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独树一帜而又狗娘养的限塑令

(2023-02-07 12:43:19) 下一个

独树一帜而又狗娘养的限塑令

                               2008年7月11日

何必

备受关注的《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自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后……(略。)

我。

该报道还配上了【专家解读】:著名环保专家、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董金狮表示(何必注,略。)

我与这个董金狮交往可算是有一段时间啦。

想当初,2003年那当口,我在央视的同事出来,在山东卫视做了个名字叫做“北京聊天室”的节目,我就曾经与董金狮在节目当中唱过对手戏,就废料再利用问题进行过讨论;后来,我到了北京电视台做新闻类节目,就曾经风靡一时的饭馆使用一次性餐盒的质地问题,记者曾经多次采访他,在2005年元旦节目中,他被当作是年度较真人物到演播室接受采访。前两天提及,郝劲松也是这较真人物之一,其他的,还有秦兵、喻山澜、邱宝昌、于凌罡。

有关这个限塑令,咱们也是耳熟能详了吧。

王未名发来BBC和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友人发来的内容,虽然是说韩国的信用卡,但是其中对韩国鬼子禁止塑料袋使用方面的信息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2007年10月8日 21:51

Fw: (瑞星提示-此邮件可能是垃圾邮件)在韩国,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其实也是一种节约。

(何必注,略。)

一向对中国抱着积极乐观态度的崔之元发来限塑令后的议论。

Cui Zhiyuan

2008年6月4日 22:45

环保从"限塑"做起 中国雷厉风行立竿见影

(何必注,略。)

怎么样?咱们比新加坡还牛。李光耀去中国化的路线图后,现在新加坡人还要向中国学习哪。

你信吗?

咱早就写过,班加罗尔行政首长发出向上海学习的呼吁令人捧腹之处。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对类似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的说辞,或许可以让咱们耳目一新。

跨国公司加入中国环保项目

(何必注,略。)

嘎嘎。

也就是说,环保项目,也是卖国求荣滴,是要拱手让人滴,是要给洋鬼子赚咱们中国人的钱滴。

今年,伴随着大部制,环保总局高调升格为部,成全了这帮主儿们揽权卸责的梦想。

咱这么说,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解振华在环保总局局座位置上被拿下,如果不是俄罗斯老毛子对吉林石化造成松花江污染的敏感而使得事件带有了国际化的性质,中国人有多少会遭遇侵害,那才是无俅所谓的哪。周恩来不是说了嘛,外事无小事。涉及到洋人,咱们领导人一向是做贼心虚。而对国内嘛,蒋介石说啦,攘外必先安内耶。中国人命不值钱,也就是如此这般嘛。

解振华去职没几天,这不,又在没羞没臊地到国家发改委任环保方面的副主任啦,官复原职,卷土重来。

孟学农、张文康、马富才……哪个不是如此?

所以说,陈良宇、郑筱萸冤啊。或者是站错了队,或者是官不逢时走了背字儿。

什么玩意儿。

这也叫官员问责制度?啊呸!连鬼都不信。

可是,人家环保总局升格为部,当然就得新官上任三把火,总是得闹出点子动静来,好树碑立传嘛。

这帮子狗娘养的,别的事情不做,还本着改革开放的老路数,先易后难,柿子先捡软的捏。那么多没有经过环评的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置若罔闻,却拿着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塑料袋开刀啦。

先易后难?嘿嘿。改革30年的历程告诉咱们,那叫逗你玩儿。容易改的都改了,不容易改的,一个也动不了。比如国有企业,比如再封建化,比如刘军宁忿忿不平的改革出现“折返”而向着计划经济(秦晖所谓命令经济)迅速回归,比如官僚体系,比如政治体制改革,等等,没有一个能够有所突破,相反,还在发生着显而易见的倒退。

环保当然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那塑料袋入手?原因很简单。这是个供求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领域。

供应方面,由于塑料袋生产厂家星罗棋布林林总总,处于高度分散化状态,并没有什么大型国有企业独领风骚,作坊似的小生产者密密麻麻数不胜数,针对他们开刀是风险非常小的,充其量,只不过用所谓市场那只无形的手造成优胜劣汰来掩人耳目,掩盖通过限塑令这种倒行逆施打击小企业的真实底色。

需求方面,消费者一盘散沙,组织化程度非常之低根本无法联合起来保护自身作为一个群体的利益。共产党苦心经营了30年,把中国社会逼到了形同虚设的地步,所有资源悉数被委府掌握,而社会上则在资源与能力上到了手无缚鸡之力的程度。自由派所谓公民社会,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痴人说梦。

供求双方都没有自身的权益组织。生产者方面,行业协会的官方色彩自不待言。消费者方面,仅仅有个具备没有诉讼主体资格与没有执法权两个致命软肋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经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涕泪横流之后,在2006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中消协兜售信任产品称号而致使欧典地板欺世盗名事件后,全社会始料未及的是,中消协摇身一变,吃起财政饭来啦,成为彻头彻尾的衙门咧,完全失去了原本还假模假式挂羊头卖狗肉的半民间色彩。这样,中国的消费者就彻底没有了自己的权益保护组织。而这,就是委府恬不知耻地声称“改革成果不容否定”的丰功伟绩之一啊。

如此背景下,环保部出台限塑令,也就是对着一群散兵游勇开火,那还不是百发百中?

