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枝 生命之趣 Joy of Life

点点滴滴生命之趣 Delightful Dripping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在不伦不类中成长

(2006-08-30 10:31:08) 下一个
我们在不伦不类中成长
---
也谈新诗与旧诗                           by: LTG


这个题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是讨论过的了。时过境迁,今天的中文和一百年前
不大一样了。首先谢古板转此评论,尽管原作口气上似抬扛,但内容却有探讨价值。
我最近几年也总有意无意地想过此类问题。

杂感而已,语无伦次,望海涵!这是本人对新诗这一“现象”的几点看法,不针对
任何人,权作捧场尔。

一.诗与时代

在“新” 诗与“古”诗之间,我是一个两面派。我即崇尚古诗人的达明豪放,刚直
且风流的一面(至少是从文字里感到的),又欣赏现代新诗人的独立,倔强,反叛
与反思。鄙人之见,这些都是“养分”,我不会拒绝的。如中西文化,中餐西餐,
只要好,全上![哪位吃过北美野牛肉的汉堡?]

但那篇原文作者敢说话 (比北京人胆儿还大),说“拒绝新诗”,这就不免走极端了,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此片面的文人是令人费解和可笑的。因为古人在一千多年前
就已经写“新”诗了!

估计那原作者不在海外, 因为我们在国外的都是“新”的拥护者,不然就不会离开
父母亲人飘洋过海去寻“新”的天地。古人教导我们,“父母在不远游。”可我们
却为这为那跑了出来,有的还把父母接来受“洋罪”,诸如此类的行为,按那位原
作者的哲学,都应统统拒绝不是?

在不同的艺术范畴内,总有“新”与“旧”的碰撞,如绘画,音乐等等。想当年徐
悲鸿,刘海粟等大师级的画家学外国人画裸体,逼得女模特/学生自杀;原因是中国
人放著好好的国画不学,干嘛跑到外国画光屁股的女人?意图何在?裸体艺术还能
叫艺术吗?对祖先的尊敬哪里去了?画光屁股女人能登大雅之堂?可以想象,那时
代有几人敢站出来为光屁股的女子讲话!

改革开放以后,“国剧”京剧也被改进过,不少京剧演员干脆改行,有的甚至唱
“新剧”如歌剧,流行歌曲出了大名,赚了大钱!京剧完蛋了?当然不是。只不过
是古剧与新剧同时存在罢了。

扯这些的目的是说某一“现象”的产生是历史演进的一部分,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
转移,如此老调重弹的话应该是不难理解的。“新”与“旧/古”的争论本可以是积
极的,从中能悟出点东西来。那张“拒绝新诗”的贴子的原作者暴露了他/她个人的
态度,明明新诗以存在了很久,却偏要一棍子打死,让人啼笑皆非。

当初中国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后来中国人又穿西装等等,史实记载,当时反对
声叫骂声远远高于“想造反的和崇洋媚外的”,可争来争去,中国人剪了辫子穿上
了洋人的服装,不伦不类的,还像中国人吗?

我认为原作者意不在诗,因为诗的真正含义不全是格式韵律,如绘画音乐等其他艺
术形式,诗是要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为最终目的的。我完全同意学习古诗打造基础
的观点,据我所知,出色的现代诗人都是读过古诗旧诗的,后来觉著“之乎者也”
不瘾了,便把人们真正讲话的语言语气形式运用到了诗里。

原作者举了很好的例子,如裴多菲的几句现代诗与柔石的译文。柔石何人?新文化
运动及倡导大白话的主将也!他的译文在当时就是大白话!哪个古人说过“生命,
爱情,自由?”每行有五个字竟免了作者的棍子,好笑吗?

若按那作者的标准,“吐血大甩卖”“清仓大处理”不也成五言诗了?

爱诗写诗学诗就不要担心什么读者,卖得出卖不出,“有市场无市场”。一个尊重
诗的人岂能用“市场”来评价诗?你把中华最伟大的诗人全贴在同一网站,再比较
一下它与“性趣”之类的网站哪个点击率高!哪个更有“市场”??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现实就是如此,人性就是这样。“新”的东西天天产生,
为何唯独“新”诗让人如此不安??

试想今人用古诗赞扬“神五”,无论韵律对仗如何完美,我想,它总不如古人描写
孩子放学放风筝来得自然,贴切。为什么?时代不同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不一
样了。

古代人不但写诗讲究格式韵味等等,他们写散文,写遗嘱,写借据,写信,写告示,
甚至休妻娶妾的“条子”全是有讲究的,读过古文的朋友们是明白的。那是不是我
们今天写散文,签合同,写辞职信,写情书,写入党申请书等也要参照古法?如果
不必,那新诗的无拘无束又罪从何来?

不错,诗歌是最严谨,最高雅,最最最最最,可它目的何在啊?看一看那些古代伟
大的诗人们,几乎全是做官儿的!不难分析,古诗体现了阶级,等级,没老百姓的
份儿,所以没大白话的份儿!新诗则打破了诗的等级内涵。北岛顾诚当过区长省长
吗?老毛写的诗,有的还可以读,因为他至少是真刀真枪里滚过的。

您别说,江泽民也爱拽,爱题字吟诗,哪位能即兴背诵几首江总书记的诗作?

二.诗与个人

真正的文人里是有认真作古诗的,如钱钟书。钱老的弟子们认为钱老是“最后一个
能写古诗的中国人”[是说质量],但我会问那作者,钱老的诗作你又能“朗朗上口”
地背几首?

钱老的诗作我还真斗著胆子看过,查著字典看了几首,由于毅力不足就放弃了。像
钱老这样的大师在当代中国是不多见的吧,除了《围城》,他的古诗部分我们又了
解几许?

看钱老的诗要查字典,可读一千六七百年前的古诗,有的竟不必!这就是我前面说
“古人一千多年前就已写新诗”的缘由。喜欢陶渊明的原因之一是他的语言新!如
此之新,竟比钱钟书还现代!

明白了,钱老是学术派的,写古诗是为“证明”些什么,有无读者并不重要。可陶
潜则不同了,辞官归田,即无职称也无老保,写诗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别人都
读不懂,那他还有什么呢?陶公的《责子》在我看来就是“新”诗。现比较一下这
两首“古”诗,相差一千多年,看看哪个易读易懂?

1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2

几副卿谋泪,悬河决溜时。
百身难命赎,一老不天遗。
竹□弘通学,桐江瘦淡诗。
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

以上这两首随便举的例子都是好诗, 好的“古”诗,只不过第一首是真的,比较容
易懂,第二首是“假”的,二十世纪的“新”人写的,却需要字典的帮助。这明显
说明了许许多多古诗的魅力:有简单的字就不要用复杂的,有常用字就不要用偏僻
的字,有老百姓的字就不要用官僚的字,有活人用的字就别用死人的字!

再看几句大家熟悉的文字,全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作的,注意它们“古”在哪里!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
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
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
??
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
可伶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
美人君去,自去无处寻。
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