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不愿意阐述的就是关于这类话题。而爬藤这事对于我来说又是目前躲不过绕不开的话题,家有小娃,“任重道远”。但这个任重道远和当初大娃的意义截然不同,因为现在是小娃的自己的任重道远而非我们家长。
家有两娃,而且同是女孩,那这个家庭的男主人似乎就没有了阳刚之气,比如我。当娃犯错误的时候,当你的眼睛刚要立起来的时候,娃已经泪眼婆娑,泣不成声,搞得你就像犯错的本人而非她,你得低三下四的哄她们,你得许下很多平时她无理要求的很多愿望,当哭声打住,笑声响起的时候她犯的所有错误背锅之人和解决之人就是我。好在,家里领导乃一家之主,有的时候坚决不妥协坚持原则,让这两个娃从小就知道这个家还有一把手说了算。就这样,我在阳刚之气彻底消失之前俩娃都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和领导就彻底沦为家庭司机保姆兼厨子,哦,对了还有自助取款机。
大娃来到这里之前,我和领导的预期就是怎么也不能比我们差太多,一丢丢是允许的,上了初中发现,国内的鸡娃环境会造成大娃和我们差的不只是一丢丢,有可能鸡到最后,就变成“鸡飞蛋打”。领导的决定总是英明的,来到大洋彼岸,大娃就是降维打击,一路顺利,爬藤成功。作为理工科的女孩去做了我最讨厌的金融行业,而且还是个量化交易,两年的工作生涯备受打击,曾经降维打击别人的娃在这个行业里被按在地上摩擦。而我们却无能为力,因为话语权已经不属于咱。好在大娃没有气馁,辞职接着爬藤,你不说我不够专业么,那么咱就来个专业点。金融量化就那么几个学校,而藤校是大娃的必选,一选即中。八月份到现在,我感觉基本上没有怎么上课,各种面试,头部量化公司对藤校的偏爱是肉眼可见,一个简单的实习,头等舱,五星级酒店,午餐会,从部门经理到合伙人,感觉不是在面试而是在寻找门当户对的人家一样。而就在昨天,第一梯队的量化公司来了几个offer,这下大娃就又开始飘了,她根本忘记了每次面试前刷题的痛楚,忘记了求爷爷告奶奶的内推,也忘记了顶着凄风苦雨去面试的胆战心惊,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小娃的理想是超过姐姐。这就是家有俩娃的好处。我前文提到的任重道远是她自己的而不是我们的,就是这个意思。她的前面有座高山,必须趟过去,有了姐姐这座高山不用我们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姐姐有什么她必须有,姐姐搞竞赛她也搞,除了数学物理还得搞科研,搞完科研我还得比“肖邦”总之,必须完胜才可以。她这么一搞,搞得我们俩不会玩了,生怕我们再一搞给搞崩溃了。索性,就乖乖的做好服务,不敢多言。暗自窃喜,不敢说稳进藤校,但至少不远了。
回到主题,爬藤有啥意义,除了表面的光鲜之外,就是你有自己的选择权力。在通完藤校的道路上你把该吃的苦都吃了,该遭得罪都遭了,到达阶段终点之后你可以审视自己,可以判断未来,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做,就有了足够的权力,就有了可以任意选择的权力,而不是放眼望去一片雾蒙蒙。可能我的表述不够完整,在山登绝顶的时候,估计人会少很多,你有独自歇脚的地方。
?
常识性错误与例子
? 把“爬藤”当成万能通行证
? 认为上了藤校,就能“任意选择未来”。
? 现实:藤校毕业生照样找不到理想工作,比如哈佛也有失业的。
? 举例:CMU、MIT学生也要拼Leetcode、内推、实习经验,不存在“有藤就能随便挑”。
?
? 误用“降维打击”
? 说孩子出国后“降维打击”,好像国外比国内容易。
? 现实:美国申请藤校要靠论文、科研、推荐信,不是“轻松打别人”。
? 举例:国内卷题海,国外卷Essay和活动,换了赛道,不是“降维”。
?
? 把量化行业误当成传统金融
? 说“理工科去做金融,是跑偏了”。
? 现实:量化就是用数学和编程做金融,本质是理工科的延伸。
? 举例:Jane Street、HRT都在招计算机系学生写C++算法,不是卖股票的。
?
? 夸大藤校学生的“优待”
? 写“实习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
? 现实:量化公司给实习生报销机票,但不会给头等舱。
? 举例:Citadel给经济舱 + 酒店,不给奢华配置。
?
? 错误理解“两个孩子的竞争”
? 觉得妹妹模仿姐姐是好事。
? 现实:这种比较容易让孩子焦虑、完美主义。
? 举例:姐姐拿A,妹妹压力大到哭;长期这样,反而学不进去。
?
? 教育目的理解太功利
? 认为读藤校意义是“光鲜、有选择权”。
? 现实:教育的意义在成长和思考,不只是“爬上去”。
? 举例:很多藤校生转行去做公益、科研、
非常认同这句话:“爬藤有啥意义?除了表面的光鲜之外,就是你有自己的选择权力。”
“爬藤”,是华人圈中对孩子努力攻读、争取进入美国藤校的一种形象说法。华人一向重视教育、勤奋好学,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华人家庭中,出现了一种盲目“向西看齐”的倾向——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全面发展”,于是便极力贬低华人勤奋读书、学业出众的传统优势。这种做法,无疑是舍长取短。
真正的“爬藤”,不仅仅意味着名校光环,更意味着一个人拥有选择的自由——无论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选择人生的道路。教育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追逐名气,而是让孩子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与更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