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微信:“宁犯天条,不触众怒”这台词没耀邦挺,就会...

(2023-11-09 19:13:59)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7QwfQyrUUxT33x5kiZmv8w

杨在葆与电影《代理市长》

好好学习 秋和随笔 2021-03-23 02:29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李谷一 - 难忘今宵

Image

今年2月,得知著名演员杨在葆不幸去世,我一直想写点东西纪念他,因为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是一位优秀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后,我多次采访过他。记得1984年第一次见到他,是他拍摄《代理市长》的时候,我记得他说过一句特别给力的话:“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应该认真做点事,我杨在葆就喜欢拍反映改革开放的电影,若干年后人们如果问我,改革开放的年代你拍了什么电影?我就会自豪地告诉他拍了改革开放的电影!电影工作者不拍反映时代变革的电影就是失职!”我把他的这些话都写进了报道中。

Image

上图为杨在葆与刘晓庆和记者于大卫、王秋和、江庭梅等在首届中国十大影视明星颁奖会期间合影,摄于1988年。

我后来又多次采访杨在葆。1988年在广东佛山举办全国十大影视明星评选颁奖会期间,我和作为我们中国影视记者协会会长的于大卫参与了这次评选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和杨在葆等众多演员在广州珠岛宾馆住了一个星期,大家在一起吃饭,彩排、开会、散步,天天见面,到宿舍聊天,相谈甚欢。杨在葆待人随和,没有架子,无论谁要与他合影拍照,他都积极配合,从不推三阻四。我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位电影艺术家的善解人意与坦诚和善,以及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后来我把这些日子的聊天记录整理后,专门写过一篇一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夜访杨在葆》,并趁他再到北京时,专门将稿子拿给他过目,他认真看了后,只改动了一处日期,谦虚地说:“其实我希望多宣传我们的电影,不愿意让人家过多的写我个人,但你写这么长一定费了不少劲,我觉得又不能不尊重你的辛勤劳动成果,哈哈哈……”他说完,爽朗地大笑起来,这笑声至今犹在耳边。

Image

杨在葆身材高大,面庞黝黑,有着一头微曲潇洒的卷发。无论是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还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都透露出一股铁骨铮铮的硬汉才有的豪爽气息。他是《年轻的一代》中的肖继业,是《红日》里面的连长石东根,是《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罗霄,是《血,总是热的》中的厂长罗心刚,是《代理市长》中的肖子云,是《原野》中的仇虎……这些银幕形象都透着一种不屈不挠、意志顽强、敢说敢做的英雄气概。数十年来,杨在葆在银幕和舞台上上塑造了一系列令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大多以硬汉著称,因此被人们尊称他为“银幕第一硬汉”。甚至还有人称他是“中国银幕上的高仓健”。杨在葆对我说,我很佩服高仓健,但我就是我……2019年,他获得了“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Image

1984年夏天,杨在葆正在广州拍摄电影《代理市长》,他既担任导演又兼主演,每天忙得很。这部电影源自一步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话剧《南方的风》,该话剧是根据某制药厂靠三口大锅起家、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大胆起用人才、发展成现代化大企业的真实故事。广州话剧团把《南方的风》搬上舞台后,受到热烈欢迎。1984年国庆期间,剧组应邀到北京演出,产生轰动效应。剧中主人公大胆改革的形象,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剧中主人公的许多经典台词,铿锵有力,不时被台下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Image

后来剧作者根据专家和观众提出的意见,将话剧剧本加以扩展,故事的背景也从一个企业上升到一个大城市,扩充后的剧本就是《代理市长》,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著名导演陈怀皑执导。杨在葆当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他之前在电影《血,总是热的》中,成功塑造了一位激情洋溢的当代改革者形象,并与1984年荣获中国电影第四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同时获第七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他希望继续用电影艺术形式为改革开放呐喊,因此一听说《代理市长》的故事,便马上主动请缨主演。当时电影制片厂之间借演员是很平常的事。后来陈怀皑因病退出摄制组,杨在葆又临危受命,担任该片导演。为了不断充实剧本,写的更好、更贴近现实,杨在葆还主动联系当时的广州市长及一些企业家等进行深入采访,使剧本更加充实丰富,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Image

改编后的电影剧本《代理市长》描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归侨工程师萧子云出任瀛洲市代理市长。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一上任就当众宣布要为全市人民做十件好事。为了缓解交通紧张局面,他号召农民集资建桥,并得到一批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积极回应。萧子云还支持白云制药厂厂长刘力勋,大胆起用和鼓励尚未平反的技术人员李华心积极研制新药。李华心的女儿、技术员李玉芳考试成绩优异,但有关部门因为李华心的家庭历史“问题”不批准李玉芳出国进修。萧子云知道此事后,建议由白云制药厂出资送李玉芳出国留学。

