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互联网使中国国民更加危险

(2023-01-18 13:55:47) 下一个

互联网使中国国民更加危险

                                  2007年5月5日

何必

我国公安机关目前正通过逐步建立网上综合防控体系等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略。)

我今天的稿子注定是在博客上要被删除的。咱不敢比专门写焚书或藏书的古人李贽,这也是很多报刊社编辑认为我的稿子太口语化只适合博客,但实际上博客却很难不删除的中国特色。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笑话。

被枪毙的广告稿(搞笑)

(何必注,略。)

也正因此,香港嘉利来穆兄兄在这个五一节期间特意送给我一个比现在用的笔记本电脑要强不少的新笔记本,那个本子加强了对互联网的检查,他还手把手教给我如何使用比如杀毒软件等等一系列工具,可以放心徜徉网络。就此向穆兄致谢。

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各式各样的网络现象也就层出不穷,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网络上无奇不有,网民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无所不为,一改平素在现实生活中人模狗样的架势,剥去绅士淑女的面纱,在网上显现出活脱脱一群男盗女娼。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在发生着,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谩骂,网络抢劫,网络恋情,网络同居,网络赌博,网络贩毒,网络盗窃……现实世界里有的,网络上有;现实世界中没有的,网络上也有。就在这个五一节期间,就发生了在QQ上已经拥有太阳和月亮(这是个网络层级的标志,意味着使用时间长而得到了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功能)的所有者被盗窃QQ号码的事,而就此向警方报案却遭遇推三阻四踢皮球。

所以,别相信开篇那些宣传。不信,随便根据自己在网络上遭遇到的失落和侵犯,向警方寻求帮助试试看,就会很容易知道司法力量到底是不是为国民服务的。

现在,网络暴力日益严重,网络黑客无处不在,窃取他人私密信息、甚至财富者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到了网络上,就产生出乘数效应的放大。最典型就是前年网络上著名的铜须门事件。(相关内容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该事件当事人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放到了网上,结果所有当事人都骑虎难下痛不欲生,网络黑客们将当事人的私密信息予以公开,并直接通过电话等现实方式向当事人进行恐吓威胁,这就意味着,网络暴力已经演变为现实生活中对当事人赤裸裸的侵害。

我所在电视节目曾经关注过此类事件,而那些自以为是的制作者们把目光盯在了对该事件当事人行为的道德评判上,却完全将包括网络黑客在内的所有网络参与者对当事人众志成城的侵害视若无睹。在我看来,作为新闻媒体,对网络暴力的关注,要远远有价值于对于红杏出墙事件当事人是非曲直的厘析。

事实上,我也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网络上对于我的谩骂和攻击,也可谓是穷凶极恶咬牙切齿。好在,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还算凑合,特别是对于网络,很能够体察其虚拟性质,因而对网络上的攻击听之任之,因为否则,会让那些现实中就是我身边见到我老老实实的正人君子们在网络上摇身一变成为只敢于背后使用虚拟身份大放厥词者更加刺激。其实,这种情况早在2000年我在中华英才网开设“老潘信箱”之际就出现过;后来,我在挪威时和回国后也遭遇到在挪威的中国人在网络上疯狂攻击……因此,除非我改变自己口无遮拦胡说八道的方式,否则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承受来自网络上妖魔鬼怪们的亲密。

有博客作家针对网络上遭遇谩骂的事,愤然将谩骂者告上法庭,面对面对簿公堂。我当时写过文字认为,不必对网络评价过于认真,既然选择了网络,就必须接受网络上的所有,不可能选择性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于我是根据我所在电视报道而写,起诉者还针对我的稿子给我发了邮件,不同意我的看法。可互联网上群魔乱舞,起诉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采取了关闭网络聊天工具的方式,也屏蔽了博客的留言功能。实际上,就是对网络的逃离。

可如果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好像没那么简单。甭管咱是社会最底层分子,还是悲观主义的乌鸦嘴,作为公民的义务咱从来不会少尽的吧,至少,在全世界税负痛苦指数高于第二位的中国,咱不纳税也不可能不是?那些偷税漏税者锒铛入狱的事也实在让咱胆战心惊的。既然咱纳了税,也就应当享受当局的保护不是?类似的网络暴力,也早就应该有那些脑满肠肥的官员们执政为民吧,别光哪咱们的银子却啥事都不干。但是,现实情况如何呢?网络上牛鬼蛇神群魔乱舞,可监管者却不见了踪影,只是任凭网络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你死我活乌烟瘴气,衙门却乐得隔岸观火处变不惊,让国民们一个个都在网络上变成丧心病狂的羊角疯。公权力缺位,在互联网上公民需要之际却不在场,这应该是尽人皆知的吧。

不过,这么说似乎也未免以偏概全。实际上,当局在互联网管制上还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但是,这种子管制是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对于比如网络诈骗;色情、暴力等领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对于网络上谈论国计民生内容的,却如临大敌。在国内互联网上,遭遇屏蔽的字符太多,以至于我以前稿子里出现过伟哥的英文字母,就让搜狐邮箱给禁止发送。应该说,中国在互联网上有关言论方面的禁忌,算是全世界最为严厉的。

