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ezQIlhSJG5PXazU0wigYCw
今年的国产片,似乎迎来了解冻期。
一方面,尺度大解禁。
好些销声匿迹多年的影片,都登上大银幕与观众见面。
周迅、黄渤主演的《涉过愤怒的海》,甚至主动打出「建议十八岁以下观众谨慎选择观看」。
另一方面,现实议题不少。
从网络诈骗、扫黑反腐到女性议题,都掀起了网友激烈讨论。
令人意外的是,一部非院线国产片上线国际流媒体,尺度惊人。
卖卵、代孕、儿童贩卖,无不是爆点。
影片曾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台北金马影展、香港国际电影节等,还获得不少嘉奖。
今天,鱼叔就来说说它——
《石门》
这部电影的尺度,无论画面还是故事,都有点大。
开篇不久,她就半裸出镜。
「妈妈,我已经把钱转给你了」
从稀松平常的语气中可以得知,转钱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课余时间,她当过模特,也做过母婴销售。
可兼职到底来钱太慢,林森想到了捞偏门。
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一条路子,卖卵。
只需要静养几个月,一次到手两万块。
「卖卵之后我还能生孩子吗?」
卖卵是违法的,但地下组织很会包装。
包下一间公寓,改造成逼仄的「员工宿舍」。
来自五湖四海的卖卵女孩挤在里面,准点起床睡觉。
限制出门时间,每天强制喝牛奶、吃鸡蛋。
宗旨只有一个:为了卵子健康。
交易模式也很有说道,有所谓的「盲捐」和「明捐」。
前者,会隐藏个人信息,买卖双方都不需露面。
后者,则要当面「验货」,价格自然也就更高。
从身高体重、父母病史挨个问起,还会出考题进行所谓的智力测试。
「你跳个舞给我看看」
林森生得苗条漂亮又是大学生,非常符合老板们的需求。
但,体检带出了一则「噩耗」:她怀孕了。
男友劝她堕胎。
理由很充分:他刚刚本科毕业,正计划着出国深造。
至于林森,作为空乘专业的大学生,也处于准备进入航空公司的关键时期。
但,林森从怀孕中,看到了另一条「商机」。
不久前,母亲卷入了一场医疗事故。
她私自开设诊所,导致一位孕妇流产,背上了数十万的债。
虽然可以分期赔付,但每月一万五的担子属实不轻。
一个荒谬的想法,在林森的脑中闪过。
对方丢了孩子,自己肚子里则意外多了一个孩子。
不如生下来,拿孩子抵债。
于是,母女二人开始了代孕计划。
一方面,林森找借口与男友分开,谎称自己已经堕胎。
另一方面,她从学校休学,带着孕检报告找到债主。
债主是一个中年男子,经营着一家幼儿园,声称是流产女孩的表哥。
林森在他面前,宛如推销一般,介绍起孩子健康情况、父母的智力智力水平。
达成共识后,林森正式进入了备孕状态。
但她不知,医疗事故还没平息,母亲又深陷传销。
不久前,她还花光家中积蓄,购入一大堆不知名的修复霜。
就算这次成功度过债务危机,保不齐下一次又会捅出什么幺蛾子。
更让林森困扰的是,对肚中孩子与日俱增的不舍。
每一次产检,都令她无比难捱。
由于「代孕妈妈」的身份,她必须冠以债主指定的假名。
医生讲解情况时,债主男人坐在最近处,频频点头。
林森和父母,只能在一旁远远地望着。
十月怀胎,她感受着每一次生命的律动。
却只能安慰自己,孩子将来会去到更富足的人家生活。
「妈妈没有缘分拥有你,找个好人家生活吧」
但,债主男人的反应,让她心生怀疑。
他似乎与某些地下产业牵扯不清,而且流产的女孩总是不露面。
债主一度提出,孩子出生后先放在林家暂养一阵子。
这样的请求,并不像出自一个真心要孩子的家庭。
直到林森临盆前半个月,那个流产的女孩才出现。
林森热切地分享起孩子的情况,还递去产检报告。
对方却事不关己般随手丢在一边,自顾自继续玩手机。
临走前丢下一句话:
「你好天真」
卖卵、代孕、传销甚至人口买卖,单拎出一项都足以大书特书。
但,本片并不像商业类型片,将这些犯罪行为进行任何戏剧化的包装。
没有精心营造的一波三折,也没有警方介入、人物自我救赎。
所有的尺度,也都作为日常的呈现,没有丝毫的猎奇之味。
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是生育过程的乏味与不适。
怀孕初期,林森的乳房不时发胀发痛。
任凭她按压、冰敷都不管用。
严重的时候寸步难行,甚至无法入睡。
后期,胎动、孕吐也让她难以招架。
肚子一天天变大,逐渐令她的腰椎不堪重负。
时常在夜间疼醒,笨拙地翻身跪在床上,给自己喘气的间歇。
她不仅被困在怀孕的身体里,还被各类框架所困。
窗户、镜子、门框,都是导演设计的画幅。
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琐事中,林森逐渐力不从心。
影片前段,有一个极具寓意的镜头。
刚怀孕的林森忐忑地回到家中,发现房间已被母亲改造成诊所。