Image

萧子云代理了三个月市长,做了五件好事,虽然受到群众的拥护,却也遭到了一些因循守旧者的责难。开始一直支持萧子云的市委书记罗挺,也有点认为萧子云的一些做法欠妥。萧的妻子薇红、女儿肖肖为此感到不平。萧子云对继续改革坚定不移,坚信“万事利于国,万事利于民”就是和中央保持一致。他向罗挺认真阐述自己的改革主张,还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宁犯天条,不触众怒。”为了实现上任时所许下的“做十件好事”的诺言,萧子云要求再代理三个月市长的职务。

Image

杨在葆将片子拍摄完,北京电影制片厂审完后认为很好,想送到即将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放映。当时文化部负责人周巍峙看了《代理市长》觉得很好,说:“杨在葆是个好演员,还导了部好电影。”《代理市长》很快获文化部电影局批准公映,专门拿到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放映,来自全国各地的宣传部长们看完电影后全体起立热烈鼓掌。但在别的场合,也有个别人批评这部电影有问题,尤其认为其中“宁犯天条,不触众怒”这样的台词过于敏感,必须要改。

Image

北影厂负责人找到杨在葆,传达了有些人提出的对这部电影进行修改的意见。杨在葆听了修改意见很生气,直接找当时的电影局主管领导问:“你不是说这部电影很好,你看了很感动吗?怎么还要修改呢?”领导有些为难地说:“我是说过这部片很好……但你是艺术家,改不改在你。”

Image

杨在葆认为,如果修改了这些似乎带有点刺的话,就降低了为改革开放呐喊的声音,因此坚决不肯改。可是影片不修改就很难公映,该片编剧和制片人马林很支持杨在葆的想法,他向杨在葆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写封信给时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敢想敢做的杨在葆马上找来一张大纸,抬头竖写“耀邦同志”,然后写道:“我拍成电影《代理市长》之后,有的领导同志对此有意见。我不懂人情世故,给您们写信,请抽空帮助指导……”

Image

杨在葆写完信后,谢绝了托熟人转信的提议,借了一辆自行车直奔中南海。在《代理市长》中饰演李玉芳的女演员陈丽明陪着杨在葆一道去送信。他们先到了中南海北门,经门口卫兵指点又转到中南海西门。陈丽明当时还是军人,不方便与卫兵打交道,杨在葆遂独自走向中南海西门。

Image

杨在葆还未开口,站岗的卫兵已经认出他就是电影演员杨在葆,脸上浮出微笑。杨在葆便笑着对卫兵说:“我有封信,想请你交给胡耀邦同志。”卫兵请杨在葆到传达室联系,但传达室的值班人员却客气地说按规定不能直接收个人送的信,要杨在葆到西门对面不远的邮局寄挂号信。杨在葆正试图说服值班人员收下信,忽然听到背后有人说:“让他把信留下吧。”杨在葆连忙转身问说话的人:“同志,您贵姓?”那人回答说:“姓张。”原来他就是胡耀邦同志的秘书张耀光,当时恰好经过西门。杨在葆告诉张,写信是为了一部电影。张耀光说胡耀邦同志正在北戴河开会,信先留下,一定转到。

Image

过了五六天,杨在葆刚回到上海,就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胡其明的电话,说胡耀邦已经在杨在葆的信上作了批示,将信转给负责宣传工作的部门领导。批示中称:“我看过这部电影,我觉得不错,比那些跟四化(指四个现代化)不沾边的好得多,不知好多少倍。有点儿刺,有什么不可以?”

Image

总书记的批示一经传达,《代理市长》的上映一路绿灯。电影先在北京放映,受到高度评价。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等先后邀请杨在葆等剧组演职人员座谈。然后,杨在葆率剧组从广州开始,经武汉、郑州等地,将电影带到东北,一路掀起“《代理市长》热”。往往电影才放到一半,观众就热烈鼓掌,为剧中人物的言行叫好。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大众电影》杂志还专门辟出专栏,刊登了《代理市长》的精彩台词。

Image

这部影片反映的改革胆略与观念,对刚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强烈的冲击,广受好评。这部电影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大美女小鲜肉,没有缠绵的爱情,但是很好看,看了之后很受鼓舞和振奋。杨在葆曾经有些遗憾地对我说过:“这部电影本来可以拍的更好,但当时时间紧,没有来得及精雕细琢,艺术上有些地方也显得粗糙了一点儿。但当时我们创作人员有一种使命感,觉得需要振奋人心的大声呐喊,需要把人们迫切想改革的声音喊出来。”正是这种促进改革的强烈呼号,在上至党的总书记、下至各界群众等不同阶层引发了共鸣。杨在葆凭借《代理市长》中的精彩演出,荣获第九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