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股民转基民过程中透露出来的恶劣预期

(2023-01-21 05:37:32) 下一个

股民转基民过程中透露出来的恶劣预期

何必

经历了大跌之后,很多股民发现,可能自己的心理承受不了股市的震荡,一些人已经悄然转入了基金市场……(略。)

股民转基民,这是当下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去年末到现在的股市疯狂,让越来越多的人看不懂。那些看空唱衰者被视为公敌,淹没在汹涌浩荡的口水里尸骨难全。但五卅惨案、特别是进入6月以来大盘4000点以上、尤其是4300点附近的剧烈震荡,让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情意绵绵的人们看到了凶险及其作为提款机的血盆大口,国民财富转瞬之间化为乌有的险象环生几乎成为常态,再也不是仅仅为悲观主义者们所专利的危言耸听杯弓蛇影。

市场博傻的成分,表现为对于资本市场胸无点墨的人群争先恐后盲目入场,连垃圾板块也被拉到了连续涨停这种匪夷所思的景象,实在令人胆战心惊。

而买股比买白菜还有容易的状况,被乐观主义分子称之为让全体股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听了这种言论简直笑破肚皮:奶奶的,真敢仗义执言,比我都能胡说八道,中国的改革开放,什么时候让“全体”染指过哪怕一丁点儿成果来着?就算痴人说梦也总应该有个界限吧,强势利益集团无时不刻无处不在的抢劫,当前依然威风凛凛声势浩大地如火如荼着,散户力量的壮大,只不过新一轮抢劫的序曲,此轮牛市的收场该会是什么局面,拭目以待。在我看来,很难避免尸横遍野家破人亡遍地哀歌鬼哭狼嚎的谢幕。

最近一篇“财富爆炸考验政府远见”不胫而走。文章认为,探求资本市场井喷背后的动因成了中国目前最富有挑战性的议题。争论的结果将决定未来经济政策的走势以及对国民财富心态的准确把握,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和社会含义。目前流行的观点是,流动性过剩导致了现在的大牛市——当发现资本市场是个比房地产还大的“淘金窟”之后,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对此,央行表示出了足够的警惕和少许无奈。央行上海总部1月9日发布的报告则称,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形势分析,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在20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在忍受了资本市场多年的金融压抑后、在经历过房地产市场的财富熏陶后,中国人正在浩浩荡荡地进入到“股民”、“基民”的行列,国民的财富心态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观,这才是资本市场此次上涨的真正动力。因此,与其监管层把精力集中在力有不逮地与流动性的抗争上,不如更关注于金融体制的建设和监管的针对性,为防范可能的风险未雨绸缪。

但这就已经偏离了监管层的注意力范畴,而到了针对监管层自身的监管上,触及到了权力约束这个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核心问题。难道这是可能的么?逗你玩儿呗。

治理流动性,也算是委府要干的议事日程上的重大事件。而最新消息说,国际热钱对中国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这个支柱性产业被外资全盘掌控为期不远。

其实,很早我们就听到过对于热钱袭击中国的说辞。比如,去年8月11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到了今年,外汇储备继续高歌猛进,贸易顺差激增的态势愈演愈烈。中国委府在加息的同时,全面降低出口退税产品的税率,试图遏制出口的迅猛增长和逐渐失控的经济局势。这种有加有减的措施被好事者形容为委府的一张一弛,殊不知这几乎宣告委府在治理流动性方面的山穷水尽般穷途末路的到来。

前两天,郭宇宽群发了他的邮件。

过于宽

2007年6月7日 22:03

兄弟我对中国经济的忧虑

辗转传播,功德无量。

拙作一篇,删节版发表于南方周末,此乃原版!

流动性.doc

我已经“辗转传播”了他对耶鲁大学陈志武的专访。像欠债似的,我还记得另外有其文字,对我这种原罪高得几近恶贯满盈的主儿,当然对于他“功德无量”的诱惑垂涎欲滴。是不是能够有所功德,我还不敢造次僭越想入非非,不过还是完整抄录于此,也算是个交待。

          流动性过剩是表象,社会安全感不足是症结

(何必注,略。)

全文如此。

但问题是,中国社会还是可以救药的吗?中国社会有货真价实的公共财政、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公共空间吗?中国社会有名副其实的公权力吗?

看看山西省长于佑军文过饰非大事化小架势里向黑砖窑事件中遭遇惨无人道祸害的农民工道歉的情形,我们能够设想,于佑军是不是该被问责、是不是该辞职?再往上的官员们是不是也该为这种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戮国民的行径负责?数以千计的孩子被当作奴隶,这是不是应该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国难日?是不是应该停止所有娱乐活动而为那些黑砖窑事件当中死难的同胞致哀?再进一步,尽人皆知山西黑砖窑不过冰山一角,那么中国还有多少类似的事件正在发生?各地委府官员会不知道眼皮底下发生的祸国殃民之举?面对黑砖窑事件,山西省委府是如何面对媒体的发问的?该不该兴师问罪?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还能够剩下官员吗?这是可能的吗?

经济人个体的理性选择,导致了全社会的非理性,这原本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对于礼崩乐坏摇摇欲坠的中国社会来说,更是如此。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姑且不说国际热钱来袭,只是看国民面对新三座大山的无可奈何,就可以判断出,如果中国国民对国家未来有着集体性的恶劣预期,甚至采取了凡是官方拥护的就要反对,凡是官方反对的就要拥护的民间行为选择模式,那么我们当然可以为此乐不可支地向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顶礼膜拜了。

罪孽深重的老潘我,是不是和功德无量有染了些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