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来想煽情一下这次在Tanglewood看的几天演出,结果就拐到访校上面去了,索性那就另起炉灶码一段文字说说这次的访校见闻,其实还有就是送娃上学,这里的娃包括我的大娃和领导家亲属的娃。
这个暑假主要的任务就是趁着大娃读研的契机,带着小娃去看看自己心目中的未来大学,其实也是网上说的几大俗,所谓的藤校以及那几个所谓T几,十年前我们几乎看遍了美国top15的学校,最后大娃放弃了所谓的大藤选择了在欧洲读书,这件事情对老夫的创伤不亚于八级地震。举家迁徙到这美丽国,为的就是让娃能在这上个好点的学校,没那多的压力,背井离乡放弃所有,重新开始一个中年男人的生活,可悲么?可是悲剧就这么发生了,老夫劳苦劳心熬到了小娃也开始要准备大学了,这一次,家庭成员达成一致小娃必留在美丽国。
大娃在欧洲工作了两年半,实在是对共产主义欧洲的职场忍无可忍,在我们的动员下辞职申请了回炉重造,尽管已经拿到了两个硕士,回到美国还是要重新读一个硕士,申请的学校除了哥大都给了offer,我记得我在大娃录取的时候还写过一篇文字就是甜蜜的痛苦,最后在mit和普林斯顿之间选择了p,那时候说要读就读第一的。而通过这次访校看来,兴许选择又是错误的。这是后话。
p的开学比较早八月中旬,小娃自打上了高中起,p成为她的梦校,已经去过一次访校,而这次姐姐上学选择的p着实让小娃兴奋不已,憋着劲要超过姐姐,可是每一次姐姐都在不经意间达到了妹妹的梦想,我总是在想,这可能是天才和努力之间还是有着不一样的结果,姐姐总是让我们操心,在我们看来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些琐碎的麻烦,可是每每都逢凶化吉意外的顺畅,就像这次回来读书,报了四所录了三还都给了奖学金,还以此和各个学校进行了讨价还价,结果还不错。p离家近,带着两个不大不小的箱子特地选了一天等我们回来,驱车2个多小时到p ,避开了学校统一接待日,大娃觉得自己老了不想和那些新生一起见面,尽管也才24岁。抛开一切繁琐,直接领了钥匙和学生卡,也省却了一些麻烦,看不到那些热闹的场面,搬进去的时候感觉有点对不住大娃,冷冷清清的,自己选的宿舍也不咋地,应该是p最差的单间,不过这不能怪学校的分配,因为抢宿舍的时候她正在和一帮小伙伴在冰岛玩耍。安顿完,带着姐姐的学生卡,妹妹好像去上学了,哪哪都记得,上次访校就在图书馆旁边看了看,这次可就进去了。这个美啊,一直在说爸爸你能想象我在里面坐着学习么?我说我不敢想象,因为通常梦校都是用来错过的!哈哈哈 领导批评我不会说话。中午选择了一家中餐馆吃饭,吃到迄今为止最难吃的西北菜,我看了拼音以为是西贝,这家餐馆看来会进入我的黑名单了。p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梦校,精致,安静,学习的地方,底蕴,传承能文能武,文理兼备。奇形怪状的人相比其他少之又少,尽管也左,但表面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精致,符合我对大学所有的想象,除了学费有点小贵之外。
送完学校就是访校,这次让我惊艳的是mit,让我觉得不出意外的是哈佛,宾大,而让我觉得倒退的是耶鲁。
先说mit,差不多有五年没有来到波士顿,更不要说mit。选择了旁边的万豪,服务一如既往的好,而八月间天气的火热仿佛带动了人潮,整个mit附近真是人潮人海中,从访校那天到第二天我们离开就感觉好像是人流在推动着我们,太热闹了,太有朝气了,大街上校园里,也没有那些所谓书呆子,各个都是精神气爽的,奇形怪状的人也很少,而mit的招生官讲解的最好,组织的最好,唯一不太好的就是我们的组导游是打着鼻环耳环露着肚脐染着各种颜色头发的白女,我想也许是mit故意弄个dei的产物来作秀,可是当我听到她介绍自己的时候,竟然读的是化学和计算机。让我有点惊讶。两个小时下来,小娃彻底改变了对mit的刻板印象,好感度超过哈佛上升的第二,真不容易,她的老母亲的梦校,叛逆期的女孩子对母亲是带有情绪的,总是对着干,而这次她终于让老母亲感觉到了一点点满足!
哈佛在我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有所描述,也许我们家人都没有野心,就像安稳的过个日子,都对哈佛无感,我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看不惯哈佛目前状况的人,所以目前可以和哈佛说再见了。未来两年如果有所改变,尚且不知。
宾大那天访校太热了,校园又大,人又多,小娃走的浑身大汗,老夫看着整个街面上黑哥们太多了,而且好像都非善类,就生怕再出现不必要的事情,就坐在车里等着了。宾大哪都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城市,人多,人太多,回来的路上小娃说我又不学医宾大不是我最好的选择,我又不经商,沃顿也不会要我,所以这是最后一次来这。我在后视镜看着领导的眼色也得到肯定,原来当妈的还是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至于学什么都无所谓。
说说耶鲁,按理说小娃都和耶鲁的老师上过大师课,而且耶鲁的音乐学校在藤校中最为出色,对于有音乐特长的孩子都是有偏爱的,但这次访校出乎我的意料,耶鲁没落了。街上脏乱不砍,还有不老少游民,学校里奇形怪状的学生很多,招生官讲解的最差,一问就是官话,对理科知之甚少。好在领导有先见之明还预约了工程学院的访问,总算弥补了一点遗憾。但耶鲁的学科和学位等的选择及其死板,缺乏其他藤校的那种灵活自由,真个校园的感觉就像一个古老的外壳里套住一群只会五彩缤纷的麻雀!但让小娃最喜欢的是耶鲁的图书馆,在那里读书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别的学校恐怕给不了。
絮叨半天,总结是孩子长大了,每一年都有很多想法,有条件一定多带她来看看这些学校,从大学的天地中了解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了解她未来要学习工作的环境,有梦想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