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从导视文字看节目竞争力

(2023-01-01 02:12:59) 下一个

从导视文字看节目竞争力

                                    2006年4月1日

何必

有很多空子,你没注意它就要钻;有很多地带,你不规范它就得乱;全国牙防组,权威似梦幻;资格遭质疑,认证太泛滥。《城市》探究竟——牙防组危机。(略。)

该节目的主编,在节目播出前将节目完成稿发给我,使得原本已经不采用该节目作为写稿子的素材的老潘很是棘手:写吧,已经在老潘所做另一个节目《首都经济报道》中出现的骂人题材就这么被白白浪费掉了,而且就一个“深度调查”节目写点子什么,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很多内容都已经涉及到了,相对于新闻节目来说,可能说的空间显然逼仄;不写吧,美女主编还是最近破天荒发来了内容,总不能置之不理。最后还是就此胡说八道点什么吧。

在愚人节这天,该节目接连三次在不同时段播出了“幻觉‘权威’”这个目标直指全国牙防组的内容,给愚人节这个全国所有媒体都被命令不准涉及的节日乃至其字眼儿的日子添加了些许娱乐甚或揶揄也许苦涩的作料。

开篇内容是该节目导视(节目简短介绍),一遍遍地重复着节目的主题。

这种节目介绍,观众并不陌生。姑且不说新闻媒体总体上处于垄断而且封闭运营状况下地方台的节目,从央视一些烂节目的导视用语上也是这般说辞,而且那些节目是被央视一些自命不凡号称是智多星的大腕儿级人物(比如原《焦点访谈》制片人现在做的号称央视唯一的发出自己声音的新闻评论节目的头面人物),用办报刊所思路做电视节目,试图仿效凤凰卫视那种低成本糊弄观众的演播室格式夸夸其谈,却囿于大陆新闻管制不能畅所欲言,更加上制片人的心胸狭窄惟利是图鼠目寸光为人艰涩,导致央视这种节目成为鸡肋,半死不活,说些个人嫌狗不待见的内容,完全违背着电视传播的规律与准则,追求报刊式的报道风格,弄得整个新闻频道一副苟延残喘的架式,从观众触达率、占有率和节目收视率角度看都差强人意,在综合、经济、体育频道的后面连个屁味儿都闻不着,只能与诸如文艺、科教等边缘化频道一争高下。而通常,那些新闻评论节目的导视用语,也就是这么个套路,长年累月,这种导视非但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致使人们倒胃口,成为节目的短板。

而其导视的内容,就非常突出地反映出制作能力的荒芜。随便弄几句什么破烂得像垃圾似的语言滥竽充数。这让我想起,我在央视财经频道担任《商务电视》文稿统筹和节目策划时,担任部门一把手的王晓真曾经针对老潘作的每天节目中都有的“商务观点”中有些内容形容作“街头小报的说辞”,让我很是不爽,但想想看,确实有这种迹象。观点当中体现着节目的立意高度和精神层次,如果过于媚俗则完全成为对现实的屈就。而央视粗制滥造几句民间顺口溜般的导视,一方面是节目制作能力欠缺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对观众的敷衍塞责。

这种套路,尽管在目下新闻禁闭缺乏竞争的状态里还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且对于像央视那种混不讲理的体制当中,制片人弱智也就弱智了,导视内容傻屄也就傻屄了。但对《城市》这种新生栏目来说却不然:现在毕竟只是社会转型过程当中,无论是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上看,还是的自我职业能力提升以应对生存竞争的层面上,都应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将自己的竞争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以面对不时之需。

从好莱坞电影制作的角度看,有着非常专业化的运作套路,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群在进行操作,不仅仅是类似剧本编撰这样的活计,甚至连娱乐元素的出现,也经过按照精心测算过的时间长度而由专门团队在电影情节进行过程中加入一些搞笑的成分,使得再压抑严肃的题材中,也会依照科学化的频率不时出现令人或会心或捧腹的阶段。

而从宣传上,则更是被看作是作品的脸,是个名片,是个宣言,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的全部,其中蕴含着作品的所有智慧与劳作的结晶,更折射出作品制作群体的能力档次。通常,从这种宣传介质里,人们就能够窥见全部作品的最精彩而最动人的章节,并据此形成对该作品是否值得一瞥的判断。这就是说,宣传作品本身必须凝聚成品中所有的力量,选择精华,精益求精。

当下,从企业管理上,人们在谈论细节决定成败。(当然,从方法论上说,这种说法也许未必全面,或者按照目前的套路看并不见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从战后工艺方面看,日本人对于细节的追求、模仿和创新曾经形成了广场协议之前日本对美国巨大的贸易优势,但是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架构的把握,使得米国人在系统工程方面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先机,并且在诸如航天飞机等方面把小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不过,即使如此,并不能反过来说,细节是可有可无的,系统工程也是建立在细节的逐步完善之上的,美国数次航天飞机事故,也都是在细节上出现问题;特别对于模糊化思维特色浓重的中国人来说,对于细节的实际操作能力之差也是举世闻名的。)而这种细节就是散落在运作的全部过程之中。从节目角度看,细节当然包括类似节目导视这样的领域,同时,细节的竞争优势会形成整体的竞争能力,而细节的落败却几乎可以导致节目整体的功亏一篑溃不成军。

至少,这种导视文字的使用就会完全湮没在譬如前面所说央视那些烂节目的宣传中不相上下混为一谈,缺乏独树一帜的创设,让人感觉了无新意。如此,在起点上就失去了特色,也就是说,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没有了优势。

就目前看,节目不只是在导视语言安排上,而且在其他地方也有着细节上的疏漏。以一档“观点影响社会,调查支撑观点”为宗旨的节目来看,虽然甫一问世,无论从收视率上还是影响力上看都取得了也许不错的业绩,可在像观点层面和幅度、内容轨迹、责任编制等诸多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细节方面的缺憾甚至致命欠缺,形成了巨量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老潘通常都是破口大骂直奔裤裆击打要害,很少如此彬彬有礼而苦口婆心地写这样的内容,这只不过是慑于霸权,更出于哥们儿情分,也算是近来绝少触及《城市》素材的情况下,胆战心惊畏首畏尾地放肆一把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