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西南财大贫富差距报告基尼系数畸高引来七嘴八舌

(2023-11-05 22:49:03) 下一个

西南财大贫富差距报告基尼系数畸高引来七嘴八舌

            2012年12月18日

何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8日发布2013年《社会蓝皮书》……(略。)

面对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化的态势,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吧?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王飞凌邮件组里的相关讨论。

(何必注,略。)

李延明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施工噪音里的写作。

提及贫富差距,这又是个在中国非常敏感而被我党及其委府讳莫如深的话题。

前面,王飞凌发来的邮件提及,中国委府已经十年不发布中国基尼系数的数字。这种说法准确么?有一说是中国当局从2000年就已经停止发布该数据了。到底是哪一种说法准确?

不过,一个事实是,我党及其委府早就停止发布这个数据。

对我党来说,剥夺国民(也就别说什么公民了吧,俺不承认中国有什么公民,第三代身份证上,正面是公民、背面就是居民咧,如此两面性,太能够说明问题了吧?)的知情权那是时时刻刻易如反掌的事儿。只要我党看着不顺眼的,都不予发布。类似的情况还有,全国各地的群体性事件的年度数据。我党看到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总体数量节节攀升,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于是乎从2007年开始就不再发布全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实际上,俺越来越不将港澳台认为是中国咧)年度群体性事件数据。此后,人们对中国年度群体性事件数据就只能胡思乱想,随便猜测。像孙立平就不知道从那儿来的数据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达到了每年20万以上的谱儿,这比中国委府最后一次发布该数据时的年度8万起超出了多少,一目了然不是?

就算按照王飞凌所说的,中国当局十年未发布基尼系数的相关数据了,那么也应该还是在江朱时代。于是乎,江朱时代屏蔽基尼系数,胡温时代屏蔽群体性事件数据,反正都他妈一丘之貉吧?

所以嘛,这基尼系数的情况究竟如何,也就是个谜咧。既然没有权威性数据,(当然喽,统计造假的情况下,也根本不存在什么权威数据,国家统计局已经变成弥天大谎的制造厂,其数据基本上只能作为参考,不管是GDP、CPI还是中国人口状况,更不用说中国连失业率这样的统计口径都没有;至于说其他比如人社部住建部地矿部财政部国资委等等,那谎话连篇就自不待言啦)那就给人们提供了太多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并且制造如此数据的空间。

2003年俺参与央视新闻评论部当时那个《央视论坛》节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陆建华是个太热衷于抛头露面的主儿啦,以至于当时栏目组的制片人孙杰说,陆建华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成天到晚就像长在央视栏目组一样(由此可见,中国纳税人的钱被投入到类似中国社科院如此体制内的智囊机构,是如何被糟蹋的了吧),并且完全以主人翁的姿态接待其他参与节目的嘉宾。陆建华太具有上海娘娘腔的风范咧,活脱脱一副上海人的德行样,贫嘴寡舌喋喋不休,无论什么样题材的节目都在上面高谈阔论云山雾罩,当时,北大张国庆也是该节目的常客,但比起陆建华来还是有所忌惮——毕竟,每天谈及的话题归根结底就那么几句话,时间长了真有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之感,按照孙杰的话说,全世界的真理不超过100条,节目里大量老生常谈也就在所难免。陆建华当然得意忘形,夸夸其谈。在栏目组里与俺谈及中国贫富差距状况时,快人快语并且斩钉截铁地说,中国的基尼系数早就超过6.0了。要知道,当时中国当局已经不发布基尼系数的数据咧,而且,在相关数据之中,官方一直将此数据稳定的4.0左右,而绝对不去触碰4.5这个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也正是因为中国官方不发布如此数据,陆建华们才有了敢如此信口雌黄的机会。当然咧,没几天,陆建华就被以间谍罪锒铛入狱,判处了20年的重刑。对于陆建华案,众说纷纭,是不是个冤案,俺他娘的也不知道。陆建华阶下囚咧,他讲课时勾搭上(这两天,常艳简直成为中国网络最热门的关键词了吧?)的漂亮老牌曲力秋也就不再是太多媒体的红人咧。

如此情况下,今年西南财经大学发布有关中国基尼系数的报告,也就顺理成章了不是?甘黎因为如此报告迅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一个中国基尼系数达到了6.1,让全世界目瞪口呆。

只不过,对俺来说,有了前面陆建华(当然,在此前后也有大量涉及基尼系数高得令人咋舌的人物及其说辞)的谱儿,当然不会认为甘黎及其群体如此说辞有什么新鲜的。恰恰相反,俺莫名其妙于为什么是西南财大?为什么是甘黎?实际上,中国贫富差距状况如何,并不是个新鲜话题,也算是个臭了街的陈芝麻烂谷子。2002年俺在央视二套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时,参与节目的杨帆赠送节目组人手一册他主编的两本书,其中就提及,此前世界银行明白无误地指出,在所有的有资料的国家里,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是最快的。杨帆嘛,被业内人士看做是太“痞”,不是个做学问的材料。如果杨帆真像他在书里所说的那样,应该向主流经济学家们学习脚踏实地建立数学模型等等劳作,恐怕中国基尼系数超过6.0的报告结论就不会是甘黎乃至陆建华们的侃侃而谈了。而且,从俺在央视做节目时到现在,十多年咧。这么多年,居然没有什么人做甘黎现在这样的工作,太匪夷所思啦。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有多少?那么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竟然没有一个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非把如此殊荣留给西南财大的甘黎们,是不是很让人五味杂陈?

(当然喽,如此研究领域里太明显的空白比比皆是。比如八零后。全中国哪儿有如此报告呢?前年俺是在北京台做八零后节目,查遍了所有研究结果,发现只有一个机构刚刚立项讨得课题经费,距离出成果还差远了。这就是中国的知识精英们的模样。)

望穿秋水才有了今年甘黎们的报告。

结果一出,一片哗然吧?

