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当年高考那些事
时光流逝,悄然无声,不知不觉中到了退休年龄。也许是上了几岁年纪,也许是有太多的闲暇,我最近经常会想到高考那些年、那些事。
我们班两个同学的故事值的一提,他俩是同桌又同乡,所以当年总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为了叙述方便,我就称他俩焦同学和孟同学吧。
高考结束后,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就是让人焦心的等待。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几天,有人欢喜有人愁,演出多少悲喜活剧!方知范进心喜而疯、孔乙己落寞成痴皆非虚构 。
那段时间大家不约而同的来学校等邮差,隐约看到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差越来越近,大家的心情也就越发紧张起来,接着,就是拿到通知书的同学在欢呼雀跃,而做为陪衬的背景, 则是更多垂头丧气的没有拿到通知书的同学。
焦同学很快就拿到了某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还是陪着孟同学,每天按时来学校等邮差。
一次次的失望,使本来就沉默寡言、心事较重的孟同学越来越沮丧,当第一轮的大学通知书发完后,孟同学神情开始变得两样,他失眠得厉害,经常发呆,有时又无来由的自言自语。
磨难中最能体现友谊的可贵,在那段时间里, 焦同学每天都陪在孟同学身边,与他一起分担灵魂的沉重。友谊从来就不是奢侈品, 友谊是那束透过阴霾的微光, 是那滴珍贵的生命甘露, 滋润在两颗相知的心中 。
岂曰无路,柳暗花明,又过了若干天,孟同学终于盼来了一所银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虽说是中专,但学习两年后,可以分配到银行系统,妥妥的铁饭碗,孟同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时光荏苒, 转眼就是两年,孟同学被分配到县银行系统,因人长得体面, 办事又严谨精明, 很快被银行行长看中,招为乘龙快婿,有了靠山,孟同学不仅自己升迁很快,而且还为他农村户口的两个妹妹,在县城安排了正式工作,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日子过得好不快意春风。
又过了一年,噩耗传来,在省城读大三的焦同学从4楼顶一跃而下,据说是为情所困,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他的父兄曾到学校料理后事,因为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他们没有得到学校任何赔偿,一个家族曾经的希望以此而终。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我们学校曾发生一件事,校车送学生实习,在大巴车没停稳的情况下, 因为拥挤,一名女生丧生车下。那些天,学校的门口摆着花圈,地上撒了很多纸钱,每天都有很多人挤在校长办公室。据说家属提出让妹妹顶替姐姐上大学,可能学校没有这样的权力,所以一直僵持,最后妹妹进了学校的附属护校,毕业后就是国家正式在编护士,当然赔钱就更不用说了。
生死常常就定格在电光石火的一瞬!记得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一次搭乘公交车回学校时,车上很挤,他上车晚,只能站在车门口,而且他手里拿着手提包,只是挤在人群中,没有任何扶手,这时候,在车门没有关闭的情况下,公交车启动了,惯性使他不由自主地倒向后方,天幸旁边有人拉了他一把,否则他一定会被甩出车外,恐怕就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行笔于此, 慨有随之。慕然回首, 忽已人生大半,历经千帆风雨,每念那些韶华遽逝的人们, 总禁不住感叹自己幸有今日,皆赖上帝的垂怜和厚赐。与之相比, 那些小小的人生失意都是过眼烟云, 何必戚戚而执。 坚持一下,坚强一些,看开一点, 一切困难也就过去了!
命运难期, 生命危脆,世间走一遭, 发现和享受生命的美好,是运气更是能力!珍重, 珍惜……
(图片选在网络)
附视频:细说林彪9.13出逃之谜(1)//毛泽东是在林彪飞机起飞后才知道林彪出逃吗?//民间怎么说?//汪东兴说了谎?//周恩来真的瞒了毛泽东?
说到拉肚子, 估计还是食品卫生问题, 那个时候感觉拉肚子的特别多。 我的肠胃在中国就没好过, 来美国后自然就好了。 哈哈。很钦佩老兄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心。
博主过奖了! 谢谢!
我不着急是真的。后来考研究生,我们几个一起“加班”复习功课,因为是夏天,那时候还没有空调,一个拉肚子回家治病去了,一个天热睡不着回家了......, 大夏天没有空调住五楼宿舍,就我能吃,能睡, 我们一伙这几个就剩我一个坚持下来了。
哈哈!
那一周的作文自然是声讨林彪,课堂上有同学问以后还可以使用“彪”字吗?
因为害怕,传达文件的大会我听的非常专注,所以写作文就非常容易,十几分钟就交了。
作文交上去后老师连一个字都没改,就让我代表全班在全校声讨林彪的大会上发言,我只是把作文背了一遍而已!
哎!上周还在歌唱“林副主席紧跟毛主席”,这周就开声讨林彪大会!
学校离家挺远,离县城也挺远, 高考完后就回家下地干活,也不清楚谁或那里通知考分, 过来一阵子,我邻村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看到县里张贴出来的“榜”,我考上了,有一天一个邮递员递给我一封信,打开后是县教育局通知我的高考成绩。 我看完后就塞到兜里,没有告诉任何人,很多天也没有人过问,某一天,我们村一个老师问我考了多少分,我很平淡的告诉了他总分,他说,挺好,就走了。
又过了一阵子,接到录取通知书,家里人知道“考上了”,之前没有什么等待和焦虑,考上后也没有什么庆祝,我也没觉得意外,就是我填的第一”志愿“。
可能是那时候年龄小,迷迷糊糊,朦朦胧胧,既不捉急,更不懂焦虑!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