近来,雅虎、古歌向中国官方提供境内人士在网络上的信息之事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界纷纷谴责这些国际互联网巨擘在中国的助纣为虐,而这两家跨国公司的解释如何?因为在中国,就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否则就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

新旧世纪之交,人们就知道中国存在30万的网络警察,但他们只是关注网络上具有政治敏感的内容,对于网络犯罪却无动于衷。

这种事情并不鲜见。去年11月3日外电以“微软顾问:中国不民主 微软将撤出”的标题报道,在中国开展业务西方网络巨头不断受到批评。(何必注,略。)

紧接着,第二天的11月4日,外电就报道说,微软重申立场 “一定会留在中国”。中国政府对网民有很多监控政策。(何必注,略。)

看到了吧,微软为了其商业利益,才不会在乎中国人在互联网上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管制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正义感也无非就是海市蜃楼,在利益面前,当然不惜为虎作伥。

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内容。

2007年01月2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17北京时间 19:1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胡锦涛要求管理好网络文化

(何必注,略。)

人们看到,委府对互联网的管制达到了空前的严厉程度。在各式各样的场合,我都听到过,现在对于互联网的严厉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很多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互联网上却不允许张贴。

所以,近来,我时常能收到针对互联网的抱怨。

今年3月16日,我收到北大夏业良在我每天发给他的文字上的回复。

2007年3月16日 20:47

回复:潘祎的稿子

2007-03-15 | 我的博客文章被删除说明了什么?

(何必注,略。)

对于这个邮件,我当即回复:“我也屡次遭遇这种待遇。如果你公开表态,我公开表示坚决支持,并试图说服节目组能够播出。”

没过几天的3月26日,我收到了徐景安的邮件。

2007年3月27日 18:36

与总理讨论之二.doc

声明.doc

为删除我的博客文章而严正声明

(何必注,略。)

我与徐兄相识已经有27年。当初结识时他还单位人民大学的团委书记。后来再度见面是在2000年我帮助北京市团市委做主题教育之际,他已经在科技报担任司局级领导职务。

其实,互联网上随意删除作者文章的事情,比比皆是。到现在,我对我的稿子被删除或者隐藏已经麻木不仁了。

最初,王俊秀看到我每天一篇文字,于是在其博客中国上给我开设了专栏,而在郭明虎、古川、李艳菲时代,删除我的稿子的事很少发生,而那篇涉及三峡工程纪念黄万里的稿子被删除时,还给我发来邮件,告诉我是奉上级指示而为。博客中国走马换将之后,我的稿子被删除或者隐藏的频率越来越高,最高时达到了隔一天就删除-隐藏一篇的程度;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博客中国在如此作为之后,连个招呼都不打,任何理由都不给,就像对一个人行刑却根本没有任何宣判一样,凸显出企业霸权的存在。也正因此,我一改去年新浪网和人民网强国论坛数度邀请我在那些网上开博客而被我谢绝的态度,今年分别在凤凰网和新华网上开设博客。

当然,新华网博客简直就不应该叫做博客,更像是个内容经过严格审查的论坛。我就此对网站提出质询,答复作那里是个官方网站,因此很多内容是不可能发布的。既然如此,作博客干什么?

今年五一节当天,我写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思考”,被博客中国隐藏,而凤凰网上却成为点击率很高的稿子。

对于博客中国很令人唏嘘地将方兴东的稿子屡屡放在首页自吹自擂,也实在看出话语霸权的实质;而该网站首页上每每都是美女搔首弄姿忸怩作态的图片,以及2006年度最佳博客授予了语焉不详的“她”,也昭示出该网站色迷迷的本质追求。

在如此无法无天的氛围里,稿子被删除就是屡见不鲜的了。

王未名给我发来BBC的文字还有。

2007年01月0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18北京时间 23:1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给不同声音一点宽容

(何必注,略。)

从道理上说,这种呼吁说得没错。可在现实当中,情况就远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在新闻第一线干了这么久,对于言论禁忌到了什么程度,我当然是心知肚明的。基本上,每天都能够收到来自宣传部门的禁令,这不许说那不许说,什么理由都没有,而且什么时候可以开禁也从来不会告诉。在这一点上,焦国标所撰写的对宣传部门的讨伐,被媒体人看到后,的确大快人心。不过也仅此而已。宣传部门公然违宪,又能够怎么样?

王未名发BBC内容。

2007年01月1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7:52北京时间 01:5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人权观察谴责中国援助人权侵犯国

(何必注,略。)

而BBC对中国这个领域的报道也可谓是连篇累牍。

2007年02月0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41北京时间 21:41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无国界记者”批评中国压制新闻自由

(何必注,略。)

所以嘛,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鲁夫手舞足蹈地宣称,“国际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迅速拉近不同社会之间的距离。在全球网络中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势将缩小,而决不会拉大。”【转引自《新经济:一场伟大的争吵》章铮主编『网络金融:正在引发的新经济浪潮』(万建华)西苑出版社第146页】我怎么没看见这种趋势和结果的出现,反而却见到,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呢?

想必,2008年奥运会之前,对于互联网的管制还会假模假式宽松一些,一旦等到奥运会完毕后,看到凶相毕露也就指日可待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