多才多艺的胡星斗在论及国家标准使用问题时,也提到了有关限塑令的标准。

国家标准应当免费公开,改变创收型政府的形象

(何必注,略。)

呵呵。

说到这标准出版社,俺还真与他们丫打过交道哪。

1990年代初期,科学出版社发行部有人找到我,请我帮助他的浙江朋友征订自行印制的有关行业标准的目录及内容。我反正也在用邮购图书骗吃骗喝,捎带手就给干了。不成想,却被人发现了,举报到了标准出版社,他们给我打来电话,声色俱厉地要追究责任。我赶紧与科学出版社那哥们儿(现如今人家已经是该出版社副社长啦)联系,一起请标准出版社的相关人士吃喝玩乐,并承诺在标准目录征订上金盆洗手立地成佛,才息事宁人不了了之咧。哈哈。

对限塑令,有好事者也忧心忡忡。

担心“限塑令”成为第二个筵席税

(何必注,略。)

嘻嘻。

有人去买馒头,小贩说不给塑料袋,可以用筷子串起来举着走;如果非得要就得给钱。他妈的,这不就是趁火打劫嘛。

咱可以耳语一下,现如今农贸市场里,刚刚被禁止的塑料袋又偷偷摸摸东山再起咧。

为什么?

俺这社会最底层的混混儿,时不常到农贸市场买点子便宜货,经常听到那些光顾此处的大爷大妈们嘴里不干不净地污言秽语,原因就是商贩不给塑料袋。买了一大堆韭菜啊小白菜啊蒜苗啊豇豆啊,乱七八糟混装在一起,连择都无法弄。

更不用提,在超市里,卖生鲜果菜和粮食是能够提供免费塑料袋的。结果呢?人们就买5个西红柿,分装在5个塑料袋之中;或者,一斤米装10个塑料袋,商家对此没辙。

应该说,无论国内外,塑料袋都不仅仅是购买物品的包装功能,还具有垃圾袋的用场。塑料袋禁令,把很多家庭的垃圾袋给弄得突然之间紧张起来。

与开篇所谓专家董金狮做节目时,我也提到,北欧很多国家都没有垃圾,丹麦人号称没有垃圾,只有放多了地方的资源。(可惜的是,此次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却是最先从丹麦开始的。这另当别论。)

洋鬼子为什么垃圾少?因为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具体到消费品领域,加工程度很深,包装程度亦然。

发达国家里,超市当中的食品基本上都是带包装,即使是果蔬也不例外。特别是蔬菜,很多都是加工好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有些甚至是洗过的。这样的蔬菜,买回去直接烹饪就可以了。这样,垃圾自然会减少很多,对垃圾袋的需求也就减少了。洋鬼子说,这叫从源头上降低产生垃圾的方式。

而且,我在发达国家超市购物时,塑料袋也是收费的,但相对于其收入标准来说,可以看作是不值一文。有时,如果钱不够,也可以无偿拿走。易言之,发达国家塑料袋有偿使用,是本着节约资源,而不是作为盈利手段。

还要提及的是,发达国家超市里的塑料袋,那可真他妈的叫结实,放咱们中国的10瓶啤酒也不用担心穿帮。

中国呢?奶奶的,还是个农业国吧?咱还别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只是看农产品在咱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比重,就知道啦。实际上,恩格尔系数到底是高是低,尽人皆知。

我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时,法国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听说我要邀请时任中国改革杂志总编辑的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就让我向后者提有关包括粮棉油在内的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为什么?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那可是个著名的雷区,其中的魑魅魍魉混杂在一起,鲸吞着咱们的国民财富。【其实,药品流通体制、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国所有的流通体制,哪个又不是如此呢?这就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李延明曾经对有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这两个原本南辕北辙的概念放在一起的做法进行过驳斥,这另当别论,于此不赘)、以及改革开放带给咱们的丰硕成果?去他妈的吧。】

如此背景下,中国的农产品销售,还只能保持着非常原始的从田间直接到厨房的状态,加工程度地,垃圾化状况非常严重,产出率或者商品化率低,这才是大量塑料袋被使用的背景。而这后面,则是中国最近才人模狗样地改变了全世界唯一向农业征税这种狼心狗肺做法的旷日持久的消极作用。从1949年开始,中国就一直采用对农业、农村、农民进行强取豪夺的方式,进行着血腥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这个进程,到现在也没有结束。所谓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那都不过是贪官污吏自娱自乐的自欺欺人。

这样,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深入而精细的加工了。

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一个干巴巴的限塑令,全部成本都要农民与消费者承担。

更不用说,在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出台如此狗日的政策,将会使大量生产者倒闭以及消费者代价攀升而让局势更加麻烦。

寡廉鲜耻的官方媒体对限塑令一边倒地歌功颂德,什么中国国民的环保意识啦,什么减少白色污染啦……真他妈的不要脸。

问问环保部那帮子贪官污吏们,那些对环境有着巨大灾难性影响的项目(比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北京奥运场馆等等),他们丫干动手动脚吗?这时候,媒体怎么不提及什么环保意识了?

再说了,由于消费者所使用的塑料袋,涉及到千家万户,按照中国的法律,在是不是应该禁止使用免费塑料袋、如果应该的话那么塑料袋的标准如何、以及收费标准等等,都应该反腐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如果没有履行如此程序,那么在程序合法性上就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如果说,程序的正义才能有实体的正义和结果的正义,那么,限塑令本身就是非法的。

当然啦,环保部也是由有着七情六欲的鸟男狗女们组成的,自然不能免俗。通过限塑令,通过如此这般的行政许可,又可以在垄断标准上蝇营狗苟,成就七大姑八大姨的风光无限,为中饱私囊开天辟地,让他们丫的狐朋狗友可以成为合格的塑料袋生产者,这又有什么新鲜的?

所以嘛,环保部联合其他衙门扩大限塑令范围,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强取豪夺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