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网上如火如荼晒工资告诉我们太多

(2023-01-15 13:58:35) 下一个

网上如火如荼晒工资告诉我们太多

                           2007年1月31日

何必

现在网上特别流行晒工资,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年终奖金等一一公布在网上……有专家认为,无论是攀比还是抱怨型的晒工资都不可取,不是健康的生活心态……(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网上有关工资的段子是什么来着?

        男人应该怎样过三八妇女节(爆笑)

(何必注,略。)     

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那“一叠可怜的钞票”。

晒工资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只不过,这种行为日益兴盛,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节目组要做这个选题,分析起来,不过是牵涉到两个方面。其一,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对于收入及其走势和分布状况的日益关注,折射出收入分配方面的社会问题;其二,网络提供了虚拟快捷平等民主的信息发布浏览场所,使得网民可以无所顾忌地在此畅所欲言并比较各自的收入状况。

牵涉到网络,我给博客中国王俊秀打电话,要来了方兴东的手机号码,交给了记者,才有了那些采访内容。

至于说到搜狐,很多电视界的人们都对其嗤之以鼻,认为那是个非常烂的地方,在与外界合作当中越来越被当作垃圾。搜狐做出如此调查,不过是一场惹人注目的炒作而已。最新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排名,新浪、网易、腾讯名列三甲,而搜狐黯然跌出前三的位置,凸显出搜狐在用户中越来越没人缘,所剩下的,就是每天在首页放上新的美女图片,然后把图片中的漂亮女孩子想方设法弄上床。

随便到网上搜索“晒工资”,就能够找到成千上万条目的相关内容。光是排列在前面的,就很有趣:

年末网上流行“晒工资”(图)

你想不想到网上晒晒工资?

网上流行晒工资_生活消费-奇趣生活_财经纵横_新浪网

今年你上网“晒工资”了吗?--星辰在线-网上长沙

网络流行各个行业“晒工资” 或为猎奇心理

网上流行晒工资 各行业工资条可轻易搜到 资讯中心-计世网

晒工资不如晒自己-聚合互动,精彩视界!

网上流行“晒工资”比较

晒工资_百度百科

不服:收入差十倍公务员不敢和妓女“晒工资”!

其中,那篇“网上流行晒工资 各行业工资条可轻易搜到”是1月29日《北京日报》的文章标题。其内容是:“男人的钱包、女人的年龄”被人视为现代职场中的两大秘密,不过在网络上,很多人正热衷于把自己的详细收入甚至日常开支都展示出来,网民们给它起了个生动的名字“晒工资”。(何必注,略。)

其实,文中所涉及到的那个北大的副教授,在我看来就是个不如此才叫怪了的主儿。我以前在分析中国电视界的文字里,就提及过这位。这并不是因为我这乌鸦嘴的本色,而是我在2000年与其打交道的经历。那时,这位还在北京电视台《谁在说》节目中充当主持人,我则参与北京市团市委定期组织的青年主题教育活动(当年叫做“新世纪、新青年”青年发展论坛)、并作为北京市团市委机关报的《北京青年报》有关论坛内容的主题词的撰写者,与《谁在说》有了接触。与这位只在公共场合见过一面,给了对方一张名片,当晚就收到了那位的邮件,然后就是一封接着一封,有赞颂凤凰卫视的“凤凰不设防”,有标榜自己的“1980年:只生一个孩子”,有吹嘘结识多少名流的“怀念故人”,等等。这些邮件全部体现出太明显的厄索斯情结,自恋到看着自己的河水里的倒影恨不得奋不顾身跳下河里亲近自己。而且都是用word格式对文字进行了精妙的修饰,可对于刚刚学会上网且被警告凡是带有附件的邮件都可能会感染病毒的我来说,每每打开都是提心吊胆。而那位没完没了地发邮件,也让我不知所措;我除了看到其邮件之外,又没有其联系方式,不得已,只能告诉该节目组的其他人员,请求他别再给我发邮件了。这样,才消停下来。后来,只要什么电视节目中出现了这位自恋情结异常严重并且女里女气的主儿,我都赶快调台或者干脆关闭电视,以免做噩梦。后来,不知道这位怎么着就被北大相中了,实在不是怨家不聚头,物以类聚嘛。这也算是臭味相投。而如此的主儿,敢于把个人收入明细放到网上公开,起动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至于说把这晒工资仅仅当作生活的调味剂,问题好像也不这么简单。

实际上,各界对于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增长一直很是好奇和关注。去年7月布隆博格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背离传统经济理论。(何必注,略。)

怎么样?中国正在出现着现有经济学都无法解释的奇特现象,让全世界都对这种既违背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又有别于美国滞胀风景的奇观目瞪口呆。

其实,2002年我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就曾经关注过这类现象,他将此称之为“缩涨”,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且通货膨胀率也一路下跌。可惜的是,这期节目由于王建在当中提及“二元经济”的词汇,在审片时被枪毙了。虽然王建(当然,其他还有温铁军等人)对于节目没有通过表示理解,但作为节目的主使,我还是很惭愧和负有歉意。

具体说到工资收入,去年9月份国家世界级公告里提及,截至2005年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所属冶金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所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所属中化国际咨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中心所属北京金利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家单位账外私存资金共计618.05万元,支出共计348.75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奖金福利和外聘人员工资。

而媒体也注意到,辽宁省总工会调查表明,四成职工位于最低工资边缘。辽宁省总工会于2005年7~9月选取六个城市140户企业、1400名职工为样本,对近三年的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3.7%的职工位于最低工资边缘,46.8%的职工自2002年以来收入没有变化或收入下降。60%的座谈职工反映,每次涨工资的幅度多在10元至几十元之间。11.2%的职工反映,在8小时之内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完成劳动定额,每天需加班2~4小时的占28.8%。

《中国改革》杂志2006年第三期载文透露,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2003年,这一比重略有上升,徘徊在12%~12.5%之间。

秦晖在其“中国是左派还是右派得势?”一文中认为,除了低工资、低福利的传统优势外,中国更以“低人权”的“优势”人为压低四大要素(人力、土地、资金和非再生资源)价格,以不许讨价还价、限制乃至取消许多交易权利的办法“降低交易成本”,以拒绝民主、压抑参与、漠视思想、鄙视信仰、蔑视公正、刺激物欲来促使人的能量集中于海市蜃楼式的单纯求富冲动,从而显示出无论自由市场国家还是福利国家都罕见的惊人竞争力,也使得无论采用“渐进”的还是“休克疗法”的民主转轨国家都瞠乎其后。(何必注,略。)

因此,所谓网上晒工资的现象,就表现为在贫富差距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公众对收入的高度关注。这种热闹的背后,一方面是人们对于自身收入水平的社会性的基本判断,通过比较来得知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档次,另一方面则是对在官方管制之下的传统媒体的极度不信任,反映出官方及其媒体公信力的日趋下降、以及如此境况必然导致的官方和媒体在社会生活当中边缘化垃圾化的境地,公众只能通过网络上真伪莫辨的海量信息来甄别选择获取自己在社会上的规定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