒进,它还有巨大的基础盘托着,不会坏到老命不保,所以它的下跌是机会大于风险,而在风暴核心的另一家Coreweave就不一样了,这是一家什么都是新的,都是不可靠,未能形成自家护城河业务的完全的新新产业,我把它叫做新时代必然的莽汉!
全球各地,每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产业发展初期,都几乎必然会出现这样的莽汉,最重大的集体作案就是2008年引爆实体金融产业的次贷危机,最新的有软银投资的WEWORK崩塌事件;加密货币领域内的FTX,高杠杆投机,数十亿美金蒸发;清洁能源产业里的Solarcity,流媒体产业里的QUIBI,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这次的Coreweave,虽然还没做实莽汉的定义,但是基本要素都齐活了,唯一能让这尊泥菩萨过河的,就是河水平缓,不要掀出大浪,问题是你那么任性的横冲直撞,甚至乱来,凭什么要求环境对你那么优待呢?而且这种被侥幸放过关的人,绝大多数不会有感恩之心,它以后会来的更猛,破坏性更大,并认为自己将会大而不能倒,比如中国的恒大,其破坏性难以估量;所以好的金融体系,一旦遇到有这种隐患的企业,在出现危险隐患苗头的第一时间杀死它,是损失最小的做法。
最新财报显示,Coreweave年收入仅为50亿美元,但负债却高达140亿美元,财务压力巨大。能这么做和敢这么做的原因是AI算力需求几乎无上限,公司的积压订单500多亿,所以,借你个140亿算啥呢?可问题在于要做这500亿的单子,你需要GPU,需要数据中心,这两项都是长周期、重资产投入的项目,它回避了数据中心,采用租赁的方式,自己只投GPU,看起来好像资本支出减轻了,但实际更加被动。
本次财报Coreweave下调了第四季度的业绩预期,原因是第三方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度受限,这完全是一项公司自己无法把控的业务,管理层说目前不影响订单的实施,如果再拖延几个月怎么可能不影响?而且就管理层财报会议的讲话来看,他们根本对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难度没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就算第三方交付了数据中心,它能否安全无故障稳定运营,仍然不确定,因为现在的GPU不是第一代的Hopper,而是难度更高的Blackwell,液冷数据中心本身就是新事物,需要经验积累和实证运营,而这种最重要的环节掌握在多家第三方手里,各方的技术实力、进度、建设质量和之后的运营维护是否能保障,这些都充满未知,Coreweave完全处于被动的无法发力的位置。
投资者往往以为一家公司能做那么大就自然仰视,觉得他们无所不能,其实Coreweave的表现明他们在整个业务链中小白认知不仅有,还不少,这是一群没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创业者搞的公司,对最重要的环节想当然了,工程进度的控制和保障难度是很大的,别说企业这种级别,各位装修过房子的就会有亲身体验,自家一个小工程,就会因为这个那个各种不及预期的事拖累进度,不要说新型的,T3级别,液冷数据中心,还没有成熟的设计建造,本身就是新事物的大工程,它的各种配合、供应、设计、施工等等,再加上AI基建热潮云起,造成所有相关产品的供应紧张,集合在一起,那种复杂程度,圈子里的老手若不做缜密的提前准备,也难以保障保障进度,而Coreweave的那些数据中心合作方,多是最近几年比特币挖矿发展起来的新从业者,他们能保障进度的承诺质量可想而知!这些问题在过去是没有表现的,因为HOPPER架构的GPU一般传统的数据中心就可以,但是到了BLACKWELL甚至在下一代RUBIN,对数据中心的要求就会复杂很多,这才刚刚开始,Coreweave就出了交付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今后这类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因此,数据中心按时交付的可能性很低,交付后,正常运营率能有多大保证也打个问号,并且,这两个问题会一直存在,只要你依赖第三方,控制权就永远不在自己手上,一切都是被动的。但同时有一件事却是百分百确定的,那就是债务利息不会因此也延后,仍需按时支付,本季度Coreweave仅利息支出就3.11亿美元,未来还会进一步上升。