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特别国债投资方式应该听取全民意见

(2023-01-21 08:23:23) 下一个

特别国债投资方式应该听取全民意见

                         2007年8月15日

何必

首期6000亿元特别国债有望下周三或周五发行……(略。)

这算又一次,那只一直让人担惊受怕的靴子落地了,人们望眼欲穿,终于等到了踏实的消息。

本周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再一次令人不寒而栗。CPI到了5.6%的高位,达到了10年来未曾触摸过的点位,着实很是麻烦。而考虑到10年前社会与现在社会对于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问题似乎远远数据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现在,地球人都知道的是,首先,中国官方发布的CPI数据的统计思路并没有与时俱进,而还是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方法和程式,因此这种数据对于实际经济活动的描述越来越南辕北辙;其次,委府公布的此类数据有着大量掺水之处,在统计造假无处不在的大背景下,为了随便什么理由或者目的擅自更改统计结果,是很稀松平常的官场现象;还有,人们通过自身的感知也非常明显地体会到,物价上涨幅度绝不仅仅是5.6%那么欲说还休捏着半拉冲整个的那么文过饰非的一丁点。

即使如此,在危机四伏的当下,当局还是不得不将5.6%这个10年来最高位的数据公之于众。这表明,一方面,委府对于如此数据还是抱有某种奢望,认为这种数据将会提供扩大行政权力腾挪空间的正当性,从而保证集权过程的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当局对于社会忍耐力的判断至少应该在如此数据所处区间之外,换言之,衙门认为,人们并不会因为如此数据粉墨登场而发生骚乱。

现如今的中国,变得已经越来越让人无法从常识当中进行判断。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最终都会变成各行各业各地的委府官员自我标榜的机缘。比如发生什么蓝藻事件、黑砖窑事件、矿难事件……寡廉鲜耻的贪官污吏们都能够活学活用辩证法,“坏事变好事”,把个活脱脱的灾难最终演化为官员们个人捞取政治资本的作秀地界儿,连中国劳工在海外被绑架或者杀害,也成了委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相关部门启动紧急预案、落实责任、确保人员如何的自慰自淫,闹得那些没有发生灾难的地方妒火中烧,恨不得自己辖区也马上可以发生什么突如其来的祸害,也让自己在公共场合尽情表演一下。反正国内现在的政治规则是,只要站队没错,注定是不会被拿下的。连各地委府心知肚明的无论如何不能在全国两会期间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下,今年两会期间辽宁却发生了重大伤亡矿难,可李克强依然稳如泰山,甚至获得了在采访两会密密麻麻的中外媒体面前抛头露面豪言壮语的机会,这怎能不让人心痒难挠,当然希望此时此刻咱那儿也死上万八千的,好让咱也风光一把。

所以,这CPI高得令人咋舌,却给委府提供了表演机会,使得通货膨胀这种劫贫济富的财富再分配过程,也会演变为类似财政部和央行这类衙门垂涎欲滴的捞取好处的机会。也正因此,特别国债才貌似羞羞答答实际上却是急不可耐地呱呱坠地。也就是说,无论是流动性过剩,还是物价高企,抑或国际贸易失衡,这种表面上看上去地地道道的坏事,都能够点石成金成为衙门谋取私利的法宝。

中国经济乱象频仍,这似乎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共识。尤其是进入了今年,经济似乎进入了失控状态,宏观调控政策像雪片似的飞来飞去,委府在背后借机实现着大权独揽的计谋安排,让地方委府逐渐被架空,而国务院却成了乱象的最大受益者,导致国务院各个部委局办从部门腐败的桌面上抬起头来,摇身一变成为宏观调控的卫道士和刽子手,凭借着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多重角色于一身这种制度供给,国务院各部门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还是监督验收者,人们看到,现如今来不来就是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门联手在全国范围开展什么专项整治行动,已经蜕变成为部门间歇性抽疯似的发财勾当,形成了不仅仅对国民,也不仅仅是对富人,更是对地方委府活生生且赤裸裸的财富谋杀。

