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铁矿石并购案当中中国人的呆傻痴嗫

(2023-01-25 01:04:46) 下一个

铁矿石并购案当中中国人的呆傻痴嗫

                        2007年12月25日

何必

针对必和必拓并构力拓一案,中国可能会采取行动……(略。)

呵呵。

这个消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不过,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还是让咱这等眼睁睁看着中国苟延残喘的主儿们想入非非。

这里面,涉及到了太多的机构,比如中投公司,比如黑石……这些都有着很大的新闻评论空间,可以连篇累牍地说三道四。不过,在此暂且放他们丫一马,于此不赘。

必和必拓并购力拓,成为今年全球市场上最大的新闻之一。人们一直在关注着此事的动向和进展。

原本,这两国国际铁矿石巨头,一个在澳大利亚,一个在英国,与咱中国人没啥相干。可恰恰就是这哥儿俩的一举一动,让咱中国人或如履薄冰,或恼羞成怒。

这不,中国方面高调出面,要“阻击”那两个洋鬼子机构之间的结合交媾。

这很让人奇怪吧?人家发达国家内部的企业并购,碍着你中国人什么事了?凭什么你要咬牙切齿?还要动用经济乃至政治手段去干涉?这时候,怎么不像中美贸易时那样,中国官员恬不知耻地声称不要把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时候,怎么不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了?动用政治手段干预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这显而易见,是中国特色在国际上的应用,从政治方面看,这无疑会给中国权力干预市场的恶迹向海外输出授人以柄。

但中国为什么急不可耐地要不择手段干这么缺德的事情呢?友人发来的邮件,倒是为此提供了解读的背景和氛围。(由于引用的内容稍微多了些,就不加框了,还是按照今年我在挪威和西班牙时歪打正着的老规矩,引用完毕后用加长省略号表示。)

铁矿石市场整合牵动中国神经

(何必注,略。)

嘿嘿。

这种现象出现并非偶然。2004年,我就曾经就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铁矿石收购当中份额越来越大,但在价格制定的话语权方面却显示出日益尴尬的局面喋喋不休过。到了后来,这种窘境愈演愈烈,中国人好大喜功、自以为是、一夜暴富、偷鸡摸狗的嘴脸在国际上暴露无遗,习惯于用中国国内蝇营狗苟的方式的中国人,在国际上成为让地球人笑掉大牙的怪物,在经济事务的操作上连个咿呀学语的小屁孩都不如。

其实,这种状况远不止在铁矿石收购领域,包括刘其兵的中储铜事件、陈久霖的中航油事件、以及中储粮、中储棉等事件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十恶不赦的中国人,是如何狼心狗肺地拿着咱们的国民财富挥金如土,屡屡被国际大鳄轻而易举撕咬得体无完肤的。

今天的消息是,中石油回归让国际大鳄狂赚,中国官方表示“值得反思”。奶奶的,就这么一个表态就万事大吉了,让全体13亿国民为6000万股民买单,并且让那么多中国家庭把养命钱都投放到股市当中,瞬间蒸发,坐视自己的纳税人的财富被国际资本“合理合法”、明火执仗地劫掠过后,连个亡羊补牢贼走关门的措施都没有,就一句反思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就是现如今公权力在责任方面的真实德行样。

具体到必和必拓与力拓之间的翻云覆雨,中国方面怒不可遏,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国内,当局早就动用黑社会力量搞定了。只是,在中国国外,中国境内的黑社会势力还远远达不到能够呼风唤雨的能力,可又对让中国无法忍受的凭空制造“供不应求”局面而让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买家增加掏腰包频率与数额的情势。

于是,中国方面也曾经设想并实施过直接买了丫挺的点子。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12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02北京时间 22:0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企业欲收购国际矿业巨头

(何必注,略。)

这种情况看上去很是让人唏嘘不已吧。中国在铁矿石方面的巨大需求,造成了这种资源的价格飙升。宝钢在此挺身而出,却让人哭笑不得。

清华崔之元发来的内容,则更为具体。

Cui Zhiyuan

2007年12月5日 0:43

宝钢董事长称收购力拓可能性很大

(何必注,略。)

而人们看到的情况是,中国人为压低国内资源的价格,但是,疯狂的经济增长,快速让中国国内的资源消耗殆尽,迅即成为了资源的净进口国。我们亲身经历着,中国将自己的煤炭资源低价卖给日本人,并借以形成日本ODA(政府开发援助)对华贷款的起始,所有对华贷款项目最初都用于对日出口中国煤炭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深谋远虑的日本人,超出现实需求进口中国煤炭,将用不了的部分用来填海,也就是说,在中国低价出口煤炭之际,实现了将煤矿从中国到日本的平移,并且在二次开采时绝不会出现矿难,但中国却形成了大量资源枯竭城市,短短十几年,就从风光无限的资源开采及其所带来的挥金如土当中,沦为一座座地下被掏空、矿工大量失业、妇女广泛靠卖淫为生的死城。

不仅如此,中国资源高消耗的增长方式,使得中国的资源利用率出奇的低下;而当经济增长作为改革开放乃至政治权力存在和延续的唯一合法性之际,用经济增长来抑制社会矛盾、延缓火药桶爆炸时机,就成为不二选择。也因此,中国就成为全世界比如铁矿石价格飙升的始作俑者。友人发来了相关内容。

中国需求推动铁矿石价格继续走高

(何必注,略。)

嘎嘎。

咱早年间判断,中国疯狂的经济增长将会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的过街老鼠,此言不虚吧?