公司CFO还说,2026年的资本开支将超过240亿美元,这无疑会给本已紧张的资金链带来更大挑战,虽然订单积压,但却无力完成,收入跟不上持续巨大的支出,还叠加巨额利息,负担之重,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此,这家新云产业的公司把自己架上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模式上,表面上虽不是庞氏骗局的叙事,但是实质是一样的,就是你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现金流稳定的基本盘业务,你的业务需要不断持续增加的资本投入才能进行,收入虽然势头大好,但是自己没能力去把握,要看第三方表现的,它若不好,Coreweave就无法实现收入,收入端受阻,开支端又不能停,不加大投入的话,资本故事就讲不下去,估值会塌,竞争对手也不会慢下来,所以这个模式要走通,哪个环节都不能停下或者受阻,否则就必然无法持续,这次财报后,它的远期掉期合约CDS大涨,反应市场对其偿付贷款能力的巨大担忧,它其中一个合作方APLD的融资难度也陡然上升,与前段时间的火爆相比简直冰火两重天,原因就是合作方是Coreweave,市场对它存疑,资金链一旦断开,它的创业故事也就结束了。这种链式反应发生的概率不低,这次只是一个预警,但其实已经是足够令人担忧,Coreweave的数据中心租赁的合作方有四五家,水平参差不齐,有曾经破产的,有比特币挖矿干不下去转型的,有自己也是行业新手的等等,各有各的目的和打算,这其中的协调与磨合工作,想想都头痛,而且不是交付了就结束了,后面运维麻烦事更多,而数据中心运作维护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宕机一次就会麻烦无穷。
说到这里,我想有一点运营企业认知的人都会对这种架构挠头了,把自己安排到一个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的循环里,这谁能应付的了啊!实际上,它的问题远不止于此,争议最大的是对GPU的折旧设定上,它手上最大量的是第一代HOPPER架构的GPU,现在新一代BLACKWELL比第一代的性价比高了十几倍,对数据中心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折旧老的,换新的,这里面涉及的资本投入和资本效率问题巨大;
第二它接的虽然都是超一流大企业的单子,合作的紧密性实际很弱,未来它们之间甚至是竞争对手,这些企业给他的订单,一旦有不能完成的可能,立即就会抽回,它并无非我不可的存世壁垒,现在稀缺的是算力,如果你在算力提供上出了问题,被一脚踢开是必然的,Coreweave恰恰在和算力最相关的最重要的好几个环节都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下,Coreweave所自嗨的软件堆栈优势为零,在最关键的问题上犯了战略性错误,并且至今都看不清。
不过从个人成功的角度上看,公司的这些创始人高管都是已经成就了的,上市以来持续不断的抛股票已经让他们的个人钱包足够富足,所以公司未来会咋样他们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挖心掏肺的牵挂就不知道了,这些人出身对冲基金,看得出来职业性的赌性十足,从财报会议的表现看,他们既不诚实也不真正用心,还玩财务手段,所以不难判断,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有问题的。
这是被很多中文媒体叫做英伟达亲儿子的公司,扒开细看原来内中成色是这样的,英伟达正在合纵连横搞一个巨大的生态网络,Coreweave有今天的规模主要拜它所赐,但如果后面没有能力继续像从前那样给英伟达GPU出货效力,自己又有可能陷入到引发链式反应的财务风险中,到时为了自保,老黄必定会抛弃这个玩太HIGH的所谓儿子,商业世界里,任何时候都会有这种莽汉式的企业如流星般划过,虽然我现在这样说Coreweave可能过早,可能武断,但是做企业,做投资,一定要避免和这种做了危险架构的公司靠的太近,不管它们描绘的前景有多么宏大,给它们背书的企业有多牛,一定要远离!
三四周前,黄仁勋在谈到Coreweave时说,后悔当时买Coreweave的股份少了,我一听这话就很警觉,老黄还是黄皮黄心啊,这在释放什么信号呢?好了,今天Coreweave比当时说这话时便宜很多,老黄可以弥补遗憾了,但问题是:他还会再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