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限价房、经济适用房都是怪胎

(2023-01-21 06:11:48) 下一个

限价房、经济适用房都是怪胎

                                2007年7月4日

何必

继丰台花乡、东铁匠营等两批限价房地块推出后,七月一日,北京第三批两限房用地开始卖标书……(略。)

这已经是北京市推出的第三个限价房地块了。该节目对每个地块的推出、竞标、购买、开发等都做了报道,也算是用电视手段对限价房整体状况进行了档案式的记录。

这个报道,目标瞄准在了新推出地块的配套方面,看看其环境究竟如何。

但细心的人还是一眼就能够看出,只是看其地理位置,已经到了五环以外。这个在北京人(当然,要排除那些自主选择在该区域购买商品房的人)心目中有着强烈的被边缘化的地界儿,表明了北京委府提供的带有政策性住房的实质,也就是将这种政策性所对应的就是名副其实的劫贫济富,只要是与政策性住房沾上哪怕一点边儿,就必须接受搬离城市中心区到边远地区居住的条件。

而前两批政策性限价地块的情况也差不多,都是位于北京南部的贫民区;而北京的南部一直就形如房地产领域里的飞地,地价与北京其他地区比较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要不然,北京委府也不会落落大方地将寸土寸金的土地做什么政策性住房项目。

如果再看其配套,那就更是问题层出不穷了。当然,这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北京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北京最早的经济适用房天通苑、回龙观建成入住到现在近七年的情况看,那里至今还是被人们称之为“睡城”、“死城”、“卧城”,意思是说,无论进去还是出来都难于蜀道,其周边现有的公共及商业设施,与正常规划所应该具备的情况相比,只能用九牛一毛来形容。

北京城里有没有政策性住房?有。那是位于北京市区当中著名的贫民区的崇文区广渠门内的廉租房。那个项目入住已经有近10年了。总共多大?800户。作为一个相应建设部号召的面子工程,北京无论如何也要在市区里做这么一个样板,用如此规模的货色来堵住社会上认为北京无视住房困难群体声讨人们的嘴。

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北京市中心区能够进行房地产开放的土地已经荡然无存,新开盘项目只能是渐行渐远。我原先也是如此以为,但目前正在进行的对我自己的祖产的强制性拆迁,使得我彻底打破了过去的成见。虽然北京市三番五次发布要保护古城,但也是三番五次节节败退,中心区委府中饱私囊以及GDP成绩冲动,使得其只能从辖区内土地及其上所附着的房屋打主意。我的祖产位于北京二环路以内的崇文门外,在广渠门和左安门里面,本周那里的拆迁办公室还穷追不舍地让我到那里签协议。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新世界三期工程。我上次写了相关文字后,著名的北京四合院保护者华新民大姐给我发来邮件,指出我文字中的错误,一是城市土地私有制是1982年才修改的,而不是我写的1949年就修改了;二是北京经租房从来并没有经过什么产权转移,只不过是产权管理的变化,因此,各地落实经租房政策时也都是以委府“退出管理”为名义。

其实,北京正在如火如荼强制性拆除古城的,并非仅仅我的祖产那个地方,东城区东四八条强制性拆迁,项目则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所以说,现在北京中心区里进行的强制性拆迁,也印证了北京中心地带无法建设住宅项目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或者又是委府别有用心制造的烟幕弹。

从去年开始,该廉租房项目入住的条件,已经不单单是住房困难了,而且还必须是北京市级以上的劳模。这种做法,一方面反映出将住房困难群体按照政治资本进行区隔的荒唐现实,另一方面更折射出北京住房困难群体之庞大,不得不在原先划定好了的框框之中再行遴选。

由是,现在的政策性住房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

廉租房供应只能满足需求量的不足1%,凸显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委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的真实景况。

经济适用房呢?从开始时被富人大量购买,到后来的疯抢,也还是表现出住房领域所谓的政策性的确切特质。

我去年就写过应该禁止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的文字,现在北京市方面明确提出,经济适用房只能被政府回购。换句话说,如果符合条件,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但不能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这种住房,要是卖也只能卖给政府。

人们都看到,这种规定简直就是脱了裤子放屁:既然都必须从委府手里买,要是卖也只能卖给委府,这中间的房屋所有权实际上不过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幻象,或者就是个影子价格,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上市自由交易的可能。与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将经济适用房该做廉租房呢?与现有廉租房相比,无非是将廉租房的入住条件加以区分,用廉租房的不同档次适应不同贫困程度的人群,来替换经济适用房强买强卖的尴尬。

不过,要是看到现如今北京的委府就是个利令智昏见钱眼开的货色,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买一卖当中,有着时间上的区间,其中委府拥有经济适用房购买者的钱款,是不需要付利息的,等于是无偿具备了该住房购买者的大笔财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这么便宜的事,委府能够视若无睹?

限价房呢?今年4月24日《上海证券报》刊登时寒冰的文章,“限价房四大硬伤为调控雪上加霜”。(何必注,略。)

这种说法也许不错。但问题在于,作者还是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区分方面被类似建设部等贪官污吏们给忽悠了。

限价房也是委府又一个自作聪明的招数。通过限制房价和限制户型,把开发商挤到了一个近乎无利可图的犄角旮旯,而委府却依然能够从中包赚不赔:土地出让金分文不少,各种税费依然居高不下,却又能从政策性住房保障投入中获取社会舆论的支持,将房价高企的责任悉数推给开发商。

而将限价房改为两限房,则更是委府作为强势利益集团向相比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开发商强取豪夺的明显例证。众所周知,同样面积的住宅建设,户型小意味着建筑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加,委府将如此成本全部由开发商承担,自己却落得个两头落好名利双收。这也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委府才能干出来的勾当吧。

应该将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合并,这前面已经讨论过了。现在,建设部又弄出了个什么限价房来瞒天过海欺世盗名。委府方面口口声声,如此政策性项目开启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其实,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对于抑制房价的作用也算有目共睹了,北京是最早响应建设部号召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的城市了,而北京的房价已经连续19个月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列前三甲,涨幅超过两位数,这也算是政策性投入对于房价的直接作用吧。

今年,北京计划(注意,仅仅是计划)廉租房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两限房300万平方米。而北京现如今上市交易的一手和二手商品房面积达到1.3亿平方米。用630万平米的政策性投入,试图平抑市场价格,也应该算是杯水车薪了吧,做如此设想的贪官污吏们脑子没进水吧?或者,那帮子脑满肠肥的官员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却还要拿出来混淆视听,是不是有故意蒙蔽公众之嫌?

所以,建设部做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的招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两限房)……试图掩盖委府作为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的真实面目,用选择性颇多到了以为可以进入超市自由选购般的五花八门的政策性公共产品来蛊惑人心,掩盖其包赚不赔劫掠国民财富的勾当,通过将房价高企的责任全部推给房地产开发商的卑劣手法转移公众视线,掩盖其自身以暴力(比如强制性拆迁)谋取暴利的确切路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