中国自己压榨国民的财富,在所有生产要素以及经济资源方面,都任凭价格机制的扭曲状况旷日持久地存在并恶化着。简单地看,在中国的矿难当中,死一个人的赔偿不过区区两万块钱,这种人的性命的价值估算,恐怕也是改革开放到现在咱们最值得歌功颂德的了吧?即使当局出台规定,矿难死人每人要赔偿20万元,也还是让人悲悯到在中国人命的物美价廉。

用如此草菅人命的方式,维持着中国作为全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在客观上和结果上成就了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国际主义,为全世界赤橙黄绿青蓝紫肤色的人们提供廉价产品以及所附带的服务,维持全世界的低通胀水平。

而国际上却根本不买中国人的帐,反而因为中国对资源血盆大口而唯利是图地价格节节攀升。因此,从经济角度看,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排除现如今中国国内日趋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当中,外部性输入的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换言之,在中国向全世界输出压低通胀之际,国际上却在向中国输入通货膨胀。

当然,这又是中国当局与国际势力合谋宰割中国国民的一个经典案例。

可悲的是,这种行径到现在愈演愈烈。

对此,咱们能够怎么着?

人们看到,铁矿石事件当中,中国的角色逐渐被逼到了死角。

友人发相关内容。

矿业巨头合并或令中国陷入困境

(何必注,略。)

这也就告诉我们,中国正在经历着被洋鬼子屠杀的新鲜历程。与八国联军在中国的烧杀劫掠不同的是,这次的屠宰则是兵不血刃,不用花费一枪一弹,只是通过类似铁矿石交易的私下谈判,就让中国走向了不归路。

全世界铁矿石资源的高度垄断,让中国人也无可奈何。

友人发相关材料。

铁矿石定价权可能进一步倒向供应方

(何必注,略。)

透过铁矿石的重重迷雾,我们还能够看到什么?中国的畸形的经济增长,正在造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资源危机。这种情势,将会以让人类脱胎换骨的方式被后代刻骨铭心。

至于说,中国如此疯狂的资源掠夺,会不会产生一场国际性的军事冲突,甚至新的世界大战,恐怕现在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带动国际资源价格上涨方面功不可没。许峥发来的材料当中,就有相关的评论。

中国资本看中的投资标的都会涨价: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近几年正在出现一种新现象——资本输出,参与全球资产并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TCL收购法国汤姆逊、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方式。金融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则是中国资本输出的最新动向——中国投资公司入股黑石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中信证券入股贝尔斯登,都属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高级阶段。

对于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这些新的游戏参与者,国际市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市场竞争、国家安全、政治歧视、民众敌意等种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中国资本国际并购成败的问题。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的参与,同时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题材”——这里也许隐藏着重大的商机。这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大鳄”们不会轻易放弃的。

前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主要体现在大量地买油买矿。据了解,那时就已经有不少国际资金在关注中国的收购,并且利用中国收购的机会来赚钱。其基本做法是,一旦它们窥探到中国准备收购的海外石油或矿产等资产,便会提前进行布局,抢先投资或收购。等到中国企业加入之后,再提高价格卖给中国企业。既然“中国需求”已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的重大题材,为什么不把握机会大赚一笔呢?作为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对于市场盈利机会高度敏感的国际资金,进行类似的操作是完全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也许会“买得到”,但很可能“买贵了”。

今年有国家开发银行参与的两桩并购案,典型地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并购的道路崎岖。(何必注,略。)

但现在我们得到的消息却是,中国在收购力拓方面的前景越来越无法让人乐观。友人发相关材料。

中国企业收购力拓的可能性很小

(何必注,略。)

习惯于政治化生存的中国人,无论什么事都要放在政治坐标系当中进行考量,这种习俗也深深地嵌入到了经济行为当中。

作为暴发户的中国,也乐意于旁若无人地宣示自身的富足繁华和骄奢淫逸,对于国际并购等事务干脆使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招数,嚷嚷的满世界都是,闹得地球人都知道,结果呢?让对方乃至竞争对手早就严阵以待,最终杀得中国人抱头鼠窜。

现如今,在中国对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并购案当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如此这般的荒诞不经。

丫挺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