人们是如何评论如此基尼系数报告数据的?旷世奇闻,史无前例……总而言之,恶评如潮。

我党及其委府当然对此报告所呈现出基尼系数的结果予以否认。像被中国民主派自由派们污言秽语为皇毬施暴的环球时报当然也会载文批评如此结论,说不能以如此报告判断中国,因为不全面。这种说辞,在现如今的中国,如果不出现才叫见了鬼了。

比如前面,王飞凌在其邮件组里传播甘黎们如此报告的相关内容后,不就有人立刻站出来夸夸其谈了吧。

那些个说辞,看了是不是很让人唏嘘不已?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年轻人提供了机会、至少短时间里中国当局有足够的金融资源应付潜在的问题、区域差异……

该评论者一上来就发问,为什么不去提及阿拉伯国家的基尼系数状况?

嘿嘿。

恰逢此时,李延明转发来中国所谓新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崔之元传播的有关基尼系数全世界排行榜的名录。如果按照这位评论者的指教,可以去看看阿拉伯国家在如此排行榜之中的位置。结果是什么呢?阿拉伯国家几乎全部在中国排名之外,具体而言,在基尼系数上,阿拉伯国家都没有中国这么名列前茅。

不知道这位评论者怎么就昏头昏脑地提及阿拉伯国家。可想而知的是,这位评论者对基尼系数全世界排行榜几乎一无所知,并不知道他印象里阿拉伯国家贫富差距状况比中国还要恶劣的记忆太不靠谱啦。

为什么如此不靠谱的话就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被大放厥词呢?俺真是不明白,中国知识人都怎么了?在王飞凌邮件组里也曾经出现过这种状况,当有人对什么事儿指手画脚高谈阔论之际,冷不丁被人指出大谬不已,并且随便在网络上一搜索就可以真相大白。这位评论者在谈及基尼系数时,为什么不随手在网络上搜索一下阿拉伯国家基尼系数状况就这么口无遮拦胆大妄为?如果说拉美国家以及黑非洲一些国家贫富差距状况比中国恶劣,至少在如此排行榜上(因为如此国际性排行榜很多时候并不了解中国真实的状况,不管是基尼系数还是腐败抑或人均收入)也就聊胜于无。

在其评论一开始,就露出如此大怯,接下来的评论,也就可想而知了吧。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年轻人提供了机会,这是真的么?今天的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标题是什么?“民族复兴不能靠宅男宅女”。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给年轻人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呢?教育?就业?婚恋?安全?……当然,不能说没有提供机会,比如宅男宅女啦、进校园对孩子们行凶啦、坑蒙拐骗啦、男盗女娼啦……这里所提及的年轻人,当然应该包括农民工了吧?农民工得到了什么样的机会,就更加让人五味杂陈了不是?俺在央视时,栏目组有个主编是从农村出来读大学然后被分配到央视的,他那时候就感慨,赶上了好时候,他之后,就再也不可能有如此机会了,他在农村的同胞们,此后想通过上大学改变人生,已经是越来越不可能的了。对于如此现象,孙立平称之为中国的“社会断裂”,指的是中国各个社会阶层按照权力和财富已经日益固化,各个阶层之间交换人员的渠道被阻塞,通过比如高考或者被称之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实行鲤鱼跳龙门越来越成为痴人说梦。权力和财富呈现出代际传播,很具体帝制成色的世袭制。这点,从目前被人们恨之入骨的什么官二代、富二代、军二代等等身上,有目共睹吧。实际上,太子党就是如此背景下最为典型的例证了不是?现如今习特勒亲政,对所谓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年轻人提供机会的说辞予以了最绝妙的注释。至于说现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夯不啷也就是八零后九零后们了吧。那么这位评论者对于八零后九零后们,到底知道多少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看看卡马乔对中国足球的评论吧,球员都是独生子,不敢进行贴身逼抢,这就是现如今中国的八零后九零后们,这就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给年轻人提供的机会以及这种机会带来的让全世界笑掉大牙的丰功伟绩。多年前,俺博客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国必将完蛋在八零后手里。这种趋势,是不是越来越昭然若揭尽人皆知了?这些天,俺会就中国人国民性(鲁迅称之为劣根性)的题材传播相关内容,看看其中八零后九零后们是什么样的所作所为吧。如果说这种机会就是人渣儿化的话,该让全人类如何呢?

中国当局有足够的金融资源应付潜在的困难?真的是这样的么?类似的说辞,是现如今全世界谈论中国事务时一个非常普遍性的说法。其实,前些年俺的大学同学、现如今在加拿大成为金融学教授并且时不常到清华指导博士生的主儿,与俺把酒言欢之际,对俺看空唱衰中国就不以为然,认为中国委府有的是钱,无论出什么问题都可以用钱搞掂。真的是如此么?中国的金融状况如何?看看这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夏银行离任员工私下里兜售理财产品东窗事发暴露出的丑闻吧,看看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总额以及比例双双节节攀升的态势吧,看看全国各地委府财政捉襟见肘融资平台的定时炸弹一触即发的状况吧,看看今天有“14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缺口达767亿元”这样的官方媒体(真实状况比这要严重得多)报道吧……对于中国金融,这位评论者究竟知道几许?当然喽,还是俺昨天那句话,中国并非什么国富民穷,只不过是官富民穷,说中国当局有钱,那是太望文生义的胡说八道咧。

至于说区域差异,俺前几天曾经在小日本什么雁行模式以及中国人号称的梯度理论的评头论足之中胡言乱语不少了,于此不赘。

看了如此评论,太让人啼笑皆非了不是?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