看看现如今翻身落马甚至锒铛入狱的贪官污吏中的构成吧,地方官员摩肩接踵,而国务院官员的比例如何?非典期间卫生部长张文康隐瞒疫情去职、2005年松花江污染导致环保总局局座解振华去职,(这二位曾经被媒体煞有介事地称作是彰显责任政府丰功伟绩的问责风暴中的倒霉蛋,却在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后又官复原职另谋高就,显示出所谓的问责风暴到底是个什么货色。)2006年统计局局座邱晓华涉入沪上贪腐案件去职,今年药监局局座郑筱萸被“借项上人头一用”,可地方上拿下的官员又有多少?或者反过来看,还留在官位上的有几个?江泽民时代安插下的官员,逐渐被替换,再加上空降纪委负责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要知道,田凤山虽然在国土资源部长位子上被拿下,但却是以其在地方上的行为为利用。这就是说,规制地方官员办法良多,但政策出不了中南海,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务院部委局办的所作所为造成的,但对其却鲜有制约能耐。

如此情况下,这个特别国债的靴子落地,一就意味深长了。

面对今年以来的经济乱象,媒体称,“转身之年”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因最近一系列的财政政策而备受关注。6月19日,财政部宣布下月起调整2268种商品的出口退税;日前,财政部宣布拟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面对当前国际收支失衡、流动性偏多两大困扰中国经济的“顽疾”,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货币政策只能“扬汤止沸”,财政政策才能“釜底抽薪”,“双调整”已成未来政策方向,“从此次调整力度来看,调控部门优化中国经济结构的决心非常明显”。“2006年中国出口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37%、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超过了45%,并且很可能继续升高。”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沈明高对今年经济结构状况深表忧虑。“主要还是和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有关。”沈明高表示,当国内消费相对不足时,大量的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必然需要通过大量的出口来加以消化。对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潜在风险,沈明高不无忧虑,“如果现有的政策不能及时和主动地推动结构调整,出口占GDP的比重和投资占GDP的比重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达到峰值,结果可能是出口和投资增长速度的大幅度下滑,中国有可能面临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的危险。” 

危言耸听了不是?怎么就不知道,咱好大喜功的中国社会对于看空唱衰者向来不感冒。泡沫论鼓吹者在形势不是大好而是特好的铁的事实面前不是都一个个灰溜溜的处于不是被拿下官职就是被当作丧门星而让丫挺的满世界闭嘴?

再说了,流动性过剩怎么了?钱多有什么不好?咱们早就从小日本那里看到了成功路径。日本外汇来源构成决定了其稳定性和可控性,没有因外汇大进大出造成本国货币汇率动荡。近5年来,日本每年的所得收支盈余都维持在8.2万亿日元以上,其外汇储备不易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左右。日元汇率相当稳定也是一条重要原因。由于日元汇率相对疲软,日本外汇储备不但没有出现因本币大幅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反而因持有的外汇升值带来了投资收益。日本政府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在海外投资,2005年在日本11.35万亿日元的所得收支盈余中,有8.6万亿日元是海外证券投资利息收入。

这挺好吧。可是说得轻巧。购买美国国债意味着什么?在美国,这种国债投资被称之为傻瓜式的投资,其收益率虽然有保证,但却是最低的。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以及包括要素在内的资源价格趋于上涨的长期走势,这种国债投资就显得入不敷出,完全成了用中国人的血汗钱供养米国人不劳而获的把戏。

所以嘛,面对国内外的指责,咱们的财政部和央行怎么能够承受“傻瓜式”收益率呢?说咱们的贪官污吏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说他们笨,这是对其智力和能力的蔑视,更是对其职业资格的怀疑,而这恰恰是最让人受不了的。如果牵扯到遗传基因的作用,这分明是对其祖辈的侮辱。官员不干出点人样来人们还真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

