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谁也无法制止我们谋杀自己的孩子

(2023-01-12 01:57:55) 下一个

谁也无法制止我们谋杀自己的孩子

                           2007年1月10日

何必

……早在2000年,王晋堂委员就提过中小学上学时间不得早于8点半的议案,当年很快就得到了落实,受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作息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略。)

显然,这是个话题性质的内容。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上存在已经有些年头了,并不新鲜。

随着岁数的增加,我逐渐失去了睡懒觉的能力,无论是否工作日,都挺早就爬起来。如果工作日期间早晨出门,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头上戴着小黄帽、身上背一个鼓鼓囊囊的大书包的孩子们,睡眼惺忪,或者被也许是爷爷奶奶、也许是父母、也许是保姆牵着手,或者是独自一个人,怅然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如果说,我们的社会上谁的压力最大,我个人的判断是,孩子的压力最大。

从起床时间上看,他们就比太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要辛苦得多,定时定点的上课时间、以及学校里师长的严厉残酷,都使得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们不敢造次,乖乖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准时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就进入课堂,等候着新的一天里应试教育对自己无情的折磨。

从学习时间上看,通常学校上课和自习时间都在每天8小时之上。这还不算孩子们做家庭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是针对成年人里的劳动者,对孩子并不适用。中国法律上有着对于企业使用童工的禁止性规定(执行的如何另当别论),但是对孩子在上学期间的休息时间却根本无动于衷。于是,就出现了还处于身心发育阶段非常需要充分休息、足够睡眠来确保健康发育的孩子们,每天的“工作”时间要超过八小时、比成年人还要长的奇观。

不仅如此。现在成年人采用双休日工资制,遇上周六日都可以休息。(那些违反《劳动法》规定的例如医护人员、出租车司机、售货员等职业的状况及成因姑且不论。)可孩子们却要在周末被家长逼迫着到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和特长培训班里,根本就没有能够属于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光。

孩子们这种状况持续多久?从幼儿园就开始,至少在中学阶段都会如此。

于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学校、社会和家长合谋,对孩子的屠戮。在中国,孩子注定是不快乐的,没有所谓快乐的童年,没有游戏所启迪的智力,没有伙伴活动所产生的互助精神,没有群体所蕴育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文化,一个个孩子从小就被放到如狼似虎的环境里,在犬儒主义和丛林法则的教育当中,习惯了以邻为壑,把身边的人都视作竞争对手乃至地狱。

这种氛围当中,孩子必然会成为心灵孤独行为乖张性格怪僻的人,也就是说,被学校、家长、社会联手制作成一个个怪物,一个个反社会倾向根深蒂固的人,一个个孤芳自赏竭泽而渔寡廉鲜耻未老先衰的与时俱进中国特色。

我在央视的同事给我发来BBC的有关中国的内容。

2006年08月0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43北京时间 17:43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透视:女孩和总司令的异想天开

(何必注,略。)

米兰•昆德拉说:救救我们的孩子吧,我们的文明平庸而病态,它不是活着而是存在着;它不开花,而只是在长高;它不长大树,而只长灌木。

虽然这番话并不特指中国,但如此撕心裂肺的呼喊放到中国,却是那么严丝合缝。中国现在畸形的文明,何尝不是平庸而病态,凑合存在着灌木杂草般的疯狂孳生以及毫无灵魂的躯干延展?

《马太福音》第18章里曰: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象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转引自托尔斯泰《复活》P606)

可上帝也许不知道,如果到了中国,老成持重才是可歌可泣的文化传统,孩子们被无情而残忍的社会和家长折磨得只能趋炎附势忍气吞声。不信,就随便看看电视里那些孩子们面对镜头全然失去了童言无忌和天真无邪,说着自己根本无法理解的豪言壮语(“大词”),成就了一派仨代表和先进的性还有什么八荣八耻和谐社会之类的八股八卦说辞训导下偏离人类成长轨迹而严重变异了鬼胎和恶棍坯子。所以,如果上帝让人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在中国就会变成人类的倒行逆施。

每每念及如此景况,我都深深为我的孩子的出路感到庆幸,在幼儿园时期就把他送到欧洲,即使家长千辛万苦,也不能再让孩子重蹈覆辙,复制中国特色的惨无人道的成长路径。

我的判断是,要么就别要孩子,要了孩子就必须为其快乐、幸福和前程负责。孩子出生在中国并不是孩子可以选择的,因而不是孩子的错;但孩子有权利度过快乐的童年。

作为选择要孩子的家长来说,选择孩子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不仅仅是为了让下一代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孩子所带来的酸甜苦辣,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号施令的领袖欲望和对于类似孩子这种未成年人的命运的决定权及其所导致的快感,更需要明确,选择孩子就是选择责任,对要孩子而言,是否能够为孩子提供快乐的成长环境,考验着所有中国大陆家长们的良知。

有人说,从一个社会如何对待孩子就能够判断出这个社会是如何规划未来的。那么,中国社会对孩子的压迫、凌辱、欺骗和猥亵就足以映照出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势。

德国公司裁员的顺序依次是:培训期员工、单身员工、已婚无子女员工、已婚有一个孩子的员工、已婚有多个孩子的员工。德国人对此解释说:“社会由家庭组成,若不保护家庭,如何让社会和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若不保护孩子,将来,我们怎么拿养老金?”

中国的家庭历来为全世界所艳羡,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保护家庭方面做得如何呢?我的朋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月宾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认为中国正在对家庭实施破坏,委府责任逐渐推卸后造成家庭的不堪重负。德国人尚且认识到如果不保护家庭根本谈不上什么和谐社会,但口口声声要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却通过五花八门的政策对家庭进行毁灭性打击,比如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当中针对大户型征税(破坏大家庭结构)、比如养老补贴只针对独身者(驱使独身者获利而压制伴侣结构家庭)……

我们正在谋杀我们的孩子,我们正在把原本应该活泼可爱的孩子造就成一个个十恶不赦的人类垃圾,(从马加爵残忍杀害四个同学、清华刘海洋把硫酸泼向动物园里狗熊身上等等的行为中,我们就看到了天使是怎么变成魔鬼的。)我们正在为把中国变成地狱增砖添瓦,谁又能制止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