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融不进的圈子

(2025-04-17 18:50:40) 下一个

 

融不进的圈子就不要硬融。


当你走进一个高大上的圈子,假装无所事事,装作与这里的大多数没有太大差异的时候,你会产生幻觉:你已经融入了这里。你说着一知半解的话,你做着似是而非的动作,你集体无意识里的自尊维护感,你将不自在感解释为“这就是人生的考验”而心安理得,你为一种原本并不属于自己的使命感而徒于奔劳鞠躬尽瘁。一切皆尽荒诞。


有个朋友看到我在大家激烈的讨论中一直沉默表示同情。他深沉地对我说,看吧,你不懂哲学根本聊不进这个圈子。我苦笑一声,表示不置可否。从朋友身上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本身就是强调自我融入感的一种很low的行为。但是我也并不怪他的话,因为与这种无伤大雅比起来,更大的错误其实是我自己。一个不懂哲学的人竟然还要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走进了一个懂哲学的格格不入的地点。自己尴尬的同时也会让大家显得照顾不周。更不可饶恕的事,竟然不懂得假装融入,适时地插科打诨地加入类似:“真的吗?”“没听说过。”“那可真够牛的。”“哈哈哈哈。”这样的于大爷标准捧哏用语。我真的是连装都不装地摆烂了。


不要形成表演性格,刻意把自己打造成一种人设是很累的。本来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所谓的上进心让你活成最不喜欢的状态,而单单只是为了迎合所谓的成功。


人都有不同的圈子。融不进的圈子就不要强求。你以为进了一个高等圈子会有安全感,其实如果本不属于那个圈子,进去会更加孤单。


我曾经认为自己很重要,我甚至认为过眼前的一切都是楚门的世界——为了自己而设计和表演。后来想想,很多时候的尴尬、自我的维护,那只是聚光灯效应产物。我不重要,没人在乎我今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几千年以后,可能认识我的人都将化为乌有。存在过的半点符号都不会留存。


许多以前的老同事说我高冷,说我装深沉。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深沉,很多时候那只是词穷。

 

有共情心理数值比较高的人会有这样体验,会替忘词的表演者感到揪心,会为他们的尴尬感到坐立不安,很想让这场戏顺利地演下去。不是每一段沉默都需要被填满,不是每一个空缺都必须补上。如果冷场,不必惊慌失措,那就学会退场吧。


许多年后我老了,还会回忆起刚刚长大时候那个场景——

 

像观众一样看着那个穿着努力伪装得体的自己站在圈子边缘,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其实我什么都没想,只是在等结束,等他们喝完咖啡,找个理由转身离开罢了。


2025.4.1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cager812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融入圈子”,如现在还在简中区,那么也许要2-3 代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