由是,才有了投资主体还八字没一撇之际,就着急忙慌地赶紧进行投资决策并付诸行动,以降低身价的屈辱购买类似美国黑石基金,用如此30亿美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又一次站起来了,国际上议论纷纷的“主权基金”已经呀呀学语东施效颦了。

可没成想,这一出手就遭遇了滑铁卢,美国次级债市场上的多米诺效应显现,似乎是专门要给中国主权基金颜色看似的,不早不晚,非得赶在中国动用外汇储备入主黑石之后才发难,让委府好没面子。这30亿美元实际上也就是投石问路,接下来还有大约2000亿美元蓄势待发,可黑石给委府的当头棒喝该如何是好?

当然啦,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按照中国官场的规则,权力过期作废,而一矣离任就算是平安着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位时的倒行逆施也随着权力旁落而人走茶凉,根本无法追究。这种政治生态,滋生、豢养、培育和强化着一把一结、“我身后哪怕丫挺的洪水淘汰”的权力文化。这也就是杨鹏所谓即使是在委府最高会议上所有人的算盘打得震天响、无一例外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斤斤计较的真实景象了。

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外汇储备,投资失误的责任却不存在,这也是旷世奇闻了吧。

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要去被财政部巧立名目到海外进行什么实业和金融资产投资。抛开其缓解流动性过剩、理顺投资体制等等花言巧语不说,只是看,这种投资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正当性缺陷。

中国真的是钱多了吗?今天的消息说,80%的大学生月收入不足2000元,中国进入低薪时代;可别忘了,通货膨胀却没低。这种情况下,钱确实没有多到了可以让贪官污吏们拿到国际上去糟践的地步。即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取豪夺的比如王安石变法,掠夺民脂民膏也不曾像现在这般。国际上的流行规则是我们所谓的藏富于民,但如今我们看到的却正相反,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成为竭泽而渔的对象。

看看我们自己的钱包,看看自己的保险,看看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就一目了然了;再看看城市逐渐贫困化的原来所谓的中产阶级,更不用说城市贫困家庭、农民工和还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了。如此,谁敢说钱太多了?

钱是国家的?这恐怕是本末倒置了吧。这国家是谁的?要知道,从理论上说,国家不是政府的,国家是国民的,政府只不过是咱们通过选举方式找出的一个管家而已,管家无权把家里的财产拿出去买什么黑石次级债投资公司的没有表决权的股份。当然,话是这么说。权为民所授被剔除出本届委府宣传口号,也说明了问题的本质。

许峥给我发来针对这种特别国债使用方式的质疑。

特别国债“特别”质疑

(何必注,略。)

如此声音,并不是个别的。对于中国当局心急火燎要抱着巨额外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坊间一直反对之声不绝。

中国的外汇储备,并不是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国人旷日持久付出劳动者根本没有法律保护(看看这次央视在纸箱包子馅儿事件后大规模辞退临时性员工的举措吧)、高强度并且没有相应回报的劳动、忍受低廉的劳动报酬、几乎不存在的社会保障、以及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自身权利不断被剥夺蚕食……的情况下被强制性收归国有并以外汇形态存在的,实际上这本身就应该是国民财富。

同时,委府至少还在宣传上说,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外汇储备何去何从,当然应该有着与现在委府设定方向巨大的议论空间,应该经过广泛的讨论,并且也算是验证“以民为本”以及“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美妙说辞的试金石,而不是让财政部进行权力扩张,继续投资黑石那般的胡作非为。

如此,外汇储备使用方式,就远不是财政部甚至国务院自己为所欲为的。如此一项涉及万亿资产的使用方向,如果仅仅让财政部定夺,让比如楼继伟单打独斗,违背投资领域权力分割与监控的规则,那么可想而知的是,主权基金外汇投资领域里的腐败,如果说不是已经明火执仗,也基本上呼之欲出了。

2007年8月15日于奥斯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