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残兵败将打出的现代化

(2022-12-07 13:59:42) 下一个

残兵败将打出的现代化

                                     2004年4月12日

何必

4月11日,原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对媒体称,他将于4月12日在北京公开新东家海信数码的“龙虎计划”,任其董事会董事、CEO……(略)

该报用了“方正高层集体跳槽”的标题来描述这次转换东家事件。

在如今劳动力流动方面的限制越来越少从而造成流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出现企业高层人事变动,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发达国家,也经常有企业高层人事变动的现象。被人们称作“世界第一女CEO”的卡莉•费奥瑞纳女士,在1999年7月出任惠普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前,也是从1996年起负责朗讯公司AT&T的分拆业务。既然国际知名公司能够变换头领,中国企业当然也可以东施效颦。

但问题是,中国企业与那些在中国的企业高层变动对新老东家、业界乃至社会所产生的震荡与影响似乎比发达国家远为剧烈和深远。

今年年初,联想集团开始酝酿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几乎涉及主管业务部门的副总裁以上级别的高层都在人事调整的范围之列。据称,此次变动不是外部原因所致,而是公司内部调整战略发展方向的结果。2004年2月3日,原微软中国总裁唐骏离职,虽然他获得了一张微软中国公司名誉总裁的荣誉证书和一个体面的新职位——中国最火爆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网络的总裁,但业界却普遍认为,他出走微软的原因是“没有完成微软在中国的政府公关要求,在多次中国政府招标中落败”,鼓而虽然在华业绩出众,依然挂职而去。此中还有创维的“陆黄之争”,赵强出走名人,华帝的最大功臣姚吉庆出局华帝创立威莱,王志东被新浪“礼送出境”,更有那当年离开微软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出了本让人看上去邪念丛生的个人自传轰轰烈烈到了TCL的吴仕宏最终还是不得不黯然离开。

像周险峰率10人之众集体跳槽的事也不是什么创举。有调查表明,集体跳槽和从外企回流到国企成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是其中较为突出的现象。2004年2月11日,原深圳健力宝俱乐部老总顾凯带着自己下课前的全部健力宝工作人员,集体跳槽到科健俱乐部;几乎同时,《新财经》杂志高层地震,郑建辉等集体跳槽;有“中国百货业狂人”之称的王德明曾是太平洋百货的总裁,王率领太平洋百货在中国内地攻城掠地,风头一时无两,但当2002年王德明率团队集体跳槽到大洋百货后,太平洋百货就元气大伤;2004年前几个月包括网星、新浪乐谷等知名游戏运营商在内大量网络游戏公司先后出现员工和业务骨干集体跳槽的情况,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中国网络游戏出现“崩盘”的一种先兆……

而号称是中国高新技术摇篮的中关村里,企业员工跳槽频率更是达到了6个月的人均水平。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高科技区的硅谷,这个比率在24个月,而且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支撑的新经济在美国的飘摇陨落,电脑劳动力在不同公司之间跳槽的空间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缩减,导致跳槽走势更加低迷。

尽管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但那已经是前两年的事情了,从东盟和南亚像印度等国家的经济表现看,经济增长率与就业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相形于中国经济高速得有些令人担忧的发展却不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这种奇怪的增长,更让国人从经济增长质量与国家安全角度产生忧虑;而且,从产业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更多地还是集中在传统产业以及类似旅游业这种服务行业,而电脑业的硬件领域长期处于没有核心技术而只能从事外来加工给国外企业做装配流水线的档次,而软件方面连印度班加罗尔被当作西方国家“血腥加工厂”的资格都捞不到,原因就是中国在这个领域非常分散而管理水平相当低下,中国人信誓旦旦了几十年,在软件研发与生产方面还是只有印度的十几分之一。众所周知,在类似企业产权交易等高级运行领域比中国要成熟很多,同时也以全民的自觉抵制了美国霸权对印度民族产业的侵袭与替代。

回过头来看我们,软件设计方面成为社会精英的专属领地,长时间的电脑技能培训,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得这方面已经成为屏蔽大众的有效利器。于是,软件不能形成产业,没有产业工人,于是,中国要占据战略制高点的说法变成了痴人说梦。

把凡此种种当作背景,再来看这次原方正骨干集体跳槽现象,抛开玩弄“职业经理人”这种似是而非概念,顺带看跳槽者、被炒鱿鱼方、新东家三方不同的说辞,大概也能看出几家欢喜几家愁,谁难受谁知道,只不过面对在股市里用脚投票的股民和社会公众,牙掉了也得往肚子里咽,虽然个个还是一本正经,但至少看不出有什么双赢或多赢。可想而知,从目前相关各方的姿态上,大概也有些默契,不会干出员工带走商业秘密或客户资源并被企业提起诉讼这样小儿科的把戏,只是,毕竟不会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注定有人得吃亏。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消耗掉了多少资源、又造成了什么样的惶惶人心,也许不难想象。无论是取得多么高的经济增长,如果我们还是在这种恶劣的就业状态下低水平徘徊,动辄就是人去楼空,企业把招聘当作主业而不得不把大量时间与精力放在“其乐无穷”的“与人斗”上,要想真正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好像距离会越来越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