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下厨记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人站出来争取改变的意识比较弱。除非退无可退!我作为一个奴性很重的典型的中国人,就更是如此了。
关于下厨,我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一直不能把做饭当作艺术去享受。也许是因为一直没找到心甘情愿为之做饭的人吧。我就特佩服那些肯心甘情愿为自己做饭的人。一定特爱自己。我不行, 缺乏动力,可能,还是没那么爱自己吧。”
对于饮食,我一直是个上佳的品味者,上上佳的捧场者。关于良莠,我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是,无论好赖,对别人的劳动成果,我绝不挑剔。几个饮食原则,把我的立场刻画得极其鲜明:
1. 一直相信花大量时间在厨房是浪费生命的体现。在亲自动手才有的山珍海味和不用动手就有的粗茶淡饭中,永远心甘情愿地选择后者。
2. 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都能入口,绝对的open-minded eater,因此基本可以靠转换不同的餐厅渡日。
本着这两条基本原则,在国外这么久了,我这个信仰健康,尽量不吃快餐的人,还一直老老实实的做我的奴民,并总能找到平衡的就餐解决办法。这其中,有过和老外家庭一起吃了三年多西餐,只有周末才去中餐馆打打牙祭的日子;有被美丽的roommate 精心饲养的日子;有把固定的餐馆当做专用食堂的日子…… 林林总总,还算一帆风顺。所以,就我的适应能力来说,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真的会有这么一天,连我也会主动揭竿而起地决定下厨。
数数日子,搬到现在的城市将近一年了。我这个久经考验的胃,终于在缕缕的失望后,开始抗议了。在网罗了大大小小的中西餐馆后,我竟然意外地发现,这周围味道最好的中餐竟然是P.F.Chang’s China Bistro, 这个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嫌中餐不地道而只带老外朋友去的所谓中餐厅。而味道好的西餐厅总是人满为患。对情调和过程的无以复加地强调,让行只影单的人有强烈的负罪感。另外,就餐时间长到完全不是每天可以担待的了的。
朋友说:完全靠西餐维持生命,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残忍的。现在的我,算是真的体会到了。
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行动。买书,开伙!
人是铁,饭是钢。在吃了第一顿全手工晚饭后,我给老妈打了个电话:“妈,我今天晚上大炼钢铁啦!” 老妈大笑:“呦,我们家傻闺女终于开窍啦!怎么样?纯手工制作的是不一样吧?你早应该开始认认真真地照顾自己了!”
同事的观点则完全不同:The Way To A Man's Heart Is Through His Stomach。“Yi Zhi, are you in love?”
“Yes, I will start my love journey from loving myself” 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