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的终极秘密:不是谁你认识,而是谁想认识你
朋友,今天咱们就坐在老邻居家的小院里,沏上一壶茶,像唠家常一样,慢慢地聊聊“人脉”这回事。不是那种高大上的企业家演讲,也不是鸡汤满满的自媒体文章,而是你我他,人人都能听懂、点头、笑着“嗯哪”的老实话、真心话。
一、你认识的人,没用;想认识你的人,才有用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有人打电话给你:“哥们,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你那位做投资的大哥?”你心里一惊:我那投资大哥我都三年没见了,他凭啥理你?
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说“我有人脉”,以为知道谁谁谁、微信加了谁谁谁,就叫有人脉。但你细想,这些“人脉”,真的能为你所用吗?
真正的人脉,从来不是你手机通讯录里的名单,而是当你打电话过去,对方是接起来,愿意帮你,甚至主动说“你这事,我来办”。
人脉,不是你认识谁,而是谁愿意认识你。
二、别再参加什么“人脉酒局”了,除了花钱喝醉,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有个邻居,老李,四十好几了还特别爱跑饭局、酒局。去年他说“我要去认识几个搞房地产的,咱也搞个副业”。结果一年过去,认识了一堆“朋友”,副业一毛钱没赚,还胖了十斤。
你想想,一个真正厉害的人,哪有那么多时间跟你拼酒?
那些真心想合作、想帮助你的人,不需要靠酒局来拉关系。真正的合作,是价值相符、目标一致,而不是“哥们义气”、“喝大了感动”。
三、你弱的时候,谁理你都是偶然;你强的时候,谁不理你才是意外
咱说点糙话:你穷困潦倒的时候,没人愿意搭理你,这不是人冷漠,这是天经地义。
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靠怜悯变得成功的。
反过来,当你能力强、资源多、眼界高,哪怕你不联系别人,别人都会挤破头来找你。
说白了,人脉就是:你有货,别人自然找你来谈生意;你没货,再怎么讨好也没人愿意搭理你。
四、别再做“资源中介”,要做“资源本身”
有些人自称“人脉王”,整天说“我认识谁谁谁,我能搭线”,可是你发现,他自己没任何专业能力,只靠人际关系牵线打转。
这种人,注定被替代。
因为资源的中介,永远敌不过资源的拥有者。
你不如做个本事人。比如你是程序员,那你就写出别人非你不可的代码;你是地产经纪人,那你就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楼盘,搞定别人搞不定的客户。你变成资源本身,人脉就像蜜蜂闻到了花蜜,自然围着你转。
五、真正的“贵人”,不是拉你一把的人,而是你成为了值得被拉的人
你还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主角落难了,总有个神秘贵人出手相助?现实可不是演戏。
真正的贵人,只帮那些已经准备好、快要冲破瓶颈的人。他们不会帮一个每天混日子、毫无方向的人。
你想要贵人?那你先成为贵人值得花时间的那种人。
六、人脉的最高境界,是“价值磁场”
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根本不主动去社交,但总是人来人往、合作不断?那不是他们幸运,而是他们像个磁铁,自带吸引力。
这个磁场来自哪里?来自实力、来自口碑、来自长期积累的作品和影响力。
所以,如果你想建立人脉,不是去找谁,而是去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磁场。
七、每天只需做一件事:让明天的你,比今天值钱一点点
你不需要一年搞定100个人脉,只需要一年提升一个维度:
• 多一个技能,
• 深一个认知,
• 广一个圈层,
• 实一个成果。
然后你会发现,当你越来越“值钱”,人脉也就不请自来。
八、华人圈和中国社会,最容易掉进“人脉陷阱”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用人情换未来
“我这次先帮你,下次你记得拉我一把。”这种事听上去有道理,但大多数时候,换不回来。因为人情没有合同,未来没有兑现机制。
误区二:混圈子代替练内功
很多人一上来就想着“我得进哪个群、哪个会、哪个圈”,却从不反思自己到底能给这个圈带来什么价值。
真正的人脉,不是你去混出来的,而是你去“做出来”的。
结尾:人脉的尽头,是独自修炼
别听那些“人脉即财富”的说法。
人脉从来不是目的,而是副产品。
是你努力过后,自然产生的结果。
你看,那些真正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前期都独来独往、闷头做事。
等到他们站在台前,才发现“哟,人怎么这么多想来合作?”
所以,把今天那些饭局、聚会、社群先放一放,泡杯茶,坐下来,问问自己:
“我今天,有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值钱一点?”
这,才是你通往真正人脉的起点。
——一个靠“没人认识我”走到“大家想认识我”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