她推开窗,一张手术躺椅映入眼帘。
不久前的意外流产事件,就是在这里发生。
这既是林森无法逃脱命运的预言,亦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林森也曾拼命抗拒过。
只是,手中握有的几枚「筹码」,后来统统失效了。
第一枚,漂亮的外表。
空乘的薪资不错,又不需要太高的学费。
天生的好面孔,是林森的敲门砖。
成功考上学院后,她每一节专业课都非常卖力。
但,社会的复杂之处便在于,轻易将你手中的筹码化为要挟。
在一家设计工作室面试时,对方要求她拉拢客户。
言语之间只差点破——出卖色相。
你看,在这些所谓的精英眼里,她就是一件商品。
「现在这个社会,重要的是推销你自己」
她还有第二枚筹码,伴侣的支持。
男友看似很在乎林森的发展,出手也阔绰。
给她报英语课,敦促她多社交,拉着她奔向光明的未来。
可当他得知林森旷课后,又成了另一副嘴脸。
不去关切林森的难处,反复提及自己花的那五千块。
他需要的,是一个身份相匹配的伴侣。
为林森花的钱,说白了只是一种投资。
「那五千块难道就浪费了?」
第三,重启的按钮。
预产期越来越近,林森感到了解脱。
她开始拨打英语培训机构的电话,为来年的复课做准备。
清空了肚子,解决了债务,她的人生终于要重新开始。
然而,疫情骤然而至。
光是为了入院生产,她就做了各式附加的检测。
因为疫情而平添流程的,不止医院。
孩子一降生,母亲便跑着去与债主碰头。
汇报着孩子的重量,语气中既有释然又有欣喜。
可债主一反此前的迫切,支支吾吾地不愿立即抱走孩子。
言下之意不外乎,管控当头,买家不好找了。
「多一次接触,就多了一分感染的风险」
出院那天,夜空飘着小雨。
林森抱着孩子,坐在车内等待债主赴约。
乳房的疼痛再度袭来。
她用力地捶打,试图缓解。
生活的阵痛仍在继续,林森也尚未迎来真正的新生。
肉眼可见,本片的拍摄成本很低。
画面粗粝、固定机位、节奏缓慢,几乎如同一部纪录片。
其实,这恰恰是导演的意图。
导演黄骥与大塚龙治,是一对专注于女性电影的夫妻组合,拍出过《鸡蛋与石头》《笨鸟》等片。
他们在开拍之前就定下了拍摄周期。
不多不少,刚好10个月。
以一个完整的生育周期,记录一个女孩的变化。
也不断思考最挣扎的问题:要不要生,为什么生。
黄骥认为,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推开一扇门,在此之前可能遇到很多情况,是不一定可以推开的。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影片放弃了戏剧性,回归生活本来的样子。
地下交易,未必总有穷凶恶极的歹徒。
《石门》中,卖卵产业链的运营者,基本都是女性。
不幸的原生家庭,也不总有歇斯底里。
林森的母亲,是个不讨喜的角色。
她在传销大会上夸夸其谈,默许女儿代孕还债。
但,也只有她真正关心林森的处境。
会在林森胸痛的时候,耐心地为她涂药按摩。
不经意地露出的伤痕,诉说着她在婚姻中的苦痛。
就连那个流产的女孩,同样也是可悲的。
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身体机能受到损害。
而她受过的伤害,反而成为他人牟利的筹码。
当整个社会都在物化女性,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多数加害者,也都是结构性受害者。
没有一个刻板印象中的反派,每个人都仿佛在接受命运的安排。
正是这股无意识的力量,把一个女孩推向被物化的陷阱。
就连林森自己,也从单纯的受害者成为了加害者。
为了在孕期多一份收入,她加入了卖卵组织做监工。
这样的困境,是旁人很难体会的。
在一场男友介绍的面试中,林森担心自己做不好会拖后腿。
一旁的男友突然发难,说她是在找借口。
在他看来,喜欢什么去做就好了。
电影开头,男友曾邀她参加一场英语培训班的聚会。
颇有小资情调的现场,同学们操着半中半洋的语言,七嘴八舌地聊着移民意向,国外的美好生活。
林森则完全没有概念,英美澳欧离她都太过遥远。
那套「活在当下」的陈词滥调,放在她的身上是何其讽刺。
在开放自由的新时代,没有人再相信「身不由己」。
林森是沉默的,即使说了也会被视为粗糙的借口。
黄骥拍这部电影,是为了替她说,也是为自己说。
她的所有电影,都是在湖南老家拍摄的,不少情节都来自她的自我投射。
例如《笨鸟》里,年轻的女孩第一次性行为,因为没有流血而遭到男友的抛弃。
这段往事曾带给黄骥巨大的创伤,困扰多年。
直到拍出《笨鸟》,她才得以在影像中释然。
而在《石门》的故事里,她又倾注了对当代社会隐疾的追问。
林森的痛苦与矛盾,源于她对个人价值的不安全感。
一个普通女孩想实现自我价值,要走多远的路,丢失多少东西。
电影,不必非要成为呐喊的喇叭。
为失语者轻轻诉说,同样可以震耳欲聋。
「通过电影,把沉重的石头往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