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我们能从世界经济论坛不准打领带里想到什么?

(2022-12-05 01:26:15) 下一个

我们能从世界经济论坛不准打领带里想到什么?

               2004年1月23日

何必

禁止与会者打领带,……(略。)

已经举办了34届的世界经济论坛,可谓是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个由日内瓦大学教授施瓦布于1971年创办的非盈利国际组织性质的论坛,历届都会聚各国政要和商界巨子,将企业界、政界、学术界和媒体结成伙伴关系,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这个论坛的地位日益显赫。现在达沃斯年会已成为各国政要、企业界领袖和国际组织官员共同探讨国际大事并制定未来一年全球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会帮助领袖们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确立一个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变化的长远眼光。由这个论坛每年定期发布的当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也成为国际间衡量综合国力的权威指标;同时,由于该论坛的主题都是当时世界经济所面临的焦点问题(例如近年来的经济全球化、和今年正在讨论的美元疲软欧元坚挺以及伊拉克重建)而为全世界所瞩目。

按照传统的习惯看,这样一个高级别的国际会议因其特定的与会者身份和所论及话题的严肃而举足轻重的性质应该是非常郑重其事一丝不苟的,参加者一本正经西装革履是理所当然无庸置疑的,举凡稍微就与会者服饰方式进行什么改革,那的确是大逆不道触犯天规的。

但不想,适逢中国的春节召开的本届论坛年会,组织者却异想天开,在西方已经通行了多少年的正式场合应该着正装的习俗与约定中非要标新立异,没有经过与会者普遍认可就设计、发布并实施了不许到会者打领带的禁令,还用在入口处张贴海报的方式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地昭示天下宾客,并且还制定了罚则,动用经济手段迫使与会者就范。

不用说,这区区仅相当于4美元对于与会人员来说只是具有颇带玩笑与调侃意味的处罚,并不适用真正的“罪”罚相当法理原则。其目的,还是组织者认为“应当更放松、更随意”,让与会者“能作为普通人一起讨论”。

联想起近些年来随着亚洲的崛起而备受世界关注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与会各国首脑也都会身着开会所在国家传统民族服装一起聚会,也向世界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世界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尊重各国传统为前提。这种仪式性很强的场合由于亚太地区国家首脑身着别国传统服饰谈笑风生所带来的带有些滑稽和不伦不类而显得轻松、民俗与人情化。

反观国内一些类似什么县教育、区计划生育、市人才、省扶贫之类的工作会议,与会者千篇一律都是西装领带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各式各样的新闻报道中有关会议的场景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到了随便拿个过去会议的图象也可以代替其他会议场景的程度。

而且,现在不少企业也跟着这种风气,要求员工工作日上班时必须着西装领带,即使是那些并不具有公共窗口行业性质的类似网站、美术设计、电视制作、图书编辑等岗位,也要莫名其妙地身着这身行头,除了累自己以外没有其他功用。可不少外资企业规定所有员工每周五着装随意,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上班,究其原由,大概也是出于营造“更轻松,更随意”氛围的考虑。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本身并不缺乏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产品,不切实际地一味要求国人清一色都着西服,甚至不少建筑工地上的人也蓬头垢面穿着袖口上商标也不撕掉领带后面的衬衫落满灰尘的西装,并不是国际化的标志;很难设想要求那些沿街贩运、摆叫摊卖、田间耕作、餐馆饕餮、场馆锻炼、游山玩水、卿卿我我等场合中的人们都西服领带就是与国际接轨,并由此形成靓丽而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风景线;而中国人外出旅游也身着西装领带曾经是当地人识别中国人最好的标志,也成为中国人不懂旅游文化的一个典型的国际性笑话。

同时,如今盛行一人为本,而这绝非形式化的口号和空洞的说教。人有自己选择服装的权利,这毫无疑问应当得到尊重;即使是职业中人、参与各级别会议者也应该在此之列。除非像军队、警察、乘务、税务、医务、邮政等特定行业与窗口的从业人员,很多职业并不需要笔杆条直装模作样地从业;逢到开什么会议时,也大可不必要求所有与会者都得统一着装张扬着压抑与桎梏却缺乏了个性与色彩。

世界经济论坛为了多点人情味、让与会者轻松随意地像普通人那样讨论世界宏观叙事性质的问题,做出了禁止带领带的规定;本来就是普通人而且同样渴望轻松随意和人情味的我们,是不是也该适时把领带从勒得难受的脖子上扯下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