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钉型社会财富结构让扩大内需成为痴人说梦
2009年1月5日
何必
国外研究机构之所以有悲观想法,主要依据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略。)
咱们的专家学者真是手拿把攥,说起话来一个个都这么人五人六的。
情况真是这样么?
王未名发来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环球时报编辑发来的该报纸发表的相关评论。
(何必注,略。)
温铁军发来的相关内容。
wentiejun
2007年11月16日 16:17
Fw: 银行资产“贱卖争议”重燃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WSG" <>
(何必注,略。)
崔之元先后发来大量相关信息。
(何必注,略。)
(何必注,中国这帮子贪官污吏,投什么赔什么,咱们实在无可奈何吧。)
(何必注,略。)
而被左派称之为美国鹦鹉的陈志武,则还是对经济危机发出了声响。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陈志武
(何必注,略。)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上海王炼利大姐最近给我发来邮件。
lianli1208
2008年12月30日 11:03
2009年第一期商务周刊刊登我的文章
小潘,上次看到你对M型社会的不以为然,而我那时刚就商务周刊之约谈了我对M型社会看法,今天2009年首期周刊已发行,我就把文章呈你吧。
祝你新年快乐
这个时代(修).doc
“图钉型”社会得不了“M型”富贵病
(何必注,略。)
呵呵。
看来,王炼利与我真是不谋而合呀。
当然啦,王大姐还是习惯性地使用大量统计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而我则更多地凭借直觉。她平心静气据理力争,我则嬉笑怒骂污言秽语,怪不得人家官方媒体找她写稿,而2004年后几乎与我绝缘了呢。哈哈。
王炼利把中国社会财富人口型状描述为图钉型,我则称之为倒丁字型或者灯座型,这只不过是具体的差异,大同小异,说的都是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中国根本不存在什么中产阶级,或者按照官方回避阶级的说法而叫做什么中等收入阶层,更没有大前研一所谓中产阶级向贫富两边分化而形成什么M型社会、或者咱们也可以称之为哑铃型社会之说,有的,只是大量而且越来越积淀沉着的底层人口,和一飞冲天的其他财富人口,在数量上茕茕孑立孤孤单单,支撑着摇摇欲坠的中国。
王炼利最后说,告别图钉型社会,脚踏实地……努力。可这是可能的吗?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其概率会有多少?中国还可能回到王炼利津津乐道的1956年的《共同纲领》上去吗?在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就习惯于强取豪夺,无论公产私产,通通为官家所有。在这一点上,王炼利认为城市土地就应该为国家所有,是我一直追问的,那就是在中国,有没有真正国家所有?或者说,有没有真正的公有制?比如,国有企业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制(1993年之后改为国有,这个称谓的变化实际上非常耐人寻味),可是,咱们作为所有者之一,去按照崔之元所说的权利束的概念,要求比如剩余索取权啊处置权啊试试看?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待遇吧。
绝对没戏。
这就是板上钉钉的铁一般的事实。
现如今,中国遭遇到了1949年以来很麻烦的经济危机。这种危机,也是改革开放的代价。在加入国际大循环、热炒经济全球化当中,中国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更是全世界的稳压器,但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竟然依靠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这种异乎寻常的经济结构,在全球性经济危机面前,立刻暴露出不堪一击的德行样,出口萎缩,国民经济马上还以颜色,让中国的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畸高的对外依存度有了报复性回应;而中国图钉型社会结构,更是让所谓扩大内需成为痴人说梦。
经济学家在商言商,凭借着经济数据摇头晃脑说三道四,而且很乐不可支地继续着大好时光的自欺欺人。特别是那些政府经济学家,一门心思溜须拍马,“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事实就是个汪洋大海,从里面取什么样的水,那还不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喜欢与诉求?黄纪苏在讨论中国戏剧史时,还在黄河上中下游各取一杯水,而经济学家则干脆就一杯搞掂,大千世界都在其中,多一点儿都懒得干。
官方媒体接受了宣传指令,必须要报道积极信息,振作信心,促进发展。胡哥说咧,发展就是硬道理,稳定就是硬任务。瞧瞧,人家总结得多好。普天之下,哪个当局会如此石破天惊?所以嘛,经济学家报喜不报忧也就在所难免了嘛。
由是,咱们听着媒体上经济学家们振振有词,权当是比乌鸦嘴还难听的噪音吧。
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