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私权萎缩下的奥运食品安全

(2022-12-24 01:10:52) 下一个

私权萎缩下的奥运食品安全

                                  2006年1月5日

何必

北京市食品办、工商局也加快步伐部署奥运食品的安全工作……(略。)

这种稿子能发出来,也真算是该节目主编和制片人网开一面了。从新闻制作角度看,这则消息缺乏具体的新闻要素,至少,为什么要做这条消息的理由就不是很充分。既然是将要实施这么个行动,并不是开始的当口,而且也没有交代这是在什么场合下采写的报道内容,那么,什么时候做这条消息也应该是无所谓的。在文字中,并没有说明诸如这是个新闻发布会、或者是个什么特殊由头。

而且,做这么个节目,想要干什么呢?所有的新闻支点都建立在对一个政府的处长的采访之上,除此而外就见不到其他任何(哪怕回来的路上随便采访几个路人对食品安全的看法以及对于北京市出台如此举措的正面和负面的评价)的采访了,这也算是新闻?

从中,可以看出,如今的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而且,从文字叙述上看,平铺直叙,罗列了相关要素,就像笔者看记者稿子时经常对写作者比喻的那样:这是一堆白菜,那是一堆白菜,再那边还是一堆白菜,说完了就完了;而为什么要说白菜、白菜与白菜之间的具体区别是什么、从若干堆白菜里能够抽象出什么想说明的内容来,目前太多的记者都缺乏最基本的概念。

中国的电视记者是个年轻人的行当,往往刚从校门走出来就混上了电视记者,在办公室里唯唯诺诺,可一旦到外面采访就牛逼烘烘没有了最起码的自我认知,甚至拿着电视台记者的身份违法乱纪招摇过市。

电视是个遗憾的行当,电视新闻是遗憾的新闻,很多选题都只能实现很少一部分。可是,电视新闻记者不那么糊弄,不那么思路混乱,可能情形会好一点。

比如,这样一条新闻,可以放到什么样的背景下去考量呢?

为了举办奥运会,北京加大了对市场整治的力度。针对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并且招致群死群伤事件呈现出越来越大规模暴发的态势,收拾那堆黑心的不法厂商应该是众望所归。

其中,涉及到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那些黑心厂商之所以会如此违法乱纪,在侧面上也是由于就业压力引发的。

政府出重拳打击黑心厂商,还是有着威权政府的身影。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健全市场运行规则、将优胜劣汰的操作交给社会、而不是亲自披挂上阵动用公共资源扩充自身的权力范围与强度,这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与合理方向。

奥运食品安全行动,又要形成新的运行体系。在目前中国社会里所有改革路径都与政府作为一个强势的利益集团为自身已经相关利益群体谋利、进而符合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道路趋近、接驳乃至重合的情况下,很难说建造如此庞大而精密的监控体系时,面对预算软约束、监控体系却处于缺乏被监控的情景里,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后果。

所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看上去,奥运食品安全行动中,似乎在重建(或者说创建)社会信用体系。但这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呢?目前,中国社会基本运行方式是,公权力越来越泛滥弥漫,逐渐在逼仄社会空间。通常,我们面对的情况是,一种行为要么就是为政府所容忍的,要么就是触犯刑法的,在此中间地带却成为一个几乎不存在的狭小区域。

无论是政府贪官污吏落马,还是不法厂商受罚,或者是在行政范围(对于高官来说,更可能是在党内)内进行制裁,或者就是在刑事层面上。如此,行政作为公权力的具体操作,与在中国刑事作为政府的(而不是法制社会中应该的国家的)公权力直接交合,而私权(或者说人权或者民事权利)被挤压得变形缩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比如,那些身处腐败重地的官员们如果洁身自好(这通常不可能)做得不好,那么或者是党内—行政处分,或者就是触犯刑律锒铛入狱,中间没有任何缓冲区域;对于类似食品生产厂商之类的市场主体,则更是要么是政府税收和罚款的宝库,要么就是政府的阶下囚。

而且,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

于是,在公权力猖狂排斥私权利的大背景里,再去看北京市实施的所谓奥运食品安全行动,就能知道这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效。说这能使北京人确保食品安全、并且举办一个合格的奥运会,实在让人不能安心塌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