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什麼意思?我直接的理解是:“你既然不講規矩,也休怪我亂來了,你不要怪我了”。“十五”一定厲害過“初一”。
今早我在法廣新聞聽到:特朗普在X平台發文說,如果金磚國家敢於放棄美元交易,去使用金磚貨幣買賣貨物,他會給予100%的關稅懲罰。
這話說得霸氣,但我感覺美國快要被逼瘋了。老實說,美元如果風光不再,美國或不再是美國了。
可見,美國是個典型的消費大國。各國的產品和服務,似乎打進美國市場,才算真正的全球化。而美國人似乎吃准了各國的心態:你們是挖空心思也要把東西賣到美國來。那我的關稅壁壘是100%有作用。
以往,美國總說自己跟大國以及歐盟的貿易,都是順差多,逆差小,買再多的高科技產品和服務,也抵不上一般商品的貨值,製造業還是厲害,不但有效解決就業,也可以形成獨特的競爭力。所以,特朗普才發覺,製造業就是製造業。美國要回歸製造業。
現在還來得及嗎?答案是否定的。就說當年的美墨加貿易協議。我相信,美國當年之所以簽署這項協議,一定是為了北美貿易保護主義,“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個小圈子的生活半徑。現在卻成了別人的機會。
誰能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界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當年的美國後花園——墨西哥和加拿大,今天卻成了別人的OEM代工基地。你說讓美國情以何堪?
我猜測,特朗普這回算是徹底想通了。今日的世界,選舉制度讓各國執政內閣備受壓力,國民都想過好日子,這也許是真實的情況。墨西哥也好,加拿大也罷,有人要到墨西哥投資辦廠,要到加拿大投資辦廠,都知道要幹嘛,你說執政內閣能不歡迎他來嗎?
我看,這樣的玩法,過去的遊戲規則一定是見鬼去了。沒有人看著白花花的銀子放在你的面前,不為所動的。墨西哥、加拿大會這麼幹,其他的國家也會這麼幹。其實,對國家而言,政治背後的經濟博弈,好多事情歸根結底,都是一個成本問題。
我就不知道,美國人倡導的跨太平洋貿易協議(CPTPP)是否可以有效規管低價傾銷和貿易補貼問題。
有人說,特朗普以關稅為大棒的經濟政策,這樣不講規矩的玩法,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早晚會得不償失。國民會因為關稅引發的商品高價,令國民購買苦不堪言。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品的最終購買者是國民。
但美國學者卻不是這樣看。他們認為,高關稅必然令低價商品大幅降低其競爭力。
一個淺顯的道理:
比如原來20美元的廉價商品,因為國家的高關稅,一下子變成了40美元,自然這件商品擺在貨架上,便缺乏價格競爭力,而其他原來稍微貴一些的商品,因為沒有加贈關稅,反而價錢更便宜一些,而成為人們優先選購的商品。這對於消費大國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商品有更多的選擇,並不會帶來太大的通貨膨脹。
當然,高關稅政策,只有哪些消費大國才玩得起的遊戲。就像美國這樣的消費大國。每年的國家消費總額都在數十萬億美元上下;GDP從來不會低於30萬億美元;光是一個軍費預算,一年就8000億美元左右,這是什麼概念?
如果美元如果失去霸權地位,貿易國際結算量大幅萎縮,美國高關稅政策還怎麼玩?好多事情是一環扣一環。只要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後面就玩不轉了。
老實說,特朗普之所以不顧美墨加貿易協議的保護條款的清晰原則,高調警告墨西哥以及加拿大不好見利忘義。這是因為世界變了,變到完全不講遊戲規則了。以至於這次在X平台公開叫囂金磚國家不要對美元有任何非分想法的警告。已經說明了美國這回是真急了。
現就看金磚國家是否無懼特朗普的警告,夠膽在金磚國家圈子裡自己玩了。這真的是國之大器。
特朗普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為了“美國再次偉大”,也只能赤膊上陣,和世界玩把大的了。這老兄還是好樣的。
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這可能是硬道理。而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國家,或只有發達國家才具備這樣的消費型的生活方式。
所以,金磚國家能否統一意志,並從大局出發,控制出口拉動增長的方式,有些自我犧牲,是個很大的挑戰。需要大智慧。
美国人要是爱国,以后专买纯美国产的高价货,爱美国吗。别光说不做,让人瞧不起。
美国华人也别以为有个美国籍就如何如何,美国祖上的荣耀和你没啥关系,美国的政治也没你什么发言权,美国的其他族裔成功了你们也就是文学城里吹吹美国如何伟大,美国的欧裔文化和你们也没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