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飞潜智

光影流转,育教绵绵,拈花微笑,潜智蔓延。
正文

如是我闻之《大菩萨岭》:人生之路,迷惑之途

(2022-08-25 21:50:09) 下一个

(原创:灵隐士)

如是我闻之《大菩萨岭》:人生之路,迷惑之途

  《大菩萨岭》共41卷,从1913年开始创作,到1941年,直至作者中里介山去世也没有完成,被称为最长的历史小说,它阐释的是佛学的大乘与小乘——前者关于如何度人,后者关于如何来度己。

  1966年冈本喜八导演的《大菩萨岭》,讲述了一名武士,机龙之助,通过对剑之道的求索,去参悟并提升自己的人生修行,这切合如何度己的命题。

  电影一开始,主人公机龙之助将要面对一场同门比武。他很看重,因为他的练剑方法一向被人鄙视,被父亲鄙视,被师傅鄙视,所以他想赢,要赢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可是他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紧张彷徨,非常困扰。平日练习只是点到为止,从来没有真正验证过自己的剑术,“强大吗?”“够强够大吗?”没有亲自体会过剑上的力量,心里就缺乏必胜的信心。一刀斩杀祈福老人让他真正体验到了剑上的力量,以及平日清修之下所无法感受的快感。利刃劈下,内心的一切困扰随之而解,更重要的,是他对剑道与修行有了参悟与认知:‘剑本就是利器,用来杀人的。剑之道,不就是快、准、狠,用最有效的手段摧毁对手吗?’毁灭生命,开始成为他修行剑术所奉行的信条。

  比武中机龙之助后发制人,一击即击杀对手。因为他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获胜,而是击杀对手,通过毁灭生命来体验剑上所拥有的力量,印证他所参悟到的剑之道。接下来,面对前来报仇的一众同门,他毫无避让主动上前,一个不留全部斩杀。镜头之内,逆光之下,他的双眼光彩闪动,脸上狰狞而欣喜:“这才是剑之真谛,才是修行的不二法门。”修行之路如此顺遂,他坚定地迈开步子,一往直前。

  之后在滂沱的雨夜,他一招就斩杀了剑术高手小岛。回到家里,在微弱的灯光下,他的眉眼之间热情又温柔,开心又舒畅。那是对自己剑术的满足,对自己理念的满意。可是人生之路怎会永远一帆风顺、一劳而永逸?

  机龙之助面临到了前行路上的障碍。一个风雪之夜的刺杀行动,他不期而遇岛田虎之助,这位剑术大师曾经婉拒了他的登门挑战,宁愿缩头当乌龟。可是此刻却气势如虹,犹如猛虎下山,刀光剑影,将他们一一斩杀。亲眼目睹了对方的刀,那力量如此之强之大,机龙之助完全被震慑,震慑到他自己无力拔出腰间佩刀。大师并没有动手杀他,而是语带玄机:“练剑如作人,人邪剑则邪,欲求无上剑法,先修高尚灵魂。”犹如当头棒喝,彻底击溃了机龙之助。修行目的都是为了让剑更加强大,对手剑上的力量如此强大,可是他的道,他的修行理念却跟自己完全相反。怎么会这样呢?自己的道对吗?自己的信条要坚守吗?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剑术?继续在修行路上前行?

  机龙之助竭其所思不得答案。岛田虎之助成了一道屏障,挡在了他的前方,让他无法逾越。他的信心逐渐流失,原动力逐渐消退。压力一大,时间一长,就有了心病,人变得敏感多疑。魔由障而生,心魔一起,杀妻杀子,毁灭一切。最终精神错乱,度己无果,人生之路也到了尽头。

  机龙之助的人生之路是哈姆雷特式难题随时间的升级版本:
前进还是后退?“前进。”
前进还是后退?“当然前进!!!”
前进还是后退?“。。。”

  机龙之助身上有种强烈的特质,那种古典之士的特质,他坚毅、执着、有傲骨、重名誉、讲原则;与此同时,他也孤独、冷漠、细致、敏感、脆弱。他奉行的剑之道拒绝温情,追求锋利、纯粹、无情、极致。这是一种磨灭情感的修行,如同把自己的人练成一把没有温度的剑。这种降格让他的行为缺失了人性,显得魔性十足,整个人时而简单,时而沉重,时而刚硬,时而纤弱、时而偏执,时而颓废。这柄人剑不看重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只想追求一挥之下,力量爆发之时的极致与绚烂,可是之后如何回收力量进入剑鞘,让自己心情平复回到日常生活,却从来不愿考虑。

  这正如樱花之灿烂浪漫,或者流星之划过天际,即使归宿注定,时光无多,也要竭尽全力去展示,去追求